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心中的甘肃

我心中的甘肃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位在甘肃长期工作的老同志,我心中始终沉甸甸的。伏羲出生并活动于甘肃天水一带,使甘肃省成为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甘肃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甘肃也有特色鲜明的农业。甘肃更有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此我认为,甘肃是一个有潜力的省份,甘肃也是一个有前途的省份。我相信将来甘肃人民一定能够重塑辉煌。

我心中的甘肃

在陇原大地上生活工作了几十年,工作期间跑遍了所有县市和不少乡村,我对这片土地满怀深情,寄托着希望。同时,也使我对甘肃有着像对自己身体一样的熟悉和热爱。看着甘肃的繁荣和发展心里无比高兴,每每想到甘肃与兄弟省市的差距就心急如焚。但是不管甘肃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有多少困难,也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总觉得甘肃是一片历史厚重、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前景广阔、蕴藏着无限发展生机的土地。陇原儿女应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甘肃,并为之努力奋斗!

我多次去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这些城市相比,兰州没有那么大,没那么繁华;我也多次到过苏州、杭州这些名城,和它们相比,兰州没那么美,没那么秀气;到省人大工作后又到河南、山东等大省做过调研,我们的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粮食产量等与这些省的差距很大。据公开报道,和全国多数省市比较,甘肃省的贫困面还很大,财政收入很少,农民人均纯收入几乎是倒数第一。作为一位在甘肃长期工作的老同志,我心中始终沉甸甸的。当然,我很清楚这是历史形成的,存在多种原因。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结合部,海拔高,植被稀,降雨少。除少量平原外,全省基本上是三分山、三分沙、三分地、一分林。这种情况造成了甘肃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多,与兄弟省市差距大。

但是,甘肃并不是一无所有。

甘肃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伏羲出生并活动于甘肃天水一带,使甘肃省成为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是马家窑文化的诞生地,被郭沫若先生命名的“彩陶王”就出土于积石山县。据说,周文王曾经在灵台推演过“周易”;秦人起源于陇西,秦公大墓的发现便是明证;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使佛教文化和西域的工农业产品进入中国,开始了中国与西方民族的融合;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的甘南拉卜楞寺影响深远;敦煌莫高窟让中国名扬世界。

甘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绵延几千公里的祁连山脉孕育了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镍都金昌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两弹”爆炸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省已经探明并挖掘的金、银、铜、铁、锡、稀土有色金属在全国占有相当的份额,庆阳的煤、天然气、石油的储量已成为眼下中国最大的待开发基地。

甘肃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曾在甘肃建设了16个大项目,如几十年来为国家冶炼了大量石油产品和向全国输送了大批人才的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等“共和国长子”企业;曾为西北电力作出巨大贡献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电站;金川公司、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酒泉钢铁公司、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五○四厂等大型骨干企业集团:正是它们撑起了我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脊梁。

甘肃也有特色鲜明的农业。全省东西1600公里、南北700多公里,横跨黄河、长江两个流域,既有雪域高原又有江南气候,既有草原、森林又有沙漠、戈壁,形成了甘肃特有的立体农业产业带河西走廊的葡萄、啤酒大麦、玉米制种全国少有,供不应求;享有金果美誉的天水、平凉苹果大量销往海内外;岷县的传统药材,特别是岷党、岷归深受中外客商的欢迎;沙漠戈壁上的白兰瓜、陇南山区的油橄榄、中部干旱地带的马铃薯和以兰州为中心的高原夏菜等特色产品,已呈规模化生产,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甘肃还有璀璨夺目的文化。彩陶文化、伏羲文化、丝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三国文化、黄河文化等在甘肃这片土地上精彩纷呈。汉代的“马踏飞燕”巧夺天工,莫高窟和麦积山的石窟艺术世上无双,“葡萄美酒夜光杯”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绝唱回味悠长,《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居中国首位,《丝路花雨》的神韵让世界惊叹,《四库全书》的珍藏使甘肃更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

甘肃更有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文化大革命”前,当时的省委书记宋平同志向全省人民提出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创业要求。几十年来,甘肃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发扬这一精神,加倍努力,毫不懈怠,使甘肃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甘肃,风能从无到有,达到2000万千瓦;钢产量超过500万吨,是改革开放前的十倍;粮食产量从1987年的400多万吨到2011年的1050万吨,实现了自给有余;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实现50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70元。这些都是两位数增长,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为此我认为,甘肃是一个有潜力的省份,甘肃也是一个有前途的省份。历史上曾有“天下富庶无如陇右”之说,今天的甘肃为什么就不能加快发展赶上兄弟省市?我相信将来甘肃人民一定能够重塑辉煌。未来的甘肃,矿产资源不断发掘,高原立体农业规模化生产,工业经济创新跨越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精神生活更加和谐文明。甘肃一定能同全国其他省市一道跨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就是我心中的甘肃。

2011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