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柴桥街古时的“金折”

柴桥街古时的“金折”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折有外套,外套用硬纸糊成,正面一般用木刻印有“金折”字样,下方有发折店家名称,还有用于记账的折叠式的内页,供记账之用。据了解,金折外套一般分紫绛红色、蓝色。那时人们生活普遍艰辛,有时家里办红白之事,需要去柴桥街买东西,手头又无钱,就向关系好的有金折的人家借用,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用转让”,到年底时店家向金折持有人结账,金折持有人再向借用人私下结清。

大约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柴桥街的锦生、正茂、源盛、大纶、俞同兴等绸布店、广货店(多位于现在北仑区柴桥街道柴桥头南面,即从前的朝南境一带),流行一种用于记账结算的折页状的记账本,名谓金折(也有叫“祯折”的)。

金折有外套,外套用硬纸糊成,正面一般用木刻印有“金折”字样,下方有发折店家名称,还有用于记账的折叠式的内页,供记账之用。据了解,金折外套一般分紫绛红色、蓝色。后来由于一些店家图方便,虽然也记账,但记账本上省去了金折两字,但其功能不变。

金折多由店家各自发行,人们到店里购物,只要写上日期、货物、价值及当事人签字(不会写字的,由账房先生“上账”)就行,然后,店里也相应留一份底账,待到来年秋收时节或年底,各店就会派出账房先生,逐户收钱,也可用稻谷、薯干、土产等折价抵款,双方谈妥价钿后,实物由店里出钱雇人挑到柴桥店家。特殊情况下,也有买主提供自制金折,这样多属街上有名大户人家,只要商家认可,可在整个柴桥街赊购,主人或长工均可持折购物,通常是认折不认人。

金折的发放者通常要有相对殷实的家产。那时人们生活普遍艰辛,有时家里办红白之事,需要去柴桥街买东西,手头又无钱,就向关系好的有金折的人家借用,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用转让”,到年底时店家向金折持有人结账,金折持有人再向借用人私下结清。

发放金折实际上是精明商家的“生意经”,它通过向“有条件人”合理地赊账,既挽留住了客户,又做大了生意。

金折,实际上是柴桥古镇早期商品贸易活动中的“信用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