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刑章第十一

五刑章第十一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圣人爱人之深,而警告之切,由此可见。刘君良的妻子想要分家自己住,可又怕丈夫不同意,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可是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有很强的家族观念,破坏家族的团结就会被认为是大不孝,当然也会受到惩罚,自然难逃被休弃的命运。虽然刘沨当时年纪很小,可继母看待他就像奴隶一样,加上刘沨又是丈夫的前妻所生,更加看不顺眼,经常毒打他。他也经常为继母的病情担忧,哭泣绝食。从此以后,他竭力孝养双亲。

【原文】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百孝图·庐墓保乡

【译文】

孔子又提醒曾子说:“国有常刑,来制裁人类的罪行,使人向善去恶。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约有3000之多,仔细研究一下,这些都没有比不孝的罪过大。用刑罚纠正不孝之人,以儆效尤,督促人走上孝行的正道。用武力胁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谤立法垂世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的存在;讥笑鄙视非议立身行道的有孝行的人,是眼中没有父母的存在。像这样的要挟长官、无法无天、无父无母的三种人的行径,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以禽兽之行,横行于天下,天下还能不大乱吗?所以说这就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评析】

为人子女的,都应该向良知良能爱敬父母的孝行方面努力,不要一误再误,走到最危险的歧途中去。圣人爱人之深,而警告之切,由此可见。

百孝故事 刘君良——出妻合爨

百孝图·出妻合爨

刘君良,唐朝瀛洲饶阳(今河北省)人。他们家好几代都在一个大家庭居住,和和美美,从没闹过矛盾。隋朝末年,发生大饥荒,强盗贼寇也特别多。刘君良的妻子想要分家自己住,可又怕丈夫不同意,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将院子里的两只小鸟换了鸟巢,这样两个鸟巢内部就分别打起架来。家人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她趁机对丈夫说:“现在天下大乱,连鸟儿都互相争斗,更何况人呢?所以,还是分家吧,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免得起争端。”刘君良不明实情,就听信了妻子的话,与兄弟们分了家。一个月之后,刘君良醒悟过来,知道中了妻子的计,便在当天晚上大骂妻子破坏了家庭和睦,是真正的奸贼,第二天就把妻子休了。于是,兄弟们又像以前那样一起生活。当时,盗贼经常在他们乡里出没,他们家在乡里很有威信,乡亲们都主动投奔,寻求保护,并把他们家叫做“义成堡”。刘君良的大家庭,不论男女老少,都能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唐太宗贞观六年,颁布诏令,旌表刘家。

每个人都有私心,刘君良的妻子只不过是出于对小家利益的考虑,想分家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可是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有很强的家族观念,破坏家族的团结就会被认为是大不孝,当然也会受到惩罚,自然难逃被休弃的命运。

刘沨——孝友天至

刘沨,字处和,南朝齐南阳人。父亲刘绍为南朝宋中书郎。在刘沨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刘绍又续娶了路太后哥哥的女儿。继母是皇亲国戚,自然目中无人、骄横跋扈,对待下人非常严苛,全家上下都很惧怕她。虽然刘沨当时年纪很小,可继母看待他就像奴隶一样,加上刘沨又是丈夫的前妻所生,更加看不顺眼,经常毒打他。

但是即使如此,刘沨也从不记恨。路氏又生了一个儿子,长相俊秀,灵气十足,刘沨特别喜欢这个小弟弟。后来路氏生病一年多,还不见好转。善良的刘沨每天都守候在继母身边,照顾饮食起居。他也经常为继母的病情担忧,哭泣绝食。一旦继母病情有所好转,他就开心至极。他这样心诚所致,继母的病竟然好了。而路氏也深深被感动了,对刘沨的态度也转变过来。她让自己的儿子和刘沨一块儿吃饭,一块儿睡觉,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学习;最后还把家产分了一半给刘沨。

“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呼唤,这种呼唤就算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感化的,刘沨的继母又怎么会例外呢?刘沨用他的至诚感动着周围的人们,一个人对打骂自己的继母都能够如此尽孝,更何况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亲生父母呢?

百孝图·孝友天至

杨黼——回家见佛

杨黼,宋朝人,为人善良,性情温和,非常崇拜蜀中(今四川)的无际大师(即唐朝的得道高僧希迁和尚),并专程去拜访。在半路上,他遇见一位年纪很大的和尚,他就向其打听无际大师的情况,并告诉他自己要拜访的原因。老和尚听完,很认真地说:“见无际还不如见佛呢!”杨黼没有理解他的意思,就问:“佛在哪里?我怎么才能见到佛呢?”老和尚回答说:“你赶快回家,见到披着衣服、倒着穿鞋的人,那就是佛了。”杨黼听从老和尚的指点,立即返回,深夜才到家。这时,母亲听到儿子的敲门声,高兴地随手拿了一件衣服披上,踏上鞋子就出来了,竟然没意识到鞋子穿反了。杨黼见到这种情景,心中颇有感悟。从此以后,他竭力孝养双亲。

《增光贤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这与文中的内容不谋而合。父母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去朝拜的人,而何必执着于自己的意念?只要意识到这一句话的真谛,从现在开始去做一个真正的孝子,一切都还不算晚,不要为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百孝图·回家见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