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性二元论

人性二元论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朱理学发端于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是这一学派的奠基人,开始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南宋的朱熹完成了宋朝理学集大成的历史使命。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

大家进入大殿,只见大殿正中的墙上有一幅孔子行教图,正中直立着一个真人大小的朱熹讲学的蜡像,面前是一个桌案;两侧有几排桌椅,一些桌椅上有真人大小的正在认真听讲和思考的朱熹弟子的蜡像;墙上还有朱熹所书写的四个大字:忠、孝、廉、节,每个字都有两米见方。

“万世宗师!”刘晨念着大殿正中匾额题词,“我记得对孔子的评价是‘万世师表’,那是由于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朱熹也是教育家吗?他有什么教育思想?”

“朱熹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姚老师有些激动地说,“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他的教育思想也是来源于他的哲学思想的。”郑老师赶紧插了一句。

“对,对!”姚老师立时也明白了郑老师不想她“跑题”,“讨论教育思想,必先讨论哲学家们的人性论观点。在人性问题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上述二性并存于人身,这就是朱熹的人性二元论观点。”

“那么,教育的作用就是保护和发扬人的‘天命之性’,同时改变人的‘气质之性’中不好的气质,使之成为善的气质。是不是这种逻辑?”李毅诚根据哲学思想推断教育思想。

“对,对!就是这种逻辑!”姚老师高兴地肯定道。

“那怎么做呢?”

“怎么办的问题,其实我们在之前就已讨论过了,就是通过‘居敬’和‘穷理’等办法来改变气质。”郑老师提醒大家。

大家想起了“格物致知”的探讨,以及“静中气象”和“敬中气象”的区别。

“还有朱熹独有的‘朱子读书法’也是很有效的,对同学们的学习研究很有帮助。”姚老师鼓动着。

“是吗?”同学们对此还是很感兴趣的,“有哪些读书法呀?”

姚老师当然愿意介绍,于是详细讲解起来:

“‘朱子读书法’有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其实不是朱熹自己提出来的,而是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做的集中概况。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

大家认真听着、咀嚼着,觉得很有道理。

“这里还有一些空座位,我们各找一个座位,来认真倾听‘万世宗师’朱老夫子的理学讲座吧!”郑老师提议道。

“好哇,好哇!”

同学们各自找了一个座位,静静地坐着,倾听着穿透千年时空的、回荡在武夷山水之间的朱子的声音和思想……

程朱理学发端于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是这一学派的奠基人,开始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南宋的朱熹完成了宋朝理学集大成的历史使命。因此合称为“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包括:

1.理气论: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

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他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铸成万物的质料。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2.性即理:朱熹认为理与气相合而有人之心,为一身之主宰。其性便是心中的道理,这个道理实即居于心中,性表现于外即是情。朱熹以心作为环节,将性与情既联系起来,又加以区别。

性本于理,而理又是纯粹至善的道德标准,故性无有不善,它的具体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就把封建道德提高到天理、天道的高度,具有宇宙本体的意义。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4.人性二元论: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改变气质。

5.格物致知:朱熹的“格物”包括“即物”和“至极”,而且“格物”又是“穷理”。“格物”目的便是主体考穷事物之理,其核心在“穷理”。“致知”,就是推及知识,使认识的知识得到扩充而所得的结果。

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强调外部事物的考察和知识的学习扩展。因而,可以说“格物致知”学说是求真和求善的结合。

程朱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的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