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没钱的村民都看得起病

让没钱的村民都看得起病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一件事情转变了村民们对王福宝的看法。王福宝从没因为乡亲没钱就不给治病。于是,这些林地便成了村民的“健康储蓄林”。2005年6月10日,沙兰镇暴发了百年不遇的泥石流,中心小学100余名学生被洪水卷走,7个村屯被淹。面对突发灾情,王福宝带上急救药品,当晚赶到现场为群众诊病,抢救溺水儿童,免费发放药品,宣传卫生防疫知识

让没钱的村民都看得起病——大学生村医王福宝为乡亲种出290亩健康储蓄林

《牡丹江晨报》2006年2月25日

通 讯

作者:刘克华

编辑:成吾君 姚长柏

他虽是医学院的本科生,却忘不了生养他的农村;虽然能在城里谋个不错的职业,但他深知乡下缺医少药、看病治病的不易,大学毕业执意回到了乡下当村医;村民有病没钱医治,他却不能见死不救,于是,这位大学生村医面对乡亲数万元的欠账单,以新时期大学生的睿智和前瞻,创造性地开出了极具乡情、亲情特色的贫困农民以劳抵账治病“良方”,破解了村民没钱治病的难题,并使卫生所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月20日,王福宝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赴北京接受“新闻会客厅”节目的采访。数十名乡亲特地赶到牡丹江为他送行——这是近期王福宝的第二次进京。

1月5日,王福宝作为黑龙江省乡村医生的唯一代表到北京卫生部开会,接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光荣称号的授勋。

村医虽小 却让乡亲直接受益

王福宝,1968年4月8日出生在宁安市沙兰镇和盛村。

或许是生活在农村的缘故吧,王福宝对医生的职业特别推崇,特别是谁家有个大病小灾,把大夫请进门,尊如长辈非常恭敬。每当大夫妙手回春,治好一个个病人时,来自病人家的感激和自己为人解除痛苦后的满足,或许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但王福宝也确实看到过这样的情况,由于大夫的误诊或失误,村民的生命和健康常受到影响。而乡村医疗的落后,也从某些方面说,制约着乡村发展——没个好身体,还能干什么?或许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

于是,考上牡丹江医学院医疗系后,王福宝对医生的职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发现很多乡村医生由于没正规学过医,普遍有剂量不合理现象。为了治好病,加大剂量,而对有些药剂量的范围根本不掌握,造成小儿耳聋等许多问题。这些事经历多了,王福宝更加深了回村行医,为乡亲们服务的决心。

1993年,王福宝大学毕业,按说在市里找个工作不成问题。但为老百姓行点方便的决心让他变得义无反顾。此举不但村民不理解,家人也不理解。

当年他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回村,与自己青梅竹马的侯杰喜结良缘;其次是他俩偷偷把双方父母给他们结婚用的钱,全部用来筹建村卫生所。

和盛村常住人口3784人,由于村里当时没有一个专业诊所和医生,村民有病要往返10多里去沙兰镇看病。王福宝心里很难受,一定让村民就医方便些。没有医疗场所,他租了一间房,没钱进药,他不但把父母给他结婚用的钱全投进去,而且让新婚的妻子回娘家借。一天天过去了,村民知道村里回来了一名大学生,村里破天荒地有了卫生所。

虽然王福宝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但毕竟是个毛头小伙子,他“手把”行吗?村民们多少有些狐疑。但一件事情转变了村民们对王福宝的看法。

那年有个村民得了出血热,看了几个医生,都按感冒的病症来医治,却越来越重,持续高烧在39度以上。报着试试看的心理,家人把王福宝请去,一看临床表现,王福宝感觉或许不是感冒那么简单的小病。于是,他做出了想给病人化验一下尿的想法,但那时病人已经尿不出尿了。一看这样,王福宝说,赶快转院,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当时他就怀疑那个村民得的是出血热,但由于没有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支持,他必须转院,为病人争取时间。

