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等待迷途的羊群

等待迷途的羊群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0年第8期《黄河文学》杂志上刊发了江苏作家墨中白的一篇短篇小说《愣大友的羊群》 。单看小说题目—— 《愣大友的羊群》 ,以为故事可能无多大新意,却没料到此篇叙述乡土人生的小说,带给我难掩的震撼和久违的感动。倘若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愣大友的羊群》的故事情节,我只能说它讲述了愣大友和放羊伙伴孙老头认真等待的故事。《愣大友的羊群》的最稀奇之处,我以为是它的题材。也许,愣大友和他的羊群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等待迷途的羊群——读墨中白的小说《愣大友的羊群》

尚 洁

在2010年第8期《黄河文学》杂志上刊发了江苏作家墨中白的一篇短篇小说《愣大友的羊群》 。单看小说题目—— 《愣大友的羊群》 ,以为故事可能无多大新意,却没料到此篇叙述乡土人生的小说,带给我难掩的震撼和久违的感动。我觉得我有必要写点东西来与读者一起分享我的阅读感受。

倘若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愣大友的羊群》的故事情节,我只能说它讲述了愣大友和放羊伙伴孙老头认真等待的故事。某村农人张大友,人称“愣大友” 。此人样样农活都在行,最擅长放羊,但不知为啥旁人包括他的侄子都呼他“愣大友” 。孙老头是愣大友放羊时的伙伴,他们在一起除了说羊的事,提到最多的就是有些缥缈的“城” 。愣大友和孙老头不知道城在哪里,也不知道为啥村子里的年青男女都进城了,包括老头的两个儿子、唯一的女儿和愣大友的弟弟。他们每天都在盼望家人从城里回来,直到孙老头病倒在床时,仍在想着城,等着儿孙能从城里回到老屋。孙老头憋着一口气,不想在夏天就离开这个人世。他怕儿孙们如果夏天里办丧事,饭菜搁不长久。秋天的时候,孙老头去世了,儿孙们披麻戴孝地为孙老头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媳妇们为天凉菜能多放几天而高兴,而愣大友则望着北沟滩哭了。

《愣大友的羊群》的最稀奇之处,我以为是它的题材。在“70后”作家普遍将创作焦点对准个人经历,热衷于描绘大都市灯红酒绿的生活时,墨中白却将他的叙事视角投向了当下的农村,关注着乡村的命运变迁。在中国城市化加剧的今天,中国的乡村正在被不断地侵蚀,失去了乡土本有的面目,逐渐走向衰落。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的广大田地里耕种的只剩下些老弱病幼,青壮年则早已经一窝蜂似的涌进城市。是什么在驱使、诱惑他们毫无顾忌的弃田进城?自然是金钱,是优质的物质生活。当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冲突时,乡村青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结束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跟所有的城市人一样充分地享受更加富裕也更加文明的生活,但也许会有一天善良、朴实的农民会像愣大友以往的羊群一样,进城后便不再归来,只能活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这篇小说第二个值得称道之处是它娴熟的艺术技巧。首先,这篇小说作者采用新写实的叙事方式,将视角移向普通中国农民的现实处境,客观呈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遇。其次,小说具有象征和隐喻的色彩。在作品中,作者将故事的发展限定在春季和冬季,春天是希望的季节,而冬天是一切的终结,找不到一棵活着的草。愣大友和孙老头就在这两个季节说他们喜欢的羊,提那个不喜欢,可又常提的“城” ,城为什么还会吸引村里那么多人去,那是因为城可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当人们抛下田地、抛下一群群温顺的羊群时,意味着他们将要抛下的是善良、朴实的农民身份。最后,作者选用独特的叙事视角,用一个“愣子”讲述一个看似寻常而又不寻常的故事,一切在不动声色中完成,给读者的心灵以冲击,彰显出“愣子”这一叙事者的艺术张力。

在《愣大友的羊群》中,作者不仅用温婉的笔调向我们讲述在乡土社会,一老一少在羊群中体验生命的欢乐与感伤的故事,同时作者也在探讨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关注中国乡村的“空巢”现象。也许,愣大友和他的羊群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正有成千上万个青壮年农民信心满满地涌进城去。只是,留在乡村里的“孙老头”们的那口气还能够憋到秋天吗?

(作者为宁夏大学200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