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生活话语讲教学故事

用生活话语讲教学故事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师的教学写作中不是以写理论文章为主,而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生活运用叙事的方式写作,如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等。这一改变之所以受到欢迎,归因之一在于变换了表述的话语体系。以叙事的语体让教师说说自己的教学事件并作为一种教学经验的呈现方式,使教师感到亲切,易写也爱读。这是因为叙事语体更接近生活话语,比之运用抽象逻辑的论证来阐说教学问题,更接近教师的教学生活。这是节外生枝,当然在教师的预设之外。

用生活话语讲教学故事

教师的教学写作中不是以写理论文章为主,而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生活运用叙事的方式写作,如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等。这一改变之所以受到欢迎,归因之一在于变换了表述的话语体系。以叙事的语体让教师说说自己的教学事件并作为一种教学经验的呈现方式,使教师感到亲切,易写也爱读。这是因为叙事语体更接近生活话语,比之运用抽象逻辑的论证来阐说教学问题,更接近教师的教学生活。

尽管教学叙事不可能不表示某种教育、教学理念,但不等于一定要用深奥的理论话语来表达。

如下面这段教学叙事,便是以生活语言讲说教学事件的——

导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第八册)这篇课文,教学正在向前推进,突然一位学生提出了问题:“能通得一条小船的洞怎么能说成是‘孔隙’呢?课文中这样说好像不太正确。”这是节外生枝,当然在教师的预设之外。若要快些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通,但他没有这样简单地把答案“给予”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启发大家:“既然是‘隙’,必然是联系前后或内外之间的部分。我们要弄清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得先看看这内洞和外洞是什么样儿的,与‘孔隙’比较一下怎样?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全班学生在认真地默读课文之后,纷纷发表了意见:

——“我从‘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或八百人’,‘不觉得拥挤’等的描写中,体会到外洞是非常大的。”

——“我发现课文中说‘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说明内洞更大。比起这么大的外洞和内洞,这中间的孔,应当只是一个‘孔隙’,这样写没有错。”

——“我觉得这只船其实是很小的,课文中说‘上船后只容两个人并排仰卧’连坐着也不行,说明这孔隙确实很小。”

——“我补充一点,仰卧在船上过孔隙时,还会感觉‘擦破了鼻子’,告诉我们这孔隙实在是太小了,说它只是个孔隙没有错。”

……

这时,教师又请大家归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才获得正确答案的?”有的学生说“是从课文的其他内容中理解什么是‘孔隙’的”。有的学生说:“应当是从课文的前后部分中才明白什么是‘孔隙’的。”还有的说“我觉得读懂课文就要从全部课文中去理解疑难问题”。

……

像这样的叙事,没有说什么高深难懂的理论,只是如讲故事一般说了一个教学实践的始末,但它所体现的理念,一样清晰而深刻地印在我们的心间,而且似乎说得更加活灵活现、亲切感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