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儿不学习要怎么挽救

女儿不学习要怎么挽救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教育孩子,我们也是人生的第一回,徘徊摸索探求着,那些所谓成功的家教经验,听上去很美,做下去却很难。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一个商品,可以克隆和仿造。也就是父母既要当好孩子学习的益友,也要当好孩子的听众和“粉丝”,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自觉同为女孩子,多读书的女生一定会在纷繁世界中多一份内心喜乐。据说这个星座的女人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家,二是爱幻想。生活中,竭尽所能爱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家长甲:那些早熟的童年

这个周末,我又在为女儿的兴趣班而头痛,奶奶想让女儿报个拉丁舞班,我想让女儿报个作文班,回来的路上,女儿一直不情愿地嘟囔着。我想了想,问女儿:“你为什么不愿意呢?”

女儿说:“你看看,我每天在家做完作业都会画一幅画,你看过我在家里跳过舞吗?我喜欢的自然会天天都想做,我不情愿的做得自然不开心;还有,那个作文班要很早上课,天气变冷了,我想早晨肯定起不来的,到时候你又要批评我了。”

我沉默了,女儿已经七岁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是不是又陷入了“鱼缸法则”的怪圈?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总是不放心,想在这个纯净的心灵上添注上自己的想法。看着别人家孩子优美的舞姿,就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培养;看着孩子稚气的文字,就在想请名师指导一番是不是更放心些。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变换目不暇接,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克制住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女儿一直好奇心很强,从研究爸爸的胡子、我的内衣、电视的节目、屋内的一切设施到研究楼道的小广告等,她会留心身边发生的一切,每天一睁开眼就有无数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回答。刚开始我疲于应付,但看到她失落的表情才知道耐心认真的回答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我开始意识到这就是引导孩子的良好时机,观察生活,用兴趣作为孩子学习的老师,好奇心才可能点燃潜能之火!

由于工作忙碌,女儿小时候和奶奶相处的时间更多,中国老人对于孩子的溺爱大概居全世界之首了。孩子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弱、性格急躁、行为冲动,我一度苦恼。后来,我通过亲子阅读、游戏、手工、绘画等各种渠道对女儿从语言、生活、行为、学习习惯各个方面加以纠正和引导。我相信宽容强于惩罚的力量,对于女儿种种过失,我总是在事后一一指出,如果孩子一意孤行,我沉默以对,其实孩子最怕孤独,在女儿能够冷静下来之后,我的引导也渐有成效!

盼望孩子成长,如同带一只小蜗牛散步,只能等待慢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的期望,尽管女儿有种种缺点和不足,但是我经常反思,克制冲动,尽可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护和珍惜女儿的点点滴滴。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假如我们对孩子有更多的尊重、宽容、爱护和陪伴,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的行为添加自己的注解,强行让孩子依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开始按照我们的期待而前行。

关于教育孩子,我们也是人生的第一回,徘徊摸索探求着,那些所谓成功的家教经验,听上去很美,做下去却很难。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一个商品,可以克隆和仿造。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孩子的将来会多姿多彩,有无限的可能性!

也许教育本就是简单的,只有我们自己静下心来用心思考,从培育融洽的亲子关系开始,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其余的,就任由孩子自燃心中那一把火吧!毕竟世上人有千千万万,而出类拔萃的只有少数,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感、有责任感、有思想、有兴趣,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由发展的人,这正是我们所能做、所能教的。

她代替孩子思考,你以为她正确吗?

家长乙:一个自以为正确的家长

我这样认为: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非常强,关键看我们父母如何正确引导,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学习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生活中不乏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各琴行或是请老师到家里,对孩子进行各类才艺的培养。但是我发现身边的一些孩子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有的不愿意去上课,有的不积极完成日常要求的练习,有的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我的儿子也是一个聪明、爱玩的孩子,当初让他学习管乐的时候也是很不情愿,但是经过正确引导以后,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学习效果很理想,他的学习过程我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首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专业,选择前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喜爱程度,否则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最好是孩子曾经接触过,并且有一定兴趣的方面,也就是“因材施教”。

其次,家长也要投入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这点很重要。因为孩子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是很枯燥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他人的帮助与肯定。例如,在日常练习时,孩子很容易出现懒惰情绪,使练习质量打折扣,这时候父母就要能听出来并正确加以纠正。对于孩子表现好的地方要及时表扬,最好能直接指出孩子在哪个乐句的表演很精彩、运用的哪种技术很到位等。也就是父母既要当好孩子学习的益友,也要当好孩子的听众和“粉丝”,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如果我们父母完全听不懂孩子的练习,不理会孩子的日常表现,那么孩子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要跟孩子有充分的学习交流,我们仅仅将孩子交给老师,认为可以“包学包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需要他人答疑解惑,这时候父母一定是他们的第一沟通对象。如果父母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孩子就会对学习的目的和未来模糊不清,也就是说父母要给予孩子学习上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通过以上的努力,我的孩子在才艺学习上的效果非常理想,不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一种乐器,还自学了第二乐器,向更多的方面扩展。随着学习的进步,练习的曲目也都变为自己喜爱的音乐题材,完全不需要家长督促。

他在传达父亲的成功学,你以为他正确吗?