这一次准确的诊断为王福宝赢得了信誉。从此王福宝小小卫生所热闹起来。

没钱也能先看病 垫钱也得先救命

赢得了信誉,王福宝也掂量出了这份信誉的分量。同时也让王福宝深深意识到临床经验的重要。如果自己没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到红旗医院、口腔医院等医院的进修,会有今天的准确治疗吗?但另一方面也让王福宝认识到,没有必要的医疗设备、科学的诊断,对症下药就成了一句空话。

但进设备就得投入钱,没有钱,想干事业的想法,不过是一句空话。

头年开业,举债3万元钱还没还,第二年,雄心勃勃的王福宝又想借钱进设备了。虽然家人亲属有表示怀疑的,但妻子侯杰总是信任地站在王福宝身后,从此王福宝开始了一年进一个医疗设备,一年改善一下行医条件,为的就是能给乡亲们一个准确的诊断,科学的治疗。

按时间先后,王福宝进的医疗设备有:显微镜、口腔牙钻、氧气桶、B超、X光机、救护车……

挣的钱全部投入,每年还借钱进设备,到目前为止,王福宝举债3万多元,而摆在桌子上,村民看病没钱打的欠条,就有一尺高,少说也有五六万元钱。

虽然王福宝为村民服务,遇到这么多困难,但他一颗火热的心,却从没想过放弃。或许正是王福宝承诺的“有钱没钱先看病”的信条,让他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2002年,村民徐警君上山砍柴,一阵眩晕后倒了下去。刚开始家人还以为徐警君是干活累的,但一看徐警君不但嘴唇发紫,而且脸色苍白,这一下家人慌了,着急忙慌把徐警君送到了王福宝处,一量血压很高,再看徐警君面色,王福宝心中已猜到七八分,但鉴于自己这条件有限,王福宝说,赶快送徐警君去宁安,经CT检查,是脑出血,需要马上住院,对症治疗。但穷苦的徐警君连做CT的钱都是王福宝垫付的,还哪有钱治疗?

看到徐警君的实际情况,王福宝做出个大胆决定,把老徐拉回去,自己给他治。因为诊断已经出来,下面就是对症下药了。于是,王福宝在徐警君无钱医治的情况下,自己出钱医治,半个多月后,徐警君不但重新站立起来,也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了。但对王福宝救命之恩的感激却让他一生忘不了。直到2005年末,徐警君才还清王福宝那儿的所有欠款。

种下健康储蓄林 有病没病心踏实

王福宝从没因为乡亲没钱就不给治病。但过多的欠债必然影响卫生所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王福宝想出了个高招,自己承包了村里无人看重的290亩荒山。于是,这些林地便成了村民的“健康储蓄林”。每逢有了空闲,村民们便自发地来到这片林地忙前跑后,尽心尽力地种树护树。不是有些村民付不起医药费吗?不是有那么多村民打了“白条”吗?在“健康储蓄林”劳作一天算20元的工钱,用种树偿还所欠的医疗费,或许是王福宝的发明。但却适应了当地的情况,又符合乡情和亲情,所以一到春天给王福宝种树的村民特别多,打了“白条”算是偿还欠款,不欠钱的,攒点钱,以备将来家里人有病用。一个简单的点子,解决了许多人看来是死穴的问题。算起来,这片林地至少为500多户村民偿还了6万元的医药费。

为乡邻办点事 无怨无悔

2003年,“非典”的肆虐让村民恐慌起来。此时的王福宝沉着冷静,挨家挨户地做宣传工作,发放消毒物品,并与村干部每天坚守在一线,对外来人员进行普查、登记、消毒、隔离。“非典”过后,王福宝瘦了5公斤。2005年6月10日,沙兰镇暴发了百年不遇的泥石流,中心小学100余名学生被洪水卷走,7个村屯被淹。面对突发灾情,王福宝带上急救药品,当晚赶到现场为群众诊病,抢救溺水儿童,免费发放药品,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半个月的时间里,饿了吃口面包,困了在车上打个盹。但好多人并不知道,这场洪水也把他家1万多株杨树全都冲倒了,临到沙兰时,他只是给亲朋好友草草地交待了一句,就驱车赶到了洪灾现场。

现在王福宝和宁安市人民医院、沙兰镇卫生院建立起三级医疗网络,他期盼着将这一网络再延伸至牡丹江市大医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