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一)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一)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中五年十月,商隐赴梓幕前可能曾回洛阳。宴,据诗意看,当指别宴。行将出役的前夜,崇让宅凄清萧瑟的景象感发于外,诗人去乡之悲诱发于内,情绪自然不堪。告别崇让宅,悲感已深,却说“本来多聚散”,正含有“人间久别不成悲”那种况味。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二)。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三)?悠扬归梦唯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四)。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五)。

(一)崇让:里名,在唐东都洛阳。崇让宅:指商隐岳父王茂元在洛阳崇让里的住宅。大中五年十月,商隐赴梓幕前可能曾回洛阳。此篇大约是归洛料理有关事务后,又即将离去时作。宴,据诗意看,当指别宴。

(二)霰:由空中落下的细小的冰粒。风:各本均作月。季抄一作风。何焯说:“二十九日安得有月耶?”纪昀说:“风字尤与悲字相生。”回塘:曲折回绕的池塘。万竹悲:《韦氏述征记》:崇让宅出大竹及桃。两句写崇让宅初秋夜景:前池露冷,回塘风寒,万竹皆发出悲秋的萧瑟之声。

(三)浮世:旧时认为世事和人生虚浮无定,故称人世为浮世。红蕖:红色荷花。蕖,芙蕖的省称。离披:分散貌。此处形容红蕖散落凋零的形状。程梦星说:“取‘颜如蕣华’之义。”二句谓:人世虚浮不定,本多聚散离合,自然界的红蕖为何亦离披散落呢?!话虽似惊红蕖的散落,实则深悲于人世的离合。

(四)悠扬:恍恍忽忽,了无住着。归梦唯灯见:洛阳崇让宅对于商隐来说,可以当故居看。此时王氏已卒,别宴既散,独对孤灯,觉今后它乡归梦,所能见到梦魂的只有这盏孤灯了(言外指王氏已不可再见自己的归梦)。又,由于情怀恶劣,精神恍忽,此次归来,当然也不免觉得如同归梦,旧诗词中常有把事实说成是梦的。濩(hu 获)落:同“瓠落”,义为空廓,引申为空廓无用,大而无当。唐人习用以形容无所成就,遇合不偶。两句极写丧偶和身世沦落之痛:前此归梦,爱妻或能见之,濩落生涯,夫妇亦抱同悲,然从今而后所见者惟有孤灯,所知者惟有苦酒了。

(五)尔:如此,这样。嵩阳:河南登封县,唐神龙元年改称嵩阳。此处泛指嵩山近境。作者《东还》诗:“归去嵩阳寻旧师”。《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旧山万仞青霞外……白道青松了然在。”嵩阳,即指所谓旧山。心期:犹心愿,夙愿。两句意谓:岂能一直到年老白头的时候,还这样长久地孤孑濩落呢?此心早已向往与嵩阳松雪为伴,终当遂此初愿,方是了结。

本篇所表现的环境气氛,显系夜间景象,可能是诗人于别筵客散之后,感极而作。

行将出役的前夜,崇让宅凄清萧瑟的景象感发于外,诗人去乡之悲诱发于内,情绪自然不堪。但更深的痛苦却在于此次远赴它乡,依人作幕,是在长期生涯濩落、王氏新故之后。厄运重重,又失去相濡以沫的妻子,孑然一身而无所伴,濩落一生而无人知,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是容易往消极方面发展的。诗中称人世为“浮世”,结尾表示要实现与“嵩阳松雪”的“心期”,显然是出世思想的抬头。诗人入蜀后“忽忽不乐”甚至要“打钟扫地”,皈依佛门,从这里已经露出端绪了。

诗情深于言,妙于顿挫。告别崇让宅,悲感已深,却说“本来多聚散”,正含有“人间久别不成悲”那种况味。悠扬归梦、濩落生涯,对于身世如作者的人来说也许平常,但跌到“唯灯见”、“独酒知”便凄凉彻骨。结联似宕开一步,而悲慨更深。用低昂跌宕的笔法写悲凉情绪,最需要有深情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