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早的汉俳

最早的汉俳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俳”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诗坛上出现的新诗体。汉俳的形式,近似中国词的小令,仿照日本俳句的模式。中国汉俳学会副会长林岫在《当代中国的短诗现状》一文中说是赵朴初先生。他那句“和风起汉俳”中的“汉俳”作为借鉴日本俳句的中国当代短诗的名字,已经为公众认可。汉俳由著名诗人公木从日本引入中国,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命名。

“汉俳”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诗坛上出现的新诗体。汉俳的形式,近似中国词的小令,仿照日本俳句的模式(第一行五个音、第二行七个音、第三行五个音,共三行十七音节组成的短诗)。除了规定字数外,似乎尚无公认的固定要求。文字可文可白,对韵脚、平仄等也无固定的模式。日本的俳句都有季语(又称“季题”),即表示季节的词语,中国的汉俳则可有可无。汉俳的明显特点是文字简约,注重感情色彩并能唤起联想。用这种俳句形式易于把瞬间即逝的感受或灵感及时捕捉到并写出来。1980年5月30日,日本诗人访华同中国诗人交流时,赵朴初即席赋诗三首,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如下:“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汉俳”一词,由此应运而生。

中国第一位创作汉俳的人是谁呢?中国汉俳学会副会长林岫在《当代中国的短诗现状》一文中说是赵朴初先生。不过,林副会长的论断似乎与事实不合。中国首创汉俳的并非赵朴初,而是公木。1980年4月,公木先生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秘书长,与团长巴金、副团长冰心,团员艾芜、草明、邓友梅、杜鹏程等一起访问日本。这次访问,公木和清水正夫先生(时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团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4月16日在日本长崎,公木专门用日本俳句的形式写了《别清水正夫》,时间要早于赵朴初先生的汉俳一个半月。此诗由十二首汉俳的联章组成,每一章或文或白,形式活泼,其中带些文气的,如“逢君又别君,桥头执手看流云,云海染黄昏”“扑闪着眼神,大地撅起它的唇,向星空飞吻”“河汉清且浅,流云轻轻扬白帆,飘去又飘还”。但《别清水正夫》并不是公木先生最早的汉俳,在早于赵朴初先生汉俳三个月之前,即1980年3月1日,公木就在北京创作了《俳句》,诗前有小序说:“喜读五中全会公报,感赋拟俳句二十章。”这二十章用的全是白话,如“把历史真实,再还给真实历史:‘刘少奇同志!’”“历史的良心,容不得半点迷信,权威等于零”“说话得真实,不回避也不夸饰,这也就是诗。”创作汉俳晚于公木先生三个月的赵朴初先生慈悲心广,书法妙绝,诗词曲艺也罕人匹。他那句“和风起汉俳”中的“汉俳”作为借鉴日本俳句的中国当代短诗的名字,已经为公众认可。即便是如此,第一位创作“汉俳”的也只能是公木先生。汉俳由著名诗人公木(即张松如)从日本引入中国,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命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