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鬼屋”夜读

“鬼屋”夜读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鬼屋”居住的三年中,我在煤油灯下读完了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谢缅洛夫的《中世纪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还读了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4卷本《鲂选集》以及一大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后来,我调到公社电影队工作,才告别了这间“鬼屋”。直到今天,我有时在台灯下夜读累了,闭目养神之时,脑海里就会出现当年在“鬼屋”夜读的情景。

张 浪

在我的读书经历中,最难以忘怀的是30多年前在荒山野岭中的“鬼屋”夜读了。

1969年初,我上山下乡到粤东北一个小山村插队。生产队长从堆满稻谷、化肥和农药的仓库里,腾出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给我,便成了我的卧室和书房。第二天下田干活的时候,一位家妇问我:“阿张,昨夜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干瘦的老头?”问得我莫名其妙。后来,我才知道,一个多月前,村里一个曾当过保长的老头,被关在这里审查时上吊死了。而离屋后仅几米远,是一座不幸死于难产的农妇的坟墓。因此,当地人都说这是一间“鬼屋”。

下乡知青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往往是晚上9时以后,才能在煤油灯下享受读书的乐趣。那时,煤油凭证供应,每户每月仅2两。但村里有不少穷得连2两煤油也买不起的人家,于是,我便沾了他们的光,使每晚的夜读得以持续下去。

那是一个文化饥谨的岁月,旺盛的求知欲与无书可读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于是,我每次回城探亲归来,都背回一大袋书籍。这些书籍,都是我通过各种渠道弄来的,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废品收购站以斤论价买回来的。入夜,小屋青灯如豆,四周皆寂。这样的读书环境,恐怕最适宜于读《夜雨秋灯录》、《小豆棚》一类的闲书了。但在当时,只能是找到什么书读什么书。在“鬼屋”居住的三年中,我在煤油灯下读完了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谢缅洛夫的《中世纪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还读了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4卷本《鲂选集》以及一大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在艰苦的岁月里……

在那时,读书又是逃避严酷现实的好办法。劳累一天后,翻开邹韬奋的《萍踪寄语》,我就想,我要跟韬奋先生到30年代的欧洲去旅行啦!那时,年少,精力充沛,夜读到凌晨两三点钟是家常便饭。记得一位老农曾指着我屋内自制书架上一排排整齐的书籍笑着对我说:“瞧这满屋子的书,鬼也怕你啦,哪里还敢出来作祟!”我则答道:“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怪寂寞的,他们能出来,我保证泡一壶山茶招待,品茗聊天,岂不快哉?”后来,我调到公社电影队工作,才告别了这间“鬼屋”。

直到今天,我有时在台灯下夜读累了,闭目养神之时,脑海里就会出现当年在“鬼屋”夜读的情景。我想,那里依旧是月白风清、群山肃立、流萤闪闪、虫声唧唧吧,只是不知灯下又是怎样的一番境况?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韶钢集团公司韶钢报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