家长丙:一个喂故事书的母亲

我想,“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把孩子培养成“喂故事书长大的小孩”是兼具关爱和教育功能的最佳亲子活动,不但能帮助孩子陶冶理想品格、提升学习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更能让孩子在父母专注而亲密的陪伴下,感受到充分的爱与关怀。

“腹有诗书气自华”,身边但凡气质脱俗、谈吐高雅的女生,多是爱书之人,张口便能区分高下,更有高人外修仪容内修心灵,令我仰慕不已。自觉同为女孩子,多读书的女生一定会在纷繁世界中多一份内心喜乐。于是,在为人母之初,我就下定决心要送女儿一份礼物——阅读之乐。

我是巨蟹座。据说这个星座的女人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家,二是爱幻想。我能想到最温暖的画面,就是点一盏小夜灯,用温柔的、温暖的、充满爱和磁性的嗓音给身边的宝宝念温暖童话,梦里有你也有我。对啊,我也是这么做的。

父母,毋庸置疑,一定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想传达这些教育理念的最初动力,是因为我自己在教养孩子的路上、在为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深深地感觉自己得到了爱;而这份一直在我心中不期然出现的满足和快乐,才是我真正希望全天下父母都能得到的东西。生活中,竭尽所能爱孩子的父母比比皆是,却常常爱得愁眉苦脸,甚至痛苦不堪,完全没有养孩子的乐趣可言。在我持续地念故事书给孩子听两三年后,我纳闷:为什么孩子如此不让我操心呢?突然我发现了念故事书与教养孩子的关联性。念故事书给孩子听,这个方法不仅简单易用,而且在你为孩子付出爱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受到满满的爱。

中国父母总是会不自觉地一代逼一代去追求未来的幸福快乐。小时候,父母要我们用功读书,因为用功读书以后,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但真去用功读书的孩子,最后有没有得到幸福快乐呢?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案。自己又有了下一代,于是,又开始了另一个要孩子用功读书的循环。而这样一代传一代,到底是谁得到了幸福快乐?没有人!因为,大家都在追求那份“未来”的幸福快乐。所以,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把握着每一天,尽情享受属于我和孩子的幸福快乐。

想想:一个还不认识字的孩子,在听绘本故事的时候,瞪着眼睛欣赏图画的情景是不是很感人?女儿经常在我读完一页以后,对我说:“妈妈先别翻,我再看看。”每每这时,我心里都跟抹了蜜似的。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认识字了,就会只看字,看图的时间就会相对缩短,而这一生中,她也就这么几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观赏书中的美图。另外,书中说,德智体美劳这几方面美是最抽象、最难教给孩子的,父母帮孩子念故事书,就等于在为美育播种。孩子喜欢这个故事,就会在心里产生感觉;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绘图,就是美的欣赏。孩子当然无法用言语告诉父母她感觉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但是那些深刻的美感教育,就会这样在一本一本的故事书中累积出来。对于专注力,这个是我通过实践可以证明的。一个三岁的孩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打扰,可以坐在我身边听一个小时的故事。而不是天天听故事的孩子是完全做不到的。前几天邻居家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我想试一下,就把她叫到身边,找了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生动地读给她听,开始她听得也很痴迷,但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就跑开了。我又把女儿叫过来,同样读这本故事书,虽然她已经听了不止十遍,但还是安静地坐在我身边听完,合上书后还深深地叹了口气,好像有些意犹未尽。

我想,“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把孩子培养成“喂故事书长大的小孩”是兼具关爱和教育功能的最佳亲子活动,不但能帮助孩子陶冶理想品格、提升学习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更能让孩子在父母专注而亲密的陪伴下,感受到充分的爱与关怀;父母也能在付出的同时,得到孩子最直接真诚的回馈。

她在表达自己的兴趣,你认为她正确吗?

教育心理学最为否定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作品来精心打磨,让孩子过早失去自我,于是,好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很小时就埋下了,但父母还在沾沾自喜。请问,你的孩子是你的作品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