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敌间而用之

因敌间而用之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从民主人士章士钊那里借得《智囊》一部。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又误信己方间谍的情报,对赵军战略意图判断错误。一方面表明他对《孙子兵法》中“反间”计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赵奢指挥“阏与之战”妙用“反间计”的赞许和欣赏。红军兵力未集中,因敌我兵力悬殊,主动撤出战斗。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从民主人士章士钊那里借得《智囊》一部。《智囊》为明人冯梦龙所编纂。其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赵奢》条记载:

秦伐韩,军于阏与。赵王……乃遣奢将而往(救韩)。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屋瓦皆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许诺。……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

赵奢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他的生平战绩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当中。《智囊·赵奢》几乎抄录《史记》原文。

毛泽东读《智囊·赵奢》条,对军士许历的话,有所意会,写下批语:

老师坚城之下,又不意赵救,此秦之所以败也。(《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毛泽东的批语,从秦军失败的原因着眼,总结了两条教训:一为师老坚城,一为不意赵救。批语中的“老师”应为“师老”。“师老”指疲惫倦怠之师。秦军本是精锐强劲之师,但对韩国阏与、武安坚城硬垒久攻不下,已成疲惫倦怠之师。又误信己方间谍的情报,对赵军战略意图判断错误。

毛泽东也注意赵军将领赵奢的取胜之道:

《智囊》的编者说完这个故事后,引用孙子的话说:“反间者,因敌间而用之。”毛泽东在“反间者”三字旁画了一条着重线,对“因敌间而用之”这句话,逐字加了圈。(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19—521页)

对于《孙子兵法·用间篇》“反间”一语,唐朝人杜牧作过解释,他说:“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十一家注孙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36页)秦军间谍反为赵军所利用,即此计战例史证。

《智囊·赵奢》对赵奢用“反间”叙述很细致:“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

赵奢的取胜,主要计谋也是两条:一是“示形”:救而示之不救。赵国出兵本来是救韩,但兵出都城三十里就扎营筑垒,似乎对救韩并不在意;二是用“反间”计迷惑秦军将领,使其确信赵军不救韩。“秦将大喜”得实在愚蠢,不知道破军斩将的大悲即在其后。

毛泽东在孙子“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这句话下面,又是画着重线,又是逐字加圈。一方面表明他对《孙子兵法》中“反间”计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赵奢指挥“阏与之战”妙用“反间计”的赞许和欣赏。

坳头垅伏击战发生在1928年10月1日,是“恢复边界割据地战役”的第二个胜仗。当时,红四军大队人马刚刚返回井冈山,毛泽东9月26日回到井冈山,住到茨坪还没有几天,为恢复边界割据地,我军还急需寻机歼敌。

毛泽东两次巧施反间计,诱敌上钩,将盘踞在新城的敌人歼灭于运动之中,并乘胜收复宁冈全县。

这次战斗,从捕捉战机到组织指挥,都是毛泽东用兵生涯中打的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10月1日,与敌熊式辉部周浑元旅战于宁冈获胜,收复宁冈全县。”就是指的这次战斗。由于这次伏击战利用坳头垅有利地形,布置了袋形阵地,所以群众叫作“布袋战”。

此次战斗,歼敌一个营,给进驻宁冈之敌以歼灭性打击,粉碎了敌人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企图,大大地鼓舞了革命军民的斗志,对进一步恢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28年9月13日,毛泽东指挥红军击败刘士毅部5个营,占领遂川。红军回师井冈,首战告捷,给疯狂的敌人当头一棒。

9月24日,敌李文彬团及独立第七师分别由太和、赣州来援。红军兵力未集中,因敌我兵力悬殊,主动撤出战斗。

9月26日,红旗跃过朱砂冲哨口,井冈山革命军民盼望的红军大队,扛着战利品,唱着雄壮的战歌,在毛泽东率领下回到了井冈山。但是,敌人并不知道毛泽东和红军主力已经回到井冈山。盘踞在宁冈县新城之敌周浑元派二十七团的一个营六个连的匪兵伙同当地豪劣绅武装靖卫团,妄图乘我红军大队未返宁冈之机,彻底破坏我根据地,使红军无立足休整之地,迫使红军退出边界,然后伺机歼灭。他们以十倍的疯狂、野兽般的残忍推行着“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三光政策。

9月28日前后,这伙亡命之徒放火焚烧,使这座近百户人家的美丽山村变为废墟。接着他们又妄图血洗茅坪,想用血与火把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从地图上抹掉。

