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难得的学习民间音乐的机会

难得的学习民间音乐的机会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我们到达拉萨后的一段时间里,团里特别重视组织我们向民间艺人学习。由于长期供上层贵族欣赏享用,不流传于民间,所以叫“朗玛”。通过这些学习,再加上凡有机会就向藏族群众学民歌、记谱,我深深感到西藏音乐的丰富和悠久源远,这对于我后来的音乐创作和笛子演奏,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西藏真好,西藏的音乐更好。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音乐家们要注意学习群众音乐,要注意他们的歌唱。周总理当时提出文艺工作要“三性”,即革命性、群众性和民族性。而且总政也要求把部队文工团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点、民族风格、军队气派的文艺团体。尤其我们地处边疆民族地区,更应该注意学习与发展本地区的民族艺术。所以在我们到达拉萨后的一段时间里,团里特别重视组织我们向民间艺人学习。舞蹈队请来了日喀则流浪艺人旺堆夫妇,教他们学跳“热巴”、“错”;我们乐队,继续向马(福三)老师学习西藏民间乐器的演奏和乐曲。老人是个西藏回族(穆斯林),在拉萨很有名气,既在街头卖唱,受到藏族群众喜爱,又经常来往于贵族、上层人士之间,并且还带领一支民间乐队为他们演奏,故他会很多传统的藏族乐曲,如《朗玛》的《吉北尼玛》、《阿玛勒哦》,《堆谢》的《阿久得》、《松则牙拉》等。《朗玛》是一种融歌唱与舞蹈为一体的古典歌舞,有固定的板式与曲体,不管任何乐曲,都是一样的前奏和结尾,有很强的特性。由于长期供上层贵族欣赏享用,不流传于民间,所以叫“朗玛”。《朗玛》中“朗”的藏语发音近似于“囊”,是里边或室内的意思,可以说成是宫廷音乐,它的曲调优美,歌词深奥,舞蹈典雅。《堆谢》原本是流传于雅鲁藏布江上游一带的民间歌舞,后来流进拉萨,日久天长不免也被城市化和贵族化了。它有二部曲式的特点,先慢后快,曲调高亢婉转,舞姿奔放洒脱,节奏鲜明,表演者载歌载舞,脚下踏出清脆的“踢踏”声,故又名拉萨踢踏舞。和《朗玛》一样,也是固定的开头与结尾,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哪一种音乐。他们的演唱、演奏,曾被英国和印度的唱片公司灌制过唱片,我团资料室收藏过几张,现在不知还在不。

通过这些学习,再加上凡有机会就向藏族群众学民歌、记谱,我深深感到西藏音乐的丰富和悠久源远,这对于我后来的音乐创作和笛子演奏,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我常想到当初进藏时的初衷,在主席面前的保证,想到这些我就力量倍增。西藏真好,西藏的音乐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