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武屯村两座庙

元武屯村两座庙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武屯在阎村镇东部,据说是因明代设有军屯而得名。村人说,这两座庙,过去可热闹了。元武屯村这座娘娘庙不在此列,建造年代尚待考证。一般说,八蜡庙多供奉专门吃蝗虫的刘猛将军,元武屯村这座庙也应如此。元武屯这座八蜡庙,过去一直称其为娘娘庙后殿,其实与娘娘庙无关。元武屯村的娘娘庙已毁多年,八蜡庙内的彩绘和清代墨书重修题记却保存完好,这是个可喜的事。八蜡庙现以娘娘庙之名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武屯村两座庙

元武屯在阎村镇东部,据说是因明代设有军屯而得名。有村民二百多户,一千多人。村委会办公室前,原来有座娘娘庙,屋后有座八蜡庙,娘娘庙早已夷为平地,八蜡庙还保存着原有的房屋。村人说,这两座庙,过去可热闹了。

娘娘管的事儿很多,有送生娘娘,有催生娘娘,还有乳母娘娘等。但在民间,人们多供奉子孙娘娘,因为,她执掌着生育的事。老人们说,娘娘庙里有一座子孙娘娘塑像,塑像下边有许多泥做的小孩儿,村里如果有谁家的媳妇结婚多年,没有怀孕,就到这里上香,然后抱一个泥做的小孩儿回家,并给他起一个名字,日日呼唤,以后便会怀孕。这座娘娘庙油漆彩画,很是好看。解放后才被拆除。至今,还有一口“大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十月”铸造的铁钟,钟高1.4米,直径0.8 米,龙钮。上面铸满布施者的名字,这口钟为“涿州东关金火匠人姜九成、姜马周、姜鸣用”铸造。名款旁有一线画石榴图案,石榴上端长出五个树枝,枝上结满果实,意为多子多福。查民国十四年(1925年)编修的《良乡县志》,所列娘娘庙有八座,“一在西关;一在黄辛庄;一在普安屯;一在福兴村;一在大紫草坞;一在小董村;一在琉璃河;一在交道村。”元武屯村这座娘娘庙不在此列,建造年代尚待考证。

八蜡庙造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因为有围墙分割,阻断了行人,得以保留至今。据《北京名胜古迹辞典》介绍,殿面阔三间,进深九间,单檐,装饰一斗三升斗拱,硬山调大脊,勾连搭顶,顶铺灰瓦,旋子彩画。脊檀已坠地,上有朱砂楷书:“大清康熙三十四年岁次已亥,良乡县加一级李阴龙……募化,住持道人杨合耀同重建。”八蜡祠内原有倒座“观音像”,四壁有八蜡神画像,在殿内靠左边的墙上还有一彩绘托塔李天王像,线条明快,色彩鲜亮,人物造型十分传神。

八蜡,这里的“蜡”读“乍”。八蜡,原指周代每年农事完毕后,在农历十二月,举行祭祀的名称。从《礼记·郊特性》得知:“八蜡以祀四方,四方八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东汉的郑玄先生在这段话下注释说:“四方,四方有祭也。其方谷不熟,则不动于蜡焉,民谨于用财。蜡有八者:先啬(指神农氏)一也;司啬(指发明耕作的后稷)二也;农(指古时田官之神)三也;邮表 (指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的人)四也;猫虎(指他们吃野鼠野兽、使禾苗未伤)五也;坊(指堤坊)六也;水庸(指田间水沟)七也;昆虫(指禾苗未被虫害)八也。”可见,八蜡所指的八个方面都与农事有关。

一般说,八蜡庙多供奉专门吃蝗虫的刘猛将军,元武屯村这座庙也应如此。《良乡县志》说:良乡城隍庙内就有一座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的八蜡庙,这座庙是雍正年间奉旨创建的,内祀刘猛将军。历史记载,这位神仙名刘宰,字漫塘,南宋光宗时人。清代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二中说:“俗传死为神,职掌蝗蝻,呼为‘猛将’。江以南多专祠。”对于这位治理蝗虫的将军,清代的袁枚在《新齐谐·鬼多变苍蝇》中说:“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须向刘猛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恙。”可见,在清代,刘猛将军已代表“八蜡”并成为诸农事的综合化身。元武屯这座八蜡庙,过去一直称其为娘娘庙后殿,其实与娘娘庙无关。殿中除有“倒座观音”和“托塔李天王”像,最主要的还应有“刘猛将军像”,这种多神共处一庙的现象,反映了民间诸神崇拜的心理。按旧俗,以正月十五日为刘猛将军诞辰,不但官府要派人致祭,乡间还要举行热闹的迎神会,向刘猛将军进香。有的地方还要抬着刘猛将军的塑像游街,名为“迎猛将”,以驱赶蝗虫,感谢一年来他对农事的庇佑,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元武屯村的娘娘庙已毁多年,八蜡庙内的彩绘和清代墨书重修题记却保存完好,这是个可喜的事。八蜡庙现以娘娘庙之名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