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触目惊心假发票

触目惊心假发票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起获各种假发票2700多本,其中假的增值税发票有495本,还抓获案犯23名。6月3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伪造、倒卖、盗窃发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触目惊心假发票》节目播出后,各地电视记者纷纷效仿,因而产生了一大批隐性采访节目。正是《触目惊心假发票》,使这种采访方式被广泛推上历史舞台。

触目惊心假发票

陈新红 张勉之 朱邦录

主持人:我手里拿的这本票据,是今年税制改革后启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它是抵扣税款的重要凭证。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伪造倒卖这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非常猖獗。

画面:上海火车站广场,镜头推到票贩子聚集处。

解说词:为了调查倒卖假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情况,前些天我们来到了上海。上海火车站的广场是票贩子们比较集中的地方,他们行踪诡秘,于是我们的记者隐秘自己的身份去接近他们,摄像机就架在40米以外的地方。

记者:我要纺织的。

票贩子A:纺织的有,我拿给你。

记者:百花商场,你有没有真的,这是绝对的假的。

字幕:女票贩子在给同伙暗示价格。

票贩子A:正宗的,我跟你说,你怎么回事呀。

记者:真的假的,我一看就能看出来,这是假的。

票贩子A:这个是正宗的,你把钱付给我算了,我不跟你说了。

记者:多少钱呀?

票贩子A:60块钱呀,我跟你说了。

记者:你们有没有人手上有真的?

票贩子A:真的没有。

记者:真的没有,全是假的。

票贩子A:就是这种,这种就是真的。

记者:你说外地的有浙江的,还有什么地方的?

票贩子A:江苏的。

记者:江苏的、安徽的,还有什么地方的?

票贩子A:河北的。

记者:河北的。

票贩子A:河南的、福建的。

记者:河南的、福建的都有,就没有北京的,我想买点北京的。

票贩子A:北京的没有,我们到没太阳的地方谈吧。

记者:我看还有一些什么类型的。

票贩子A:哎呀,你这老师真是的。

记者:真多呀你这儿。

票贩子A:要出事的。

记者:有人管吗?

票贩子A:有人管的。

记者:我一看你这全是假的。

票贩子A:哪里假的呀,要不要3个?

记者:3张10块钱我就要了,10块钱你要卖我就买了。

票贩子A:小虎呀,他要3张10块钱。

记者:你们都是一起的,是吧?

票贩子A:都是一起的。

记者:整个卖发票的都是一起的呀?3张10块钱还不卖呀?

女票贩子:不卖,增值税的,我们和你讲好的。

记者:问题是增值税的你也是假的,你没有真的呀,我不要假的。

票贩子A:我们的真的已经让税务所已经……

记者:假的我不爱买,你们增值税发票今年卖得可以嘛,今年刚刚实行你们这就有了呀?

女票贩子:可以的。

记者:可以的呀?

女票贩子:全是整本地买。

画面:女票贩子对记者戴在耳朵上的耳机和持在手里的话筒表示怀疑。

记者:这是音乐我听听。

票贩子A:一张100块你愿意出价格我就卖。

记者:真的?

票贩子A:绝对真的。

记者:绝对真的?

票贩子A:绝对是真的。

记者:我可是认得的,我告诉你我一看我就能认得,50块钱。

票贩子A:100块。

记者:50块钱。

票贩子:不卖。

记者:真的?

票贩子A:真的。

记者:你们拿假的糊弄人。增值税发票刚刚实行,你们手上就有增值税发票。

女票贩子:国家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

记者:国家有什么,你们就有什么,你们现在够神通……

画面:这时突然出现一个票贩子头目,上前提出质问。

字幕:记者的采访引起怀疑,贩卖假发票团伙头目出现。

票贩子头目:咋的了?

记者:什么咋的了?

票贩子头目:搞啥?

记者:你说搞啥?

票贩子头目:大家都是道上混的,你把我小弟气得这样干什么?

记者:没有,我没气他。

票贩子头目:你把我小弟气得这样干什么?

记者:干嘛呢?

票贩子头目:你说干嘛!

记者:干嘛呢,干嘛呢?

票贩子头目:你把我小弟气得这样干什么?

记者:干嘛呢?

票贩子头目:做生意嘛……

记者:做生意,他说我有真的,我来了一看不是真的。

票贩子头目:这样吧,过来,我拿给你。

记者:我不要了,不要了,不要了。

解说词:增值税发票实行的是国际上通行的、凭发票注明税额抵扣的用钱机制。一些不法分子认准倒卖增值税发票比倒卖普通发票更有利可图,于是就纷纷转向伪造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来。

4月27号,北京站地区公安分局破获一起从伪造、贩运到零售一条龙的特大假发票案。起获各种假发票2700多本,其中假的增值税发票有495本,还抓获案犯23名。这个案件表明,不法分子已经不满足于散兵游勇,零敲碎打,而是纠集在一起,形成组织严密、行动隐蔽的团伙来进行作案。

