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是“经师”更是“人师”

是“经师”更是“人师”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鉴于此,作为教师不应只做向学生教书本知识的“经师”,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善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国家良才的“人师”。所谓是“经师”更是“人师”,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不要只做教书匠,更须成为教育家。做“经师”更做“人师”,不该是我们广大教师一生无怨无悔的追求吗?

是“经师”更是“人师”

记得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因为中国过去教经书中的知识的人称为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

显而易见,为教师者,既须做“经师”更须为“人师”,因为我们“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韩国大宇集团的创业者金宇中先生在自传中说,他上高中时,浑身野气,调皮捣蛋,成绩一塌糊涂。金宇中的班主任李熙老师并没有将青少年时期的金宇中视为“朽木”,而是寻找其长处和优点,引导他自重自强,立志成才。

无独有偶,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材料: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院校考了三次都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由此可见,人身上有着极大的潜能,发现并发掘这种潜能则是教师的责任。有鉴于此,作为教师不应只做向学生教书本知识的“经师”,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善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国家良才的“人师”。

所谓是“经师”更是“人师”,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不要只做教书匠,更须成为教育家。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过我们这样一个故事:他做校长的时候,校园的花房里长出了几朵非常大的玫瑰。有天早上,他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四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一朵玫瑰花,然后拿着它从容地往外走。或许被有的教师碰到,这小女孩必然会遭到一顿训斥,可他没这样做,而是俯身问原因。当知道小女孩是“送给病重的奶奶看的,看过后就送回来”时,他竟搀着小女孩回到花房,又摘下两朵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之举,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自然,教书匠与教育家分界的全部答案,亦在其中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授业解惑”是对“经师”的要求,那么,“传道”则是对“人师”的要求。然而,正如加里宁所言:“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当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既然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那么教师就得在教育工作中首先去认识学生,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就得去关心学生、研究学生,因人施教,为人师表。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如果善于对待和善于琢磨,就能使人成才”,要知道,“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

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还是个问题!”演绎其意,是不是可以作这般理解呢?教育可以传授给人改变自己命运的知识,但这种看似有无穷力量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能否使人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啊,无论“英雄豪杰”抑或“奸臣贼子”,哪个没有汲取过知识的力量?从这个角度上说,知识既可以让人上升为普渡众生的天使,但也可以让人堕落成荼毒生灵的魔鬼。难怪一位培育过数位院士的中学老教师,对他将去读大学的儿子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就此而论,我们岂能只做传授知识的“经师”呢?做“经师”更做“人师”,不该是我们广大教师一生无怨无悔的追求吗?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正朝着“是‘经师’更是‘人师’”的目标进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发扬“志业精神”,自觉自愿热爱本业,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诚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更不消说了。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刻改行。”如斯,则何愁我们的教师不能把基础课业和现代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自觉成为“四有”新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