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贡院洪桥街

明代贡院洪桥街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贡院与洪桥街有关。明代的贡院位于当时广州城内小北门附近的观文街,此街早已不存。因此,明代贡院的具体位置大约就在今小北路北段的大石街、小石街、洪桥街一带。桥南的街名也因此称为黉桥街,一直沿称至当代。洪桥街在越秀山南麓,这一带是当代洪桥行政街所在地,也是客家人在广州最早集中居住的地区之一。1997年,由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党委牵头,成立了“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客家山歌协会”,组成“客家山歌艺术团”。
明代贡院洪桥街_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

贡院遗踪沿巷认;

黉桥讹字有歌听。

古代读书人到省城考试的地方叫做贡院。清代的贡院在什么地方?许多老一辈的本地人都能答即在今文明路广东省博物馆大院内。可是要问一句明代的贡院在什么地方?能答的人却不是很多了。

明代贡院与洪桥街有关。洪桥,这两个字为什么会与读书人有关?洪桥,真令人摸不着头脑。仔细探究,才知道以讹传讹,是后人想当然而改变字与音的。“洪桥”,本来应作“黉桥”,因为“洪”、“黉”同音,“黉”字是僻字,当代人不易认识,有关主事者便以“洪”字代替“黉”字作街名,于是黉桥街便成了洪桥街。黉,古代的学校。黉桥与贡院是有关系的。

明代的贡院位于当时广州城内小北门附近的观文街,此街早已不存。至于民国时期开辟的小北路,是据清代小北直街扩建而命名,小北直街得名于小北门。因此,明代贡院的具体位置大约就在今小北路北段的大石街、小石街、洪桥街一带。据古籍记载,当时考生们进出观文街的贡院,必经大石街过小石街,途中经过一条窄石桥。每当放榜时,出外看榜的考生争先恐后,拥挤于石桥上险象横生。有一年,监察御史陈联芳到广州监考,发现贡院外石桥竟然太窄,于是,他亲督番禺、南海两县(当时广州城分属该两县管辖)官员,把贡院扩大,同时扩宽石桥,改名为万里桥,取鹏程万里之意,还在桥侧建亭一座。后来,人们称此桥为黉桥,此因秀才被称为“黉门秀士”,秀才们走的桥便被尊称为黉桥了。桥南的街名也因此称为黉桥街,一直沿称至当代。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有人认为“黉”字是“四旧”,也有人说难写,于是被改为“洪”。一起改的还有洪桥街、洪桥一巷、洪庆坊、洪桂大街等名字。此外,附近的老街丹桂里、天香街、步蟾坊等,皆取“蟾宫折桂”之意,亦与贡院有关。这些街名也是这一带为贡院所在地的旁证。

洪桥街在越秀山南麓,这一带是当代洪桥行政街所在地,也是客家人在广州最早集中居住的地区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退休客家工人陆续迁居到其他地方,仍相约每月12日回单位领取退休金后,回到洪桥街北面的越秀山小山坡上相聚唱客家山歌。后来人们称这一天为“山歌圩”,称此山为“客家山”。20世纪90年代许多客家离退休干部职工,热心为“客家山”搭歌台,在原先坑坑洼洼的荒草坡地上砌起一百多米宽、一米多高的山歌台。199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介绍广州“客家山”的节目后,各地客家人到广州旅游时便会到“客家山”参观。1997年,由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党委牵头,成立了“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客家山歌协会”,组成“客家山歌艺术团”。协会相继编辑出版《客家山歌汇编》两册。现在,该协会共有会员歌迷约200人,分布于广州各地。每周的周三和周日,山歌会都会组织四五十名歌迷,到“客家山”练歌,为每月的客家山歌圩作准备。可是,有些好奇的外地人问起这里为何叫洪桥街时,却少有人答得出这里是明朝贡院所在地,洪桥原称黉桥。这是地灵人杰的黉桥啊!怎可忘记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