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正传》中的古语词

《阿正传》中的古语词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口语化。但文中也适当用了一些古语词。[1]文中所用的古语词符合上述原则,简洁凝练,意味蕴藉,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后代称变旧法行新政为维新。阿Q拗断小D盘辫子的竹筷。阿Q想 “批”小D几个嘴巴,可见他的狠劲儿,反映他敌我不分。《史记·平原君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后汉书·袁绍传》:“每念灵帝,令人愤毒。”“毒毒”反映了阿Q极端自私的心理状态。

《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口语化。但文中也适当用了一些古语词。鲁迅曾说过, “旧词的复活……那自然是必要的”。但他认为必须注意两点:“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其意义。”[1]文中所用的古语词符合上述原则,简洁凝练,意味蕴藉,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下面对语文课本上没有注释的或注释不详的古语词作补充注释和简析:

素不相能——能:亲善、和睦。 《史记·萧相国世家》:“(萧)何素不与曹参相能。”有根本利害冲突的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一向是合不来的,但在投机 “革命”的共同利益驱使下,结为“情投意合”的同志。“素不相能”是为后面写他们 “咸与维新”作铺垫。

伊——人称代词,指第三人。《世说新语·品藻》:“王僧恩(祎之)轻林公 (支遁),蓝田 (王述)曰:‘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怃然——茫然失望的样子。《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怃然不乐。”阿Q自命 “革命党”,未庄人刮目相看,赵太爷之流巴结他,他不理会,“大家都怃然”,显出失望的样子。

咸与维新——都参加革新。维:语助词。《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共命维新。”后代称变旧法行新政为维新。“咸与维新”讽刺地主、官僚、买办都勾结起来,投机“革新”,篡夺胜利果实。形象地反映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栗凿——栗:通 “裂”,分开。《诗经·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凿:打孔,打通。“栗凿”,浙江方言词,云南话中也有 “火栗子”之说,意为用食指或中指骨节敲打别人的头部,有将人脑袋敲通的含义。

拗——折断。《尉缭子·制谈》:“拗矢折矛抱戟。”阿Q拗断小D盘辫子的竹筷。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阿Q又不准小D“革命”,这也反映了阿Q欺弱怕强的劣根性。

批他几个嘴巴——批:手击。《左传·庄公十二年》:“(宋万)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阿Q想 “批”小D几个嘴巴,可见他的狠劲儿,反映他敌我不分。

躄 (bì)——踱。《史记·平原君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形容阿Q去投靠假洋鬼子,又自惭形秽,不敢堂堂正正敲门进去,而是趁门开着,踉踉跄跄急趋而入。

毒毒的点一点头——毒毒:愤恨。《后汉书·袁绍传》:“每念灵帝,令人愤毒。”阿Q捞不到 “革命”的好处,越想越气,要报复不准他革命的假洋鬼子,恨恨地下了决心,去告他 “造反”,让他满门抄斩。“毒毒”反映了阿Q极端自私的心理状态。

1985年11月10日

[1] 参见 《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