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苏教版阅读大赛后的品味

全国苏教版阅读大赛后的品味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也不知道这条对否,我也从不迷信权威,这条权作讨论吧。但是在强势面前,学生弱了,拘谨了,胆怯了。“且须归”与“何须归”是这节课的亮点。孩子们终于进入状态了,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功不可没。

1.语文课堂就应当如《桂花雨》,美美的,香香的,课堂上有着一场场的“摇花乐”;课堂上的孩子应该如《我和祖父的园子》,像黄瓜、像玉米、像蝴蝶,要多自由有多自由,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2.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就像《望月》,一起读着读着,就唤醒了诗,唤醒了想象,读着读着,一切都变得晶莹透亮了。

3.老师应该有谈迁的严谨,一字一音当较真儿,学习季羡林的笔耕不辍。

4.课堂上应该看到的是聚精会神地倾听,畅所欲言地交流,津津有味地品读,端庄秀丽的书写,行云流水的习作,他们是主动的、积极的、快乐的。

5.老师素养再高,也要用学生来说话。似有若无,该站出来时候就不含糊,该隐退的时候不纠缠。

6.老师不能带一把镐头,深挖,深挖,非得谈出点深意来,即使没什么可挖了,也得扔两堆土来。例如《渔歌子》,安排在第二学期春天的时候,前一篇《如梦令》,都是讲词人的愉快,非得挖出个“厌恶官场,斜风细雨不须归”,就沉重了。我也不知道这条对否,我也从不迷信权威,这条权作讨论吧。

7.因为时间、学生限制,很多选手都是心里想着教学流程,已经不关注学生的状态了,或者学生状态不在自己预想之内,这其实是大忌。要上到“人课合一”,还得练就深厚的内功啊。

8.一条点评:上课老师很有才华,出口成章、妙语如珠。但是在强势面前,学生弱了,拘谨了,胆怯了。“且须归”与“何须归”是这节课的亮点。孩子们终于进入状态了,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功不可没。这里的拓展是相当成功的,两首词的对比,比出了“狂风浪急”和“斜风细雨”,比出了“且须归”和“何须归”,孩子们的情感随着老师的引领愈加高涨,一声声“斜风细雨不须归”之中他们体会到了张志和淡泊宁静、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