首页 理论教育 肥胖与自卑感

肥胖与自卑感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研究表明,肥胖和超重出现于儿童的自尊下降之前,这提示肥胖与低自尊存在因果关系。阿德勒指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按照阿德勒的理论,一切人都会存在自卑感,但是在一些人身上会引起精神病症,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产生了对成就的需求。阿德勒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在心理功能方面的缺陷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
肥胖与自卑感_肥胖症心身自疗法

一、发胖儿童自尊低

肥胖儿童因体型臃肿、活动不够方便灵活,在集体活动中与同学接触时经常受到排斥、嘲笑,甚至成为同伴取乐的对象,这种“不公正”待遇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有研究表明,在展示不同体型的儿童图片时,孩子们把肥胖者归为最不喜欢的玩伴。长此下去,必然会使其产生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导致心理紧张、意志消沉。万国斌采用量表对50711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及50名正常体重儿童,对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差,突出表现为幸福和满足感差,和正常体重儿童相比,存在孤独感和自卑感的较多。这些心理方面的异常,又常常以进食得到安慰,可见肥胖与心理异常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加强,易于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肥胖和超重出现于儿童的自尊下降之前,这提示肥胖与低自尊存在因果关系

肥胖儿童的自尊比体重正常的儿童要低,并且这种低自尊与肥胖程度是有关系的。有的研究表明,部分肥胖女童在进行了16周的行为减肥后,伴随体重的减轻,不仅血压及血总胆固醇浓度降低,而且自我意识得分显著升高,抑郁得分显著下降,可见自我意识与肥胖的关系。这种现象可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有些人有自卑心理,不愿与人多接触,心情抑郁,大多就通过进食来达到心理上的补偿,使他们把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在吃上,导致体重上升,而体重上升的问题又会导致遭到别人的讥讽和嘲笑,又造成他们心里的自卑感和抑郁情绪,他们只好再次发泄在进食上,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致使体重越来越重,相信大家都对瘦身男女这部电影不陌生,男女主角就是因为失恋问题而狂吃导致体重上升,成为胖人后因受到异样眼光,增加了心理自卑感,而越来越胖。

二、什么是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他人而苦恼的情感。

通常,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是曾有过某一种特别严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的人。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

但是,同样的心理创伤,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是完全起源于外部的刺激,还有其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以及完美主义。更需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强烈地出人头地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也是造成某些人产生自卑感的重要原因。

阿德勒指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儿童与那些所依赖的强壮成年人相比感到极其无能。这种虚弱、无能、自卑的情感激起儿童追求力量的强烈愿望,从而克服自卑感。事实上,要称其为人就意味着感到自卑。这对于一切人都是共同的,所以,他并不是懦弱或者异常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情感是隐藏在所有个人成就后面的主要动力。一个人由于感到自卑才推动他去完成某些事业。在某人获得一项成就的时候就能体验到一种短暂的成功感,但是与别人获得的成就相比较,又使他产生自卑感,这样就又激起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就,由此反复永无止境。

尽管自卑感对所有积极的成长起着一种激励作用,但是它们也会导致精神病症。

更多的是,因为有自卑感而阻碍正常的发展,在不幸中虚度了一生。如有的人在别人面前面红耳赤,口吃结巴,说不出话;有的人因为嫉妒而行窃;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而厌恶人类。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当,无法解脱,将会使人意志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坠入犯罪的深渊。一个人能被自卑感弄得心灰意懒,以至达到万念俱灭,百事皆休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是一种阻碍因素而不是以一种激励因素对积极的现实发挥作用的。这样的人被认为存有自卑情结。按照阿德勒的理论,一切人都会存在自卑感,但是在一些人身上会引起精神病症,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产生了对成就的需求。

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阿德勒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他对于这个词主要有两种相联系的用法:首先,自卑情结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在心理功能方面的缺陷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一个人最重要的动机是在集体中得到承认和有适当的地位。其次,自卑情结指一个人由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自卑情结是由婴幼儿时期的无能状态和对别人的依赖而引起的,所以对人有普遍意义。人试图补偿自卑感而真正地或想象地胜过他人。自卑感既是驱使人走向成功的力量,又是反复失败的结果。自卑情感,可通过调整认知,增强信心和给予支持而消除。

自卑感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青少年时代埋藏的祸根。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老师又是学生的领路人和心目中的权威。因此,父母与教师对孩子的评价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贬抑性的评价如“太笨”、“脑瓜不开窍”、“饭桶”、“蠢驴”等,都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产生自卑感。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有可能导致肥胖,因为儿童受到打击,心情郁闷,极有可能会通过不断地吃东西来发泄,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达到心理上的补偿作用。这种病态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危害终身。自卑和孤独犹如孪生姐妹,有自卑的存在,就摆脱不了孤独的阴霾。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孤独并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孤独就是对周围一切缺乏了解,对所处环境及周围的人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孤独的心理状态,将对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三、帮助孩子消除自卑

帮助孩子们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地随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给予褒奖和鼓励。孩子自己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种信念,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种自信。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操之过急,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不然就易于受挫。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就易于打胜仗,而每次成功都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这有利于提高自信心。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并进行恰当的“挫折归因”,即造成挫折的原因要分析得正确,然后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