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下文章在桐城

天下文章在桐城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称为“制”,因为这是朝廷法定的体制。清代中叶,有“天下文章在桐城”的话,是因为当时的文章大家都是桐城人,他们被称为桐城派。姚鼐选编的《古文辞类纂》被朱自清认为是古文的典范,也是桐城派的经典,“学文必由于此,也只需由于此”。朱自清指出,曾国藩为补偏救弊起见,对姚鼐的义理、考据、辞章三端相济之说加以发扬光大。此外,曾国藩的幕僚和弟子极众,真是登高一呼,群山四应。这样延长了桐城派的寿命几十年。

【国学笔记】

★明代用八股文取士,……“股”是排偶的意思;这种体制,中间有八排文字互为对偶,所以有此称——自然也有变化,不过“八股”可以说是一般的标准。——又称为“四书文”,因为考试里最重要的文字,题目都同在四书里。又称为“制”,因为这是朝廷法定的体制。又称为“时文”,是对古文而言。

★(八股文)因为排偶,所以讲究声调。因为代古人语气,便要描写口吻,圣贤要像圣贤口吻,小人要像小人的。这是八股文的仅有的本领,大概是小说和戏曲的不自觉的影响。八股文格律定得那样严,所以得简练揣摩,一心用在技巧上。除了口吻、技巧和声调之外,八股文里是空洞无物的。

★诗人作家自己标榜宗派,在前只有江西诗派,在后只有桐城文派。桐城派的势力,绵延了二百多年,直到民国初期还残留着;这是江西派比不上的。

品读大师】

清代中叶,有“天下文章在桐城”的话,是因为当时的文章大家都是桐城人,他们被称为桐城派。朱自清说:“桐城派的开山祖师方苞,而姚鼐集其大成。”

方苞,字灵皋,是八股文大家。他提倡明代八股文兼古文大家归有光的文章。朱自清指出方苞是第一个提倡“义法”的人。“他论古文以为‘六经’和《论语》、《孟子》是根源,得其枝流而义法最精的是《左传》《史记》,其次是《公羊传》《谷梁传》《国语》《国策》,两汉的书和疏,唐宋八家文,再下怕就要数到归有光了。”这其实就是桐城派的文统论。“义”是用意,是层次。“法”是求雅、求洁的条目:雅是纯正不杂,洁是简省字句。关于求雅,方苞说:“不可用语录中语、骈文中丽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俊语(高明的言辞、妙语),《南史》《北史》中佻巧(浮华小巧)语以及佛家语。”后来姚鼐又加注疏语和尺牍语,这些“法”其实都是从八股文的格律引申出来的。(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朱自清认为方苞受八股文的束缚很严重,只学得了《史记》、欧阳修、曾巩、归有光的一部分,“只是严整而不雄浑,又缺乏情韵”。而姚鼐同样是向《史记》、欧阳修、曾巩、归有光学习,却能“迂回荡漾,余味曲包”,达到了新境界。姚鼐从音节上用力,追求悠远的情韵,具有“阴与柔之美”。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姚鼐因此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端相济,但他的义理不深,考据多误,所有的还只是词章本领。姚鼐选编的《古文辞类纂》被朱自清认为是古文的典范,也是桐城派的经典,“学文必由于此,也只需由于此”。

朱自清引方苞评归有光的文庶几“有序”,但“有物之言”太少,以及曾国藩评姚鼐时说了同样的话,来肯定桐城派的特点就是空疏浮浅、范围太窄,但他更认为桐城文派“组织的技巧,言情的技巧,也是不可抹杀的”。

姚鼐以后,桐城派因为路太窄,渐有中衰之势。直到曾国藩出来,桐城派才又一次中兴。那时候一般的士人只知道作八股文,而汉学、宋学的门户之争却越来越严重,都各走偏锋。朱自清指出,曾国藩为补偏救弊起见,对姚鼐的义理、考据、辞章三端相济之说加以发扬光大。曾国藩反对当时一般考证文的芜杂琐碎,也反对当时崇道贬文的议论,以为要明先王之道(儒家思想),非精研文字不可,并认为桐城文的病在弱在窄,曾国藩“却能以深博的学问、弘通的见识、雄直的气势,使它起死回生,他才真回到韩愈,而且胜过韩愈”。曾国藩选了《经史百家杂钞》,将经、史、子也收入选本里,让学者知道古文的源流和文经的一贯,眼光比姚鼐远大得多。此外,曾国藩的幕僚和弟子极众,真是登高一呼,群山四应。这样延长了桐城派的寿命几十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