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含珠书院冠盖里

含珠书院冠盖里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含珠书院就是“隔河两宰相”孕育之地。走进含珠书院,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当年费氏家族创办书院的初衷逐渐涌上心头。从十三岁童试中“文元”,到十六岁参加江西乡试中“解元”,费宏侍叔父费瑞讲学于含珠书院,因此有“是秋遂同领乡荐”的说法,首开铅山费氏叔侄同榜之先。费氏办学,从含珠私塾到含珠书院再到东岗书院、景行书院,为国家培育人材,为民族弘扬斯文,以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目的。

王立斌

铅山是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文风之乡。“山高”有华东屋脊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水长”有发脉于武夷山泉的“桐木江”;“物华”有从西晋开始采矿的亚洲首个铜矿——永平;“人杰”有宋朝以来的“隔河两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的美誉。

含珠书院就是“隔河两宰相”孕育之地。走进含珠书院,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当年费氏家族创办书院的初衷逐渐涌上心头。

铅山县费氏历经四代人辛勤创业,以商致富、农商并举。为了振兴门风,费氏十分重视子孙后代的培养,始终把兴办教育放在首位。

含珠书院,坐落在河口镇柴家埠横林村南的一处幽静的山坡上,院域面积广阔,曾达千亩之境,由三进庭舍、二口泉井、五处湖泊而组成。书院里既有天然胜景,又有人工建造的花园、楼阁、亭榭等。终年四季,各种不同花草香溢书院,让读书士子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此入学者除本族子孙之外,还有周边乡村的童生。

成化末年,费氏家庭已经通过自办书院而形成了一个通过科举崛起的新门第——“西江甲族”。成化二十三年,年仅十九岁的费应麒之孙、费潘之长子费宏,一举考中进士第一,为这个家族增光添彩。此后数百年而不断涌现出新贵,造就了费氏一门官宦十代达七十八人之众,成为“叔状元侄探花连登甲第;兄宰相弟尚书并作名臣”的名门望族。

费氏家族父子叔侄兄弟为师友,相互激励,共赴考场,已在费氏一门形成了求学上进的风气。费氏最早考中进士的费瑄,就是自幼随兄费珣一道求取功名,并在生活和学业上得到长兄帮助很多的一个典型。而书院的兴办者费宏的成长,也曾得到伯父费瑄、叔父费瑞以及远房族亲的影响,尤其叔叔费瑞对其帮助和砥砺最大。从十三岁童试中“文元”,到十六岁参加江西乡试中“解元”,费宏侍叔父费瑞讲学于含珠书院,因此有“是秋遂同领乡荐”的说法,首开铅山费氏叔侄同榜之先。费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其兄弟及其子孙后辈提出了要保持勤办书院这一传统的嘱托。

嘉靖八年(1529),费宏对含珠书院再次扩建,并亲自为书院题匾“含珠书院”,题诗一首:“身在蓬莱绝顶还,旧游乘与更高攀。追寻岁月遂如年,深觉尘芳不似闲。冠松老松常忧忧,人厨溪水自潺潺。桂林谁拟谁南旧,踏遍层楼又下山。”清嘉庆年间,云南布政使熊梅曾在书院门柱撰一联云:“鹅峰相对含珠福泽,狮水廻环缩地遗风。”

万历年间,费氏第八代精英费尧年在当时的县城永平镇内创办了一所景行书院,惠及乡里。万历丁未年(1607)黎明,尧年病重,沐浴正冠束带告于祖考,聚家人嘱曰:“吾逝后持百金助府学,以百金助书院,捐房一区及为景行书院。”费尧年逝世后,其长子费元禄遵照父亲遗命,重建景行书院,厅堂三间,楼屋五间,厢房十间,中门三间,外门三间,又捐资百金,自出田租二百石,以供办学。

费氏办学,从含珠私塾到含珠书院再到东岗书院、景行书院,为国家培育人材,为民族弘扬斯文,以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目的。他们所订的七条规训充分体现了封建王朝士大夫家族齐家和睦、勤俭持家、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价值追求,亦是符合现在的时代精神,应该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