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李庄先生散文随笔

读李庄先生散文随笔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本文拟就李老的散文随笔,探讨一下他的社会批判精神与社会思想。正如李庄先生所言:“现在腐败现象已经成为共产党、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个肿瘤。”如何治理腐败,有主张进行教育引导的,有主张反面警示的,李庄先生也有类似主张,但他更进一步地认为,“应该依法治罪”。这体现了李庄先生强烈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

读李庄先生散文随笔

李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与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煌煌四册的《李庄文集》,收录了老人自认为比较满意、有保存价值的新闻作品、回忆录和散文论文

《李庄文集》是一座富矿,其中蕴涵许多的关于新闻,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关于人类和平、社会发展,关于工作学习人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和远见卓识。本文拟就李老的散文随笔,探讨一下他的社会批判精神与社会思想。

《李庄文集》散文论文编在四册书中最薄,只有两百七八十页,但我以为它最“厚”,厚朴,厚实,厚重。也许我是杂文作者,这里存有一份偏爱。也许持此论者为数不少,因为人们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这本书收录文章七十多篇,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带有杂文意味的随笔。

李老的随笔,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思考,涉及到党的生活与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

对于公款吃喝,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就予以了热切的关注,理论界舆论界也有许多鞭辟入里、振聋发聩的剖析与批评。论者各有自己的视角与见地。有言公款吃喝败坏党和政府形象的,有言增加财政负担的,有言对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八路军老战士,一名在太行山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高级干部,李老对公款吃喝的见解独树一帜。他以为:“公款吃喝与贪污无异。”他写于1995年的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这几个字。他说:“贪污是把人民的血汗钱装在自己口袋里,公款吃喝是把人民的血汗吃到自己肚子里,有什么区别?”他进一步分析到:“两者似乎也还有些区别。贪污总有些偷偷摸摸,公款吃喝一般是大摇大摆。从这个意义说(也仅仅从这个意义说),公款吃喝更加可恶。”“如果说贪污犯行同溜门撬锁的小偷,公款吃喝者无异于明火执仗的强盗,后者是太放肆了。”把公款吃喝问题说得如此透,将其严重性与危害性剖析得如此深的,我以为李老可数第一。虽然他不以杂文见长,他汗牛充栋的著作中杂文随笔只是极小的部分,虽然他没有杂文家的头衔,但以他坚定的党性,渊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一眼便能看到问题的要害,一语可以破的。

关于扼制权钱交易,抵制拜金主义,惩治腐败,是李老随笔的一个重要主题。

从王宝森的问题,李老引出了任人唯亲、用人失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他对一位老将军的话表示共鸣:“北京市出了王宝森这样的党的败类,我想不明白,组织上是怎么考察他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李老在《从一位老将军的困惑想到的》一文中沉痛指出:“……某些腐败的现象的蔓延、发展,其严重程度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所没有的。贵州‘第一夫人’恶贯满盈,伏法刑场;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畏罪自毙,死有余辜。这是已经发现的大慝。加上正在审理和尚未挖出的腐败分子,肯定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目。”李老的此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发的,读者可以闭目静思一下,这些年文件里报刊中电视上披露的腐败案件该有多少。继王宝森之后,又有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李继周、田凤山、李真等等等等一大批高官中官小官落入法网,数以百计?数以千计?数以万计?不用统计,大家的心里都有数。这从一个角度证明,李老之言不是无中生有、随意夸大、危言耸听,李老的解剖刀切到了社会的病灶上,刀刀见血。李老尖锐地指出:“当前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群众痛心疾首的是权钱交易。权力一方可以说都是干部,于是有人气愤地说:最大的腐败是用人的腐败,这种说法被一些人认为尖锐性大于科学性。我的看法,如果是指有人强令组织错用坏人,给国家、人民造成严重的损害,不能说这话没有一点道理。”

李老在好几篇文章中都提到了干部提拔的“一俊遮百丑”问题。在《从禹作敏罪案说开去》中,李老认为,禹作敏之所以获罪二十年徒刑,并不是一夜间变坏的,而是此前“从工作到生活,毛病都相当多”。禹之所以从一个有许多毛病的“全国优秀企业家”沦落为囚徒,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某些领导只看他“俊”的一面,漠视以至掩饰他“丑”的一面与多面的问题。李老发问:“我这个消息闭塞的人都能从个别同志口中听到禹作敏的某些事情,与他有关的一些领导掌握的情况肯定大量、真切得多,为什么不及时对他提醒、教育、帮助呢?”究其原因,是“一俊遮百丑”——只要你有一件事情特别是一件重要事情做得不错,在别的事情上出了即使相当多的纰漏都不算什么。李老分析道:“有些纰漏看来不大,但性质恶劣,发展下去后患无穷。”“从古至今‘小毛病’不知毁了多少人。”“随着一些人的捧场,一些人的放纵,恶性发展起来,终于堕落到犯大罪判重刑的地步。”在《从一位老将军的困惑想到的》一文中,李老认为:“‘一俊遮百丑’的观点很坏事,认为某人有一大俊(功),可以遮百丑——众多小过,这是很危险的。须知在一定条件下小丑可以发展成大丑,特别是在必要的监督十分松软的时候。”“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如今依然存在,有些时候还比较严重。所以李庄先生关于此问题的一番真知灼见,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好在许多地方和部门正在尝试建立用人失察追究制,希望能尽快建立和完善,能切实发挥作用。如此,也不负李庄这位资深共产党人的期望。

