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横亘在他面前的最大困难是:不仅首钢八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设计过如此特大型的高炉,而且国内其他钢铁设计院也没有设计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种“合作”,不仅很难掌握核心技术,相反地还会束缚了首钢自主创新的手脚。尽管理论计算数据是“五千五百七十六”,但是正式上报的还是“五千五”。首钢设计院每个员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横亘在他面前的最大困难是:不仅首钢八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设计过如此特大型的高炉,而且国内其他钢铁设计院也没有设计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首钢在曹妃甸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必须放开眼界研究世界高炉大型化的发展趋势。

于是,钱世崇开始对世界上容积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的总体趋势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和系统研究,同时还有意识地跟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的高炉专家进行交流,还把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内知名专家请来……

可行性研究报告终于编制出来了,首钢设计院召集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过多次论证,结果是确定在曹妃甸新厂建设两座容积五千立方米的高炉。

中国过去从没有做过五千立方米以上特大型高炉的设计工作。虽然首钢掌握了很多资料和理论,但是毕竟没有实践经验。

最初,倾向于向日本的新日铁寻求技术合作。新日铁是具有五千立方米以上特大型高炉最多的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操作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加上首钢与新日铁之间在其他工程技术方面已经进行过广泛的合作。

出乎意料的是,日方的态度非常冷淡。

双方在会议室的两侧相对而坐。

他自豪地介绍首钢准备利用搬迁调整,在曹妃甸建设容积为五千立方米特大型高炉时,日方却轻蔑地一笑:“你们干过吗?”

他如实相告:“没有,确实没有!这不仅对我们首钢来说是第一次,对我们中国的钢铁企业来说也是第一次!”

“你们还是建个三千或者四千立方米的吧,更实用!”

日方的回答,在他的心头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他想发火,想了想,还是压住了。

更令人气愤的还在后头。

日方勉强把有关技术资料递过来,他接过来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日方不客气地索要回去,不让看了。

日方不仅回避他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反而煞有介事地建议:“如果非要建五千立方米以上的,不如与我们新日铁联合设计!”

他追问:“怎么联合设计?”

日方抛出了苛刻的条件:

“只能把一部分图纸给你们看!”

“能复印、扫描吗?”

“不能!”

“其他的图纸呢?”

“绝对不给!”

“还有什么条件?”

“十五年以内不能再建设任何高炉!”

他听了以后,心里憋屈:这哪里是什么“合作”?技术大权还是掌握在日方手里,只给中国人做一些边边角角的辅助工作。这种“合作”,不仅很难掌握核心技术,相反地还会束缚了首钢自主创新的手脚。

第一次技术交流,在没有诚意的气氛中结束。

日方之所以这样轻蔑,是因为压根不相信首钢会设计出这种特大型高炉,从而就会引进他们的核心技术。

正是这一点,激发了他们自主设计的决心和信心:

“你不是以为我们首钢人干不成吗?我偏要干出样来,给你看看!”

“两弹一星”都试验成功了,“神七”也上天了,难道首钢人就设计不出属于自己的特大型高炉?

一个月以后,他设计出了第一张方案图纸。高炉的设计高度是一百二十米,有效容积是五千五百七十六立方米,比原来预定的五千立方米扩出五百七十六立方米。计算出这个理论数据,他很兴奋,因为“五百七十六”恰好是首钢20世纪80年代的老一号高炉的有效容积。这不仅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巧合,也象征着首钢人要继续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再创炼铁技术的新辉煌!

这里凝聚着一个首钢人的心声啊!

尽管理论计算数据是“五千五百七十六”,但是正式上报的还是“五千五”。由于从来没有搞过,所以心里没底,就拿给有关专家征求意见。

不仅仅是遭到质疑,而且甚至险些遭到否定。

非常幸运的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通过审查,确定了上“五千五”!

他兴奋极了!

朱继民、王青海等原首钢领导专门到炼铁设计室进行慰问,鼓励他们一定要设计出属于首钢人自己的特大型高炉。

初步设计论证时,国内外专家都给予了极大好评。

首钢京唐公司工程是大团队协同作战的平台,从建设大纲、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纸的形成,凝聚了许多设计工程师技术创新的智慧。首钢设计院每个员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初步设计完成以后,与新日铁的合作洽谈还在继续。

看完初步设计以后,对方感到很惊讶,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奇不已,纷纷围过来,俯下身,看了一遍又一遍,眼睛越睁越大……

黑夜已经过去,黎明就在眼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