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德任责的老人

明德任责的老人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到教师节,师兄弟、师姐妹们都会邀约着去戴老师家看望他,也就认识了师母——赵瑞芳老师,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后来他们的家搬到了昆明理工大学,接触的机会就多了一些,从阅读赵瑞芳老师的专著 《历史的启迪》开始,我在各方面不断受到师母的影响。我认为能把烟戒了的人毅力与控制力非同一般。

李秋霞

自我1995年到云南师范大学就职,就发现前人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放在图书馆的外墙上挂着,我想应该是用它警示每一个“师大人”的为人处世。后来越来越体会与感悟到 “师”“范”的魅力,也越来越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围绕 “师”“范”二字来提升自己,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身边真正 “学高身正”的人少之又少,倒是有一对恩师,我从内心深处觉得仅用“学高身正”来形容他们远远不够,从他们的言行里可以感受到老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就是戴永年院士夫妇。

1991年下半年,当我在昆明工学院快毕业准备要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选导师的问题难住了我。有一天,偶遇湖南老乡曹明艳(戴永年教授的硕士生,现出国)师姐,她热情地领我到戴永年老师的办公室,一进门便看见墙上挂着大大的元素周期表。没想到名声如雷贯耳的戴老师那么平易近人,他招呼我们坐下,简单交流了几句,戴老师就说:“来吧,报吧!”后来我以笔试成绩第一顺利地成了戴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每到教师节,师兄弟、师姐妹们都会邀约着去戴老师家看望他,也就认识了师母——赵瑞芳老师,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当时我们去看戴老师时,师母总是默默地搬来凳子、准备好茶水或水果,轻声细语说几句后自己就去书房忙自己的事,相互不影响,因此也就对师母了解不太多,只是觉得师母与戴老师的关系很和谐而温馨。后来他们的家搬到了昆明理工大学,接触的机会就多了一些,从阅读赵瑞芳老师的专著 《历史的启迪》开始,我在各方面不断受到师母的影响。师母与戴老师同岁,在那个年代克服一些困难成了家。当时两位工资很少,每人每月七十多元,还带着三个孩子,戴老师为节约开支,把烟戒了!我认为能把烟戒了的人毅力与控制力非同一般。两位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在工作上刻苦钻研,三个孩子都培养得很有出息。2014年,两老已经钻石婚了,两位依然相互关爱着,大事小事都商量着,这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戴老师对我学业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不仅读了戴老师的硕士,后来还读了戴老师的博士。博士英语入学考试我考54分,而昆明理工大学的英语分数线定在55分,我没有想过找任何人,只是与实验室的同志们说:“55分是天上,54分就是地下。”戴老师从别人那里听说后,就打电话到研究生部,使我得以参加第二天的面试,实现了读博士的愿望。戴院士在年高体弱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冶金科学的发展、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弟子们的成长。戴老师见着我总是问:工作干得如何?师大的发展怎样?科研做得怎么样?鼓励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不要想着没钱就不干,而要想着对工厂、对社会有益的项目。而每每碰上赵老师,她总会停下脚步,拉着手问问我家人的情况,小孩的成长。偶尔去拜访,赵老师总会细心地留下我们的名字、电话,以便必要时联系,真是令人感动!

两位老人虽然都年近九十,思维还很活跃。师母在不断地写文章——紧跟时代发展的文章,写好后会打印给我们看。赵老师的文章内容十分丰富,从关注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的校训到校领导的毕业赠言,从史学与人生到诚信与发展……每一篇都关系着祖国的发展、年轻人的成长,读后让人受益匪浅,有时我也会借用着引导我的学生们。

两位老人是我心目中真正 “学高身正、明德任责”的典范!201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