茅坪一带仅有红军三十二团一个连防守。当我侦悉敌人的罪恶阴谋后,立即采取措施,加强了戒备。从儿童团到暴动队都积极行动起来,侦察敌情,站岗放哨,严防敌人窜犯。

敌人怕我主力返回茅坪,9月29日,收买了两个女流氓,扮作小商贩到大陇、茅坪一带侦察。临走之前,敌营长周宗昌特别交代:“主要看看红军大队回来了没有。村里有没有马粪,下了门板没有。”

毛泽东刚从桂东回到红军大队,住到茨坪没几天,茅坪乡工农兵政府委员长谢贵山突然跑来报告:

“昨天在村里头抓到两个女探子,是驻扎在新城的国民党白军营长周宗昌派来的,想探听茅坪村里有没有马粪、下了门板没有,想弄清毛委员和红军大队是否从桂东回来了。”毛泽东和朱德听后,又找几个同志商量了一番,便要谢贵山把那两个女特务放了。谢贵山大吃一惊,问:“放了?”毛泽东点点头,告诉他:“茅坪一直是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嘛,白狗子肯定是想趁红军主力没从桂东回来的机会,偷袭茅坪。它要来就好喽,我们就消灭它。”朱德补充说:“这叫作放长线钓大鱼。”接着,毛泽东又把在坳头垅摆“布袋阵”的详细计划给谢贵山说了一遍。‘谢贵山又问:“要是白狗子不进布袋呢?”毛泽东笑笑说:“把两个女特务放了,白狗子自然会跑来进布袋喽。”谢贵山这才明白,一个劲称赞毛泽东真英明。

谢贵山回到村里,向同志们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说完后,便把两个女探子押出来,正颜厉色地大声教训了一顿,反反复复讲道:“如果茅坪这几天出事,过几天毛委员率领红军大队人马回来,要你们的脑袋。”直说得两个女探子下跪立誓,才放她们走掉。

谢贵山把两个女特务放走后,毛泽东立即派人把各团负责同志找来,介绍敌情,交代任务,并特别指示要注意保密,出敌不意,力争全歼敌人。

9月30日,晚霞抹红了西天,朱德便率领红二十八团、红三十一团和红三十二团一营出发了。不一会儿,红军大队便隐没在夜色中,悄悄地越过黄洋界,静静地穿过山村,于晚十时左右,便隐蔽地到达茅坪、坝上等集结位置,二十八团在茅坪,三十一团和三十二团在坝上。茅坪和坝上的赤卫队和暴动队也按计划赶来参战。

坳头垅是茅坪北面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谷,从长源亭至茅坪长五六里;两侧群山连绵,高峰耸立,草深林密;一条小路在谷底逶迤而过,直通茅坪,是通往新城的必经要道。站在山上望去,坳头垅宛如一条长口袋,两边地形复杂,便于隐蔽,谷底狭窄,兵力不易展开,是理想的伏击阵地。

毛泽东看中了这个山间垅冲,说:“请君入瓮,让周宗昌钻到这个布袋子里头,莫让他跑啦。”

朱德命令红二十八团两个营从观音堂登山,占领观音堂附近高地及坳头垅西侧各高地,担任正面阻击和侧击任务。

红二十八团另一个营占领苍边以北及小溪以北高地,担任侧击任务。

红三十一团占领长源亭附近各高地,担任侧击任务,和红二十八团协同一致,将把敌截成数段,各个歼灭。

红三十二团一营占领长源亭附近高地,负责截尾,防止敌人经上、下虎岭向古城逃窜或按原路退回新城,并准备打击敌人可能的增援部队。

红二十八团一个排占领茅坪南侧无名高地,防止敌人冲过茅坪向大陇方向逃窜,并阻击敌人可能从大陇方向来的增援部队,保证伏击部队的侧后安全。

茅坪和坝上赤卫队、暴动队在苍边北侧无名高地附近隐蔽待命,相机配合红军歼灭进犯之敌。

红三十二团一营在赤坑南侧岔路口附近派出一个班哨,监视敌人,发现敌人后,向军部报告,并隐蔽撤回。

朱德明确指出,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阵地内,先由红三十二团打响,断敌退路,然后围而歼之。为了保证群众安全,乡工农兵政府组织群众全部撤离茅坪,躲进山里隐蔽。

天亮之前,红三十一团和二十八团等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坳头垅两边的山山岭岭。赤卫队、暴动队、少年队、儿童团也迅速集合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成百上千的人隐藏在山山坳坳里,路上、村里却又看不到半点紧张备战的迹象。