对于拜金主义,李庄先生认为,“这种社会瘟疫传染极快,腐蚀人们的灵魂,使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扭曲,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社会舆论虽然群起痛诋,这种现象似乎并未萎缩,且有继续发展之势”。他痛斥拜金主义者,“为了钱,有人可以丢掉主义(社会主义),可以违反法纪,可以违反道德,可以不顾廉耻。总之,只要有钱,什么都敢干,都肯干”。他将拜金主义定义为“人人切齿的社会瘟疫”(《精神、法制双管齐下》)。

腐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顽症,几乎成为一种文化。这是公认的事实。正如李庄先生所言:“现在腐败现象已经成为共产党、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个肿瘤。”(《我看“对敌狠,对己和”及其他》)他在列举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关于腐败的几组数字后指出:“这些数字说明了腐败现象逐年发展,但也说明了反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强。”同样一个事物,可以辩证地去看。是好是坏,要有一颗纯正的党心和一颗纯洁的良心,才能掂量得清楚。

如何治理腐败,有主张进行教育引导的,有主张反面警示的,李庄先生也有类似主张,但他更进一步地认为,“应该依法治罪”。“不管是官是民,不管大官小官,不管属何党派,不管其祖宗三代是何成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领导、组织不得干预。”这体现了李庄先生强烈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是与时代同步的人文精神。李庄先生以为:“现在我们国家是‘盛世’,我认为治‘盛世’也要用重典,因为这是健全法制的必要手段。”他认为,有些人有些事只能靠法律而不是靠其他办法解决,比如王宝森之类,只能自毙,不能自纠;比如“第一夫人”,只能伏法,不能自查。从中国古代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考察,李老此论十分中肯。李庄先生指出:“群众希望继续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使诸事有法可依,更希望加强力度,严格执法。”(《饭桌上的议论》)李老之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基本事实。一个老报人、老知识分子,一个一辈子以“教育”人为己任的人,居然十分重视法治,可见其深入骨髓血液的先进的治党治国理念与精神,可见其对人类发展史的熟稔与对人类前途的科学把握。在许多方面,他高人一筹。

李庄先生随笔所涉及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关于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问题。监督对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这不仅是反腐倡廉的需要,也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及纠正错误的需要,是使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正常化的需要。李庄先生说:“对干部加强监督,也是群众的迫切要求。我们的监督制度不能说已经完备,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够严密的制度也常常不能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组织生活能够正常进行吗?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严格开展吗?可以作出肯定答复的可能不是多数。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情况,许多人心里都很清楚,更在应该加强之列。”关于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监督者往往处于下风头,搞得不好,常常会受到被监督者的刁难以至迫害。因此,如何认识和运用好监督手段,不但是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意识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关于舆论监督,李庄先生以为:“就新闻媒介的总体来说,每天都有报道,每天都有批评。这也是提供信息,交流情况,传播经验教训,同大量的正面宣传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批评报道,殊途同归,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事业做好。为了弘扬正气,抵制抑制以至铲除邪恶势力与腐败现象。因此,尽管“现在有些人讳疾忌医,很怕批评,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给新闻从业人员施加影响和压力”,尽管“表扬和批评,后者难度确实比较大”,但李庄先生倡导,革命新闻工作者明白这一点,应该知难而上。“只要站稳为人民最高利益奋斗的立场,持与人为善的态度,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确系事实准确,就敢揭发问题,批评错误,抨击坏人坏事。”他认为,“这种作品也应该被看作正面宣传”。这里,不仅表现出了他卓越的社会思想,也表现出了他独特的新闻理论。

