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迷信的动物

迷信的动物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肯证偏误倾向植根于动物和人类的大脑,它能促进我们的学习。人和动物形成迷信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大脑的这部分结构让我们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它使我们知道自己需要知道什么,并帮助我们找到维持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它使我们产生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念头。
迷信的动物_我们为什么不说话

好奇心不仅仅能够帮助动物找到它们想要的东西,还能促进它们的学习。我知道这听起来似乎不言自明,但好奇心具体是怎样促进动物学习的呢?这个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研究人员发现,事实上所有的动物和人类都有内在的肯证偏误倾向,即动物和人类生来就相信如果两件事情接连发生,那么这一定不是偶然,而是有某种因果关系。

例如,你把一只鸽子放到笼子里,里面再放一个控制灯。如果每次喂食之前控制灯都会闪烁,那么鸽子很快就学会为了得到食物而用喙点击控制灯。这是因为有几次鸽子的喙碰巧触到控制灯,结果食物就出现了。于是肯证偏误倾向使它认为第一个事件,即控制灯的闪烁,会导致第二个事件,即食物的出现。于是鸽子就得出结论:只要把控制灯弄亮,它就可以得到食物。

有的棒球投球手认为,只要带着据说能够带来好运的兔子脚参加比赛,他的队就会赢,鸽子的行为和这也差不多,这就是为什么斯金纳博士把这种行为称作动物迷信。投手带着兔子脚,结果在几场比赛中表现都不错,这和鸽子有几次只要弄亮控制灯就可以得到食物的情况很相似,在这两种情况下,相关性都被归结为因果关系。

肯证偏误倾向植根于动物和人类的大脑,它能促进我们的学习。我们的默认假设是如果事件二紧随事件一而发生,那么肯定是事件一导致了事件二,学习过程就是这样进行的。我们的默认假设不会以为两件事相继发生是偶然的巧合。实际上对于动物和人类来说,巧合是一个相当高级的概念,这就是为什么在统计学课上,你必须专门告诉学生,相关性并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只是我们的大脑结构使我们这样认为而已。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情况下事件一的确会导致事件二,肯证偏误倾向就帮我们把二者联系到了一起。

有一个内在的肯证偏误倾向也有不好的一方面,那就是你会做出一些没有根据的因果推断,这就变成迷信了。许多迷信可能就起源于实际上不一定有关的两件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例如,你通过数学考试那天碰巧穿的是蓝衬衫,接着你在展览会上获奖的那天碰巧还是穿着蓝衬衫,这样一来以后你就会把这件蓝衬衫看成是你的幸运衬衫了。

由于肯证偏误倾向的影响,动物也会形成各种迷信,我就见过迷信的猪。饲养场上的猪进食时会依次进入电子控制的饲养棚,因为猪会为了争食吃而打架,于是饲养场主人就用这样的棚来避免这种现象。所有的猪脖子上都戴着电子标签,这个电子标签有点像过路收费亭的电子通行证,当一头猪走近饲养棚时,扫描仪会阅读这个标签,并把门打开,等它进去以后再把门关上,这样后面的猪被挡在了门外面。饲养棚的四周都是封闭的,在这头猪吃食时,外面的猪就无法把嘴伸进去咬它的尾巴和臀部。

猪进去以后,要把头抬起来,靠近饲养槽,这时会有另外一台电子扫描仪阅读标签,并严格按照其食量配给饲料。

有些猪意识到只有戴着项圈上的标签才能进入饲养棚,因此如果见到地上有脱落下来的项圈它们会捡起来,然后带到饲养棚处,再利用这个通行证进去。这种情况下,肯证偏误倾向帮助它们得出了关于现实世界的正确结论。

但肯证偏误倾向也会使一部分猪形成对饲养槽的迷信。我见过这样的情况,有几头猪走到饲养棚处,等门打开以后就进去,然后靠近饲养槽,开始故意做一些动作,如反复用脚跺地。它们不停地这样做,直到头部碰巧靠近扫描仪,这时扫描仪就会阅读它们的标签,然后把饲料输送到饲养槽。显然,这是因为有几次当它们碰巧在跺脚时得到了饲料,于是它们就得出结论:只要跺脚就会得到食物。人和动物形成迷信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大脑的这部分结构让我们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它使我们知道自己需要知道什么,并帮助我们找到维持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它使我们产生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念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