且说新城敌军营长周宗昌得到那两个女特务的报告,十分得意。心想盘算,定要赶在毛泽东回山之前偷袭茅坪;等毛泽东回来了,就不要办了。

第二天,也就是10月1日的清晨,周宗昌带领全营人马和一部分靖卫团,出新城,经桥上、赤坑向茅坪窜来。敌人每人带了一盒火柴、十刀浸过煤油的草纸,妄图把茅坪变成一片火海。

当太阳从山峦上升起一竿高的时候,敌人的尖兵连已经接近坳头垅了。这时,坳头垅显得格外宁静,除了山雀叫声之外,一点声息也没有。走到坳头垅口,周宗昌看见两边山高路险,不由得心虚胆寒,就勒住马头,命令停止前进,并派出三个扮作老表模样的人,离开小道向山上搜索。

埋伏在两侧山上的红军,瞪着一对对愤怒的眼睛,紧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那三个家伙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渐渐接近了我军埋伏地段。大家的眼光都紧紧地盯着那三个家伙,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近了,更近了,怎么办?

“老毛,周宗昌疑心病好重哩。”朱德担心地对毛泽东说,“天色透亮,战士们不好埋伏啦,得想个法子呀!”“周宗昌这鬼崽,喜欢耍小聪明嘛。”毛泽东对谢贵山说,“你带两个人,迎上去……”

这时,那三个匪兵老表已接近红军埋伏的地方,眼看就要发现红军。隐蔽在树林里的红军战士,连为首的那个匪兵的歪嘴斜眼都看得一清二楚。

正在这关键时刻,四个同样着老表装的人出现在三个匪兵视线里。他们两人一对各抬着一只大箱子,迎面向三个匪兵走去,走在前头的是谢贵山。

就在谢贵山离几个匪兵几米远的地方,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箱子翻倒了,白花花的光洋撤了一地。

三个匪兵几乎同时发现迎面来了四个抬箱子的“老表”,正纳闷,不知他们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三个匪兵一见满地滚动的光洋,一齐奔上前要捡。“站住!莫动!”谢贵山喝一声。

三个家伙愣住了。歪脸问:“你们哪来的这么多花边银子?”一个“老表”笑道:“这是打土豪缴来的。要不是把它藏在山上,早给白狗子抢去了。”谢贵山又补上一句:“明后天,毛委员就要带领红军大队回来。筹办粮油柴菜、买酒添肉,这些花边要派大用场。”他一边说一边把一块块光洋拾起来,和另外三人抬起箱子,又往茅坪方向走去。

歪脸向另两个眨眨眼睛,恶狠狠地讲:“哼,别高兴得太早!”说完,立刻像兔子一样,直往坳头垅奔去。另两个便尾随着谢贵山向茅坪跟踪而去。

两个尾随的家伙走到村里,东看看、西瞧瞧,觉得一切正常,便在村口点了一把火,给周宗昌发信号。

周宗昌一见信号,心里十分快活。他刚要下令继续前进,那个报信的歪脸子也到了,急喘喘地把看见光洋的事活灵活现说了一顿,讲得周宗昌心里直痒痒,立刻下命令叫匪兵跑步向前。

周宗昌非常狡猾,疑心病特别重。他虽然从侦察中知道茅坪没有红军,但还是不放心,走到长源亭附近又迟疑了好久,看到点燃民舍上滚动着的浓烟,才带领部队进入坳头垅。

走不多远,他又看到一股浓烟卷上天空,同时也没有发现什么情况,才骑着马带着匪兵,一晃三摇地向村里走去。

正在这时,敌人尖兵连已接近了红二十八团的伏击位置——观音堂。他们又点燃了一幢屋,又是一股黑烟……

红二十八团的战士们望着这三堆大火,又看到周宗昌洋洋得意的样子,简直气炸了肺,再也不能让这帮强盗横行下去了。随着一阵清脆的枪声,早已瞄准好了的枪口突然喷出了仇恨的子弹。鼓舞人心的冲锋号声在两边山头上此起彼落,“杀——”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里,几千军民从四周的山上站了出来。霎时,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山响谷应,刀光闪闪,火花飞进,杀得敌人人仰马翻。

敌人遭到突然打击,吓得魂不附体,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到处乱窜。周宗昌本想带领一群亡命之徒顺原路撤回,但是红三十二团早已扎住了“布袋口”,迎接他们的是一阵阵密集的子弹。

周宗昌看到退路已断,心里早已没有主意。这时整个坳头垅里是一片“缴枪不杀”的喊声。他看到大势已去,便藏在长源亭附近的水沟里。不久,几个红军战士搜出这位满身污泥的营长,他只好缴枪投降。