对于群众监督,李庄先生持宽容态度与支持立场。对于“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一种社会现象,不少人持否定与批判态度。作为一个杂文作者,我曾著文肯定这一现象,或者说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但与李庄先生之论比,有不小差距。李庄先生说:“应该重视时下群众中流行的一个顺口溜:‘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吃肉是好事,歌颂党的政策好,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显著改善。吃罢饭,想起社会上发生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生气,骂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在汹涌奋进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沉渣泛起,邪风侵入,对此应有思想准备。”对于“吃肉骂娘”,李庄先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理性的肯定。他说:“饱餐之后,闲谈之际发发牢骚,是为骂娘骂腐败,骂贪官骂以权谋私者,骂杀人越货、无法无天的歹徒,骂钻政府空子、鲸吞国家和人民财富的‘大款’,骂对上述坏人恶行的‘一手软’,骂乱涨价……总之,骂一切损害社会全面建设,破坏改革开放的人和事。”这种“骂”,是一种不可遏制的自发的群众行为(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又是一种有效的群众监督。有了群众的“骂”,才可能更快更准地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才可能纠正倒错的社会机制,才可能惩治危害社会者,使社会呈良性发展态势。李庄先生对于监督问题的阐释,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作为新闻界耆宿,监督问题与新闻特别接近,几成一体,所以他的阐述便十分的从容、生动、丰富而深刻。他提出,盛世也需危言,“为了我们国家的千秋大业,把问题看的重些,有益无害”。

李庄先生倡导艰苦奋斗。艰苦的年代需要艰苦奋斗,这对于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人来说,是很容易想到和做到的。但面对改革开放大有成就,我们国家日渐富裕,许多人以为应当开始讲享受的局面,李老却十分清醒、十分冷静。他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大有改善,国力显著增强,这是就整体而言。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国家还不能说富裕,人均国民收入还相当低,几千万农民尚未脱贫,经济不好的企业职工的生活还相当困窘。”(《艰苦奋斗常讲常新》)对于一些人、一些单位、一些地区的“暴富”,对于上万元一瓶的美酒,上千元一条的纸烟,几万元一桌的酒席,千百万元一座的鬼城,李老均持保留态度。确实,中国近年出现的许多奢靡之风奢侈现象,与先辈闹革命的初衷不符,与中国的现实生产力不符,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符。如果不遏制奢靡之风,中国就会出现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中国的民族精神就会受到污染,中国将失去和谐稳定,中国的发展将会被迟滞以至破坏。因此之故,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之初,率领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成员奔赴西柏坡,重温与倡导“两个务必”。这从一定意义上印证了艰苦奋斗的必要,也从一定意义上印证了李庄先生的远见与卓识(李庄先生的文章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李庄先生呼吁“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应该常讲常新”。他认为:“由于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各项建设事业的任务、方针相应改变,群众对许多事物的态度、要求和承受能力,同革命战争年代甚至改革开放之前都有变化,‘艰苦奋斗’的内涵、要求,甚至行为准则都应该随之发展。”时代前进了,“艰苦”的内涵当然变化了,在目前的情况下,人们应当享受改革的成果,时代前进的成果,享受应当享受的物质利益。要求人们仍然吃糠咽菜穿补丁衣服不但不必要、不可能,也不应该。不侵吞,不霸占,不公款大吃大喝,不索贿受贿,不吃拿卡要,不攀比,不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享受,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生存与发展,过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大致相同的生活,就可谓“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作为一个老党员,李庄先生在此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他的告诫是中肯的、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思索与采纳的。

除了上述内容,李庄先生在他有限的随笔中还对于制假贩假问题予以了抨击。他呼吁打假,打掉“大红伞”的保护,拆散“人鬼相依”的格局。他对无节制非理性的追星现象提出批评,他呼吁治散治软治滥,他倡导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作“天命之年的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与检视,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豁达的人生观,博大的胸怀,谦恭的品性,高尚的人格。读李庄的散文随笔,如同在与一位哲人、一位世纪老人、一位社会批判者进行对话。我想,以李庄的人格与学养,以李庄的正直、磊落、直言,如果他不是在做报人做总编辑,他在杂文方面应该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他的随笔,虽不是鲁迅匕首投枪般的篇什,也不是邓拓“头颅掷处血斑斑”的篇章,但确实是有钙质有血性有内涵,令人警醒的文章,不是所谓的“新基调杂文”,不是隔靴搔痒的官样文章,更不是粉饰太平、愚弄公众的伪文章假文章。李庄马克思主义的正气与共产党人、学者的胆识是超常的。比如他说左倾左祸就不在“左”字上加引号,其有深意存焉;比如他揭露江青,也敢于指出毛泽东晚年对江青有意无意的包容与纵容。李庄眼里没有神。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说,这是何等的可贵!这些,是许多政治家学者文人所缺少的,作为后学,我从李庄先生这里学了不少东西,包括血性、钙质,包括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批判精神,包括胸襟、视野,包括务实朴实的文风与类似《浮生六记》凝练、隽永的文字。哲人说过,站在巨人肩上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那么,李庄文集,李庄的散文随笔就是我要登上的巨人之肩。我幸运。

2005.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