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涂清地“新浦沿”

明涂清地“新浦沿”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暮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慈溪市档案局邂逅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就是孙仁茂老先生,新浦人。分别后,他多次来电来信,邀我去新浦游玩,一同观赏新浦的景色。尽头便是新浦了,也已不是昔日的新浦,距正在围筑的十一塘已离15000多米。潮退时,随着水势转移,曾祖父身胯舍脊,后竟汆至约老新浦庙旧址附近搁浅。历史上称之为“火烧塘角”。

明涂清地“新浦沿”

今年暮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慈溪市档案局邂逅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就是孙仁茂老先生,新浦人。我们相互谈及有关历史文化,都感到相见恨晚,于是结为朋友。分别后,他多次来电来信,邀我去新浦游玩,一同观赏新浦的景色。盛情难却,便应邀前往。进入华新大道,往北而行,见中间2米多宽的绿化带,两边来回四车道,高等级路面,车辆往来频繁。极目两侧,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全是一垄垄覆盖着塑料薄膜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海水一般,一浪接着一浪。这就是新浦镇的出口订单农业,一年四季种植豆类、瓜类、菜类……远销他国,农民的收入颇丰。间或还能见到点缀其间的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一座座漂亮的厂房,一派新农村的繁华景象。有一种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的感觉,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不多时,便到了新浦老街,见孙老等候在街口,热情地迎上来,接我们进屋,然后便陪我们游览。他告诉我们:“这就是水湘村老街,原叫五塘,这条水泥街路原是护塘河。据《晏海塘闸桥梁》记载:咸丰七年(1857),为接通老浦挖新浦而得名,至1930年,始建新浦乡。光绪《余姚县志》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开始围筑晏海塘(今称五塘),二十年,围筑永清塘(今称六塘)。围筑海塘是依大古塘以北的海涂,如有添涨,可随时围筑,永享丁权。自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三年筑澄清塘(七塘)后,涂丁不再增筑,因1916年,成立庵东盐区,七塘外一带涂地筑墩晒盐。从此,实行了350余年的直甲分丁制度告终。七塘以南灶户逐渐开发淡化了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孙老还说:“每当围塘工程,全由众多灶户(涂丁)负担,按盐丁挨次排列,共同合围,成功后按丁分享。每次围塘时,涂丁们冒严寒,履薄冰,顶烈日,迎酷暑,耐饥渴,拒怒涛,顶恶浪,不惜雨淋日晒,风啸霜打,肩挑背负,累积寸土。或在半途时屡遭猛浪掀坍,再接再厉,重行修复,最后用石块砌累。船装扛抬,不知费却人民多少血汗,方得成功。凡百苦工,莫过于围堤筑塘。海塘围成后,海水不再汆蚀,塘内的土地咸涩,是不毛之地,被人们称为‘白地’。要待若干年后,历无数雨水漂浸,然后土质渐淡,方有杂草丛生,灶户可利用杂草,作为煮盐燃料。”

当时的居民,多由外地迁来,皆因贫寒,从事苦工以煮盐为主,以垦殖渔牧为生。人烟稀少,生活简陋,文化低层,政治少闻,环境苍凉,海霾弥漫,雁阵涛声,野兽时现。大多搭建棚舍(草舍)居住,以暂避风雨。至清末,才有第一幢砖木平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还保存完好。

然后,我们一起游览了老街。老街已经变了模样,竟找不到一间昔日的草舍棚,大多是新建的砖混两层楼房,宽广的街道上人来人往,错落有致的商店,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尽头便是新浦了,也已不是昔日的新浦,距正在围筑的十一塘已离15000多米。见证历史的“晏海塘桥”依旧横卧在浦上,不过浦的两岸已砌上高高的块石坎,浦也便成了一条小河。浦岸两侧是昔日最繁华的地方,如今还依旧是繁华之地。折向北行约一里便是新街,里面有一家大的农贸市场连接着一小商品市场。我所感兴趣的是近海所产的鱼鲜:见摊位上摆着鱼嘴还在张合的鲻鱼,吐着白嫩肉质、背着薄壳蠕行的吐铁(泥螺)、蹦蹦跳跳的弹胡、在桶里漫游而细长的箭鳗、长着两只凶恶大钳的青蟹……

接着,孙老还向我讲述了他家所经历的心酸往事:清道光十四年(1834)秋季,全村遭到特大海潮袭击,潮入利济塘,塘北一片汪洋,全成泽国。晏海塘(五塘)前后,地势更低,水深尤甚,竟至灭顶。庐舍漂泊,器物无存。那时,他家所住的旧草舍,因年久失修,柱脚霉烂,一经波冲,竟似浮萍,随着波浪浮沉。当时,他曾祖父奋不顾身地擎在舍壁柱上,冒着狂风巨浪攀抚,保住了他们家唯一能蔽风御雨的残破旧草舍。潮退时,随着水势转移,曾祖父身胯舍脊,后竟汆至约老新浦庙旧址附近搁浅。

造成坍塘堤倒遭灾的事,与当时的盐政有关,往常盐税苛刻,盐民贫瘠。在“子母分丁”以后,盐民按丁计征税费,日征半斤夜征四两,晴雨无阻。况且官府历来残忍,盘剥厉害,中饱私囊,哪顾民生。及至清末,更变本加厉。除了自然灾害以外,还有人为的灾害,一个叫周炳麟的县令,为了抓一个盗窃的小偷,村里的人都被吓得逃光了,他竟将水霪浦至洋浦一带所有的草舍棚全部烧毁。历史上称之为“火烧塘角”。

新中国成立后,以补塘修堤开始,沿袭到1985年,持续三十多年的冬夏农隙中,分期分段围筑七塘、八塘、九塘、十塘,堆塘堤掘深河,为民造福。每次补塘修堤都是人山人海,呼声雷动,锹插锄舞,流板如龙。如今正在围筑的十一塘,全部用机械化施工,不需用人工,而且所围的塘堤既宽又高、固而坚,不会再有昔日的灾难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