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除敌人后卫少数残敌向上、下虎岭方向逃跑外,全歼赣敌熊式辉部一个营和部分靖卫团,活捉敌营长周宗昌,俘敌连长一人、排长两人、士兵一百余人,击毙敌人一百余名,缴枪一百一十余支。红军分两路乘胜向古城、新城前进,一举攻占了古城、新城,收复了宁冈全县。

伏击战是毛泽东倡导的游击战的基本形式之一。伏击战分两种,一种是诱伏,一种是待伏。坳头垅布袋战,有的人认为是待伏,我认为是一次典型的诱伏战。

姜太公描述过待伏战的一般打法,他称之为“突战”。

姜太公在这里讲的也是防御性的伏击战。在敌人进攻我军时,在敌人的主力部队还没有到达之前,我须多派间谍侦察敌人的行动和企图;我军先完成战备,等待敌人来犯。……一旦敌兵到达,我先派小部队与敌接战,旋即佯败而走。这时我城上守军,树旗击鼓,严密防守,大造声势,使敌人以为我主力部队在守城,一定会攻到城下。这时我发伏兵,起而攻敌后路;我城外部队也冲出阵地出击,与伏兵配合,或攻其前,或击其后。至此,攻城之敌就陷入了我四面包围。

坳头垅战斗也是防御性的伏击战,但它不是待伏,而是诱伏。

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利用周宗昌派来的两个女特务,巧施反间计,让周宗昌相信红军主力未归,茅坪虚空。“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毛泽东下令放掉两个女特务,让她们回去向周宗昌传送假情报,使这两个特务反为我所用。这是第一次诱使敌人上钓。周宗昌多疑多虑,谨小慎微,十分狡猾。他带上全营人马进攻茅坪,一路上左顾右盼,步步回头。中途还派三个间谍去侦察,大队人马则等待观望,驻足不前。

这时,敌人还没有进入毛泽东做的布袋,也就是还没进入我伏击圈。而那三个前来探路的敌人,很快就要发现埋伏的红军战士。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又派谢贵山等四人前去诈敌,第二次引诱周宗昌上钩。

在这里,毛泽东派谢贵山等四人抬两箱光洋主动上前去迷惑周宗昌派来搜索红军伏兵的间谍,从军事谋略上看是两间俱用。

一是反间就是让谢贵山他们使敌人相信,毛泽东和红军大部队没有回来,坳头垅山上自然就不会有埋伏。茅坪的老表不正在取出深藏山中的光洋去准备迎接大部队到来吗?!

二是诱间,就是用那两箱光洋诱使周宗昌贪财进兵。白匪军带兵打仗,不就是烧杀抢掠中饱私囊吗?!

毛泽东此计一箭双雕,既打破了敌人的搜索计划,又把敌人钓上了钩。

从这两次诱敌深入看,我以为,如果说龙源口战斗中的伏击战是待伏的话,这次坳头垅布袋战确系诱伏。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袋形部署,是此次战斗的突出特点。敌人为一个正规营和靖卫团一部一百人,我则集中六个营(二十八团三个营、三十一团两个营、三十二团一个营)的兵力和大量的地方武装。敌我兵力对比,我占绝对优势。在兵力部署上,形成袋形阵地。在打法上,又采取堵头、截尾、拦腰切断的战法,并以必要的兵力对付敌人可能的增援。这样,只要敌人进入我伏击圈内,就很难逃脱被歼的命运。

隐蔽突然,出敌不意,是取得此次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伏击战的目的是在于出敌不意地迅速歼敌于运动中。而要达到出敌不意,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隐蔽军队行动意图,防止敌人侦察。坳头垅战斗中,红军不仅利用根据地优越的群众条件,严密封锁消息,而且利用夜暗秘密进入伏击地区,严密伪装,耐心隐蔽,严守战场纪律,虽几千人埋伏坳头垅周围,敌人毫无察觉,收到了出敌不意之效。

战斗打响之后,既要坚决地贯彻既定决心,又要根据战斗实际情况和上级意图机断行事。此次战斗,原定计划应先由红三十二团截尾部队打响,但实际情况是敌人行军长径已超过我伏击圈。敌先头部队已接近红二十八团伏击位置,开始焚烧茅坪房屋密集的观音堂。此时,敌人本队已在敌营长带领下进入我伏击圈内。若不突然打响,一是敌可能发现我伏击意图,失去攻其无备之机;二是敌人继续烧屋,茅坪将化为灰烬,损失太大。红二十八团在上级总的意图之下,机断处置,首先打响,既保存了茅坪,又歼灭了敌人。(《毛泽东用兵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1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