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一杯唯美香茗

好一杯唯美香茗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正在央视八套播出的25集电视剧《橘子红了》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了亿万观众专注的目光。但在表现主题的手法和深度上,《橘子红了》却比《大红灯笼高高挂》更胜一筹。其次,《橘子红了》对人物、人性本真的描写也充分体现出对唯美风格的追求。但就是这样一些好人聚到一起,竟也碰撞出如此一段惨痛凄美的故事。看来唯美在剧中还真是无处不有。

好一杯唯美香茗

近日正在央视八套播出的25集电视剧《橘子红了》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了亿万观众专注的目光。但不知为何,每当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连续剧时,便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张艺谋的巨作《大红灯笼高高挂》。细细想来,这两部电视剧的确在题材、主题、氛围及场景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橘子红了》讲述的是民国早年间,江南一个封建大家庭容府中一夫三妻间的婚姻悲剧。在题材的选择上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样,都是选择了一个一夫多妻的封建大家庭,并都是通过大家庭成员悲剧性的情感、婚姻及命运,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封建礼教吃人。但在表现主题的手法和深度上,《橘子红了》却比《大红灯笼高高挂》更胜一筹。首先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大红灯笼高高挂》只是在沉重幽暗的气氛中向观众揭示了一部封建大家庭充满冷酷、凶残、血腥的生活史,虽然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给予了较为深刻的揭露,但看后令人有压抑沉闷、心重如山之感。而《橘子红了》则通过容府三位太太的不幸婚姻遭遇,在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这几位正在被吃人礼教慢慢吞噬的女人最后的觉醒与奋争。这种奋争既给剧中决心要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带来了生活的曙光,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给电视剧的主题及电视观众的心灵抹上了一层令人振奋与渴盼的亮色。

除主题之外,《橘子红了》在艺术风格上的唯美追求也使电视剧的整体格调能于“吃人”社会的冷酷环境中有所淡出,而多了些善良人性的暖色调,让人看了感受到一种在茫茫雪野中偶见一树吐艳红梅的欣喜与暖意。

尽管《橘子红了》的主题令人感动,唯美风格使人陶醉,但在剧中最功不可没、最能动人心魄的还当数对人性本真的塑造和那贯穿全剧,充满现代感和梦幻氛围的配乐。常常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或是中西合璧,钢琴与洞箫和鸣的音乐或是女声空蒙的低吟浅唱或是有如急风骤雨的紧锣密鼓便悄然响起,怪诞而诡异。不但突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感情纠葛,强化了主题,还起到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是渲染全剧唯美风格的重要手段。

其次,《橘子红了》对人物、人性本真的描写也充分体现出对唯美风格的追求。在这部电视剧中,除了容府二太太嫣红在对爱情的追求上表现出了与那个时代所要求的女性规范格格不入的自私与排他外(她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她对爱的追求对那个时代而言有些超前),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通情达理、心地善良、顾全大局、宁可委曲自己,也要满足别人愿望的好人。大太太温柔恭顺、善良隐忍,为了丈夫、为了容家可以牺牲一切。就连她一生中做下的最大错事——将秀禾娶进容家也是出于为给容家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并真心希望秀禾能够得到老爷的宠爱,过上舒心的好日子的好心;三太太秀禾是个“从生下来那天起就开始替别人着想的人”。自被容耀辉代大哥做新郎娶进容家之后,尽管她一点也不爱自己的丈夫容耀华,但为了报答大太太的恩情,为给容家生个孩子,她百般压抑自己对耀辉那一腔炽热的爱,忍辱含悲委身于那位与自己的父亲一样老的丈夫。甚至在生死攸关的难产时仍念念不忘自己曾经的许诺,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给容家留下这个孩子;而六爷容耀辉则是个具有反封建思想的青年。他为人和善,富于同情心。当他在恩深似母的大嫂一再请求下,违心地替大哥做新郎将秀禾娶进家门后,看到这个与自己倾心相爱的人终日郁郁寡欢,挣扎于无爱婚姻的痛苦中,他愧恨至极并奋起抗争,要帮助秀禾摆脱这个由自己一手将她引进的婚姻牢笼。虽然事情无果而终,但他在抗争中表现出来的决心与勇气还是令人感动的。此外,其他剧中人如婉晴、娴雅、吴大伟等人亦无一不是善良与充满爱心的人,就连那位在容府中高高在上、人人惧怕的容老爷本质上也不是个歹恶之人。他之所以要娶上三房太太,并对她们动辄瞋目,也无非是由于“夫权至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思想在作怪。在他的内心深处和为人根本上仍不乏善良与正直。可以说这些人的人性及本质都是好的。但就是这样一些好人聚到一起,竟也碰撞出如此一段惨痛凄美的故事。不免令人品味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遗憾。

其实,归根到底,这个故事的发生就其所处的时代而言绝非偶然。那个时代,浓重的封建意识和传统势力浸透着整个社会及人们的心灵。这便是惨痛故事的根与源;因为是好人又因好心而做了坏事,使同样是好人的人们成了害人者与被害者,于是便酿就了故事的凄与美。看来唯美在剧中还真是无处不有。也唯其有了这份处处流痕的美,才使全剧具有了如此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广西广播电视报》2002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