画面:记者在国家税务总局采访。

张英慧(国家税务总局总会计师):利用假发票进行犯罪这种活动,这几年就已经出现了。但近一个时期,在我们一些沿海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利用发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个势头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今年新税制出台以后,增值税是利用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税款,实行这样的制度以后,有一些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他们就制造、倒卖、盗窃假发票,用它来扰乱我们新税制的执行。

解说词:伪造、倒卖假发票,获利的是不法分子个人,而受损害的是国家和集体,它使得大量的国税流失。

画面:采访北京站地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崔铁英。

崔铁英:倒卖假发票的犯罪分子,也利用国家实行的税制改革,印制倒卖一些假的增值税发票,而且这个确实来讲获利比较高。你比如我们抓的王永和(音)、李玉梅(音)夫妇应该说是整个犯罪成员当中主要的犯罪人员,他们是从1991年开始倒卖各种假发票,到我们抓获仅仅这么短的时间,按他们自己初步交代就已经获利了3万多块钱。个人获利3万多块钱,但是如果真是这些假发票流向社会,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跟他们个人获得的3万多块钱根本没法比较,因为税务局的同志也专门给我们做过预算,495本增值税的发票,按照最高的款项填写的话,可以给国家造成425亿元的税款流失。

字幕:记者在上海市税务局采访。

包瀛慧(上海市税务局稽征管理处处长):两年功夫我们鉴别的假发票的金额大概是在一两千万元。

画面:记者在办公室对广州市税务局进行电话采访。

记者:我想问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今年广州市街头买卖假发票有一些什么新的动向?

广州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这个情况我们初步掌握是这样的,增值税发票是从去年1月1号开始启用的,我们去年年底增值税发票还没有供应出去的时候,就发现有些不法分子已经在街头兜售假的增值税发票,这是一种新的动向。

记者:去年你们鉴定的假发票多不多,涉及的款项有多大呢?

广州市税务局工作人员:我们去年发票科总共为公检法有关部门鉴定假发票4500多份,假发票开具的金额是一亿五千多万元。我们出口退税部门,办理出口退税和专项检查过程中已鉴别出假发票246份,假发票上开具的金额是一亿七千多万元,他们已经退出的税款是811万元,临时发现没退出的是2400多万元。

记者:都是很可观的数字了。

字幕:上海火车站北广场。

解说词:假发票的买卖本小利大,好些票贩子们都是以此为业,常年兜售,竟然形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记者:你们干了几年了?

女票贩子:3年。

记者:3年呀,在上海卖得最长的有卖几年的?

女票贩子:最多3年。

记者:最多的3年呀。我看你们……

解说词:伪造倒卖假发票的现象屡禁不止,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打击伪造、倒卖假发票缺少足够的、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使得打击的力度不够。

票贩子A:真的出事了要劳教的,我跟你说啊,上次我抓进去罚了1000多块钱。

记者:没那回事,如果要是真的要抓你们,假的也要抓你们,这不是一样的吗。

画面:记者在上海市税务局稽征管理处办公室采访。

记者:你认为解决街头买卖假发票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可以根除这个问题?

包瀛慧(上海市税务局稽征管理处处长):我认为在打击假发票方面在法律上应该要健全,要相应地制定一些对假发票的贩卖、印制如何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这些)应该尽快地健全起来。这样可以使公安部门或者检查部门能够对这些问题的发现处理有法律依据。

画面:全国打击伪造、倒卖、盗窃发票犯罪活动电话会议会场,朱镕基等领导人莅会。

解说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电话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打击伪造、倒卖、盗窃发票违法犯罪活动。

6月3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伪造、倒卖、盗窃发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规定指出,对于以营利为目的,非法印制、倒卖发票或者非法制造、倒卖发票防伪专用品,情节严重的,以投机倒把罪追究刑事责任。

画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公判大会现场。

解说词:最近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严惩了一批倒卖假发票的犯罪分子。王达智倒卖假发票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葛岳富倒卖假发票情节特别严重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崔雨来在倒卖一本增值税发票的时候被当场抓获,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画面:演播室。

主持人:日前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为了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印制和使用管理,从今年7月1号开始,全国将统一使用印有防伪标志的新版增值税发票。

中央电视台 1994年6月21日

评 点

1994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采访播出了《触目惊心假发票》节目。该节目采用偷拍技术进行隐性采访,将整个新闻事件“原生态”呈现,人物对话原汁原味,报道真实可信,令人震撼。因是暗访,该节目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虽然,最早出现的隐性采访是央视的《再访无极》,但真正催生业界震动的还数《触目惊心假发票》。《触目惊心假发票》节目播出后,各地电视记者纷纷效仿,因而产生了一大批隐性采访节目。甚至报纸也开辟了暗访专版或专栏,采用暗访采写新闻。使用暗访报道手段,常因是批评报道,被采访人不予配合难以获得素材,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毕竟是在被采访对象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其一直在新闻业界受到争议。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日益完善,以及新闻业界的竞争加剧,这种备受争议的采访方式还是克服伦理争议逐步从后台走向前台。正是《触目惊心假发票》,使这种采访方式被广泛推上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