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子所谓“示形”之类

孙子所谓“示形”之类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如本文开篇所讲,孙子“示形”是“诡道”中的四种方法的概括。毛泽东将孙武子“示形”战法解释为声东击西,就与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见解有相通之处。但是,刘安的“欲西示东”,毛泽东的声东击西,都是对孙子“示形”战法意思相近的发挥。这种“英雄所见略同”,倒说明声东击西等“示形”战法是战争艺术规律性的反映。

由于红军的弱小地位,毛泽东运用“示形”战法,多数情况下是用于战略,避开强敌锋芒之时。有时,为了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动用小股部队伪装成主力部队,诱导敌军跟踪而至,“寻求共军主力决战”。利用敌人自恃强大,急于寻机决战的心理,诱使敌人以假为真,上当受骗。

到了1936年长征胜利后的陕北保安时期,毛泽东把孙武子的“示形”战法上升到理论形态,纳入弱小的红军克敌制胜的主要经验:

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须知任何高明的敌军指挥员,在相当长时间中,要不发生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敌人会犯错误,正如我们自己有时也弄错,有时也授敌以可乘之隙一样。而且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要这样做,退却的终点,就不能限定于某一地区。有时退到该地区还无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几步,待敌发生可乘之“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第209页)

孙武子“示形”战法出自《计篇》。在这篇文章中,孙武子阐述的是在战略进攻中争取战场主动权的思想,其中包括造成敌人的弱点、错误和过失。这就是后人总结的所谓孙子“诡道十二法”,如“示形”“诱敌”“挠敌”“骄敌”“疲敌”“间敌”,等等。如本文开篇所讲,孙子“示形”是“诡道”中的四种方法的概括。这些诡谲战法,在今天看来,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毛泽东讲“示形”,不是讲战略进攻,而是讲战略退却,这是他不同于孙子的地方,也是他活用孙子战法的高明之处。毛泽东借鉴“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的战法,一是将其具体化为“声东击西”等具体办法;二是指出其目的和作用在于“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强大的敌军开始没有过失可利用,而我军要在退却或转移中“人工地”造成他的过失;三是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退却不是消极躲避强敌,而是积极运用“声东击西”各种欺敌、骗敌、蒙敌、惑敌兵略军谋,造成敌人的“可乘之‘隙’”!

历史有许多巧合之处,兵学理论有时也有古今不谋而合的情况。毛泽东将孙武子“示形”战法解释为声东击西,就与西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的孙子)的见解有相通之处。西汉刘安组织“门客”论兵,谈到“欲西示东”时说:

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先忤而后合,前忤而后明。若鬼之无迹,若水之无创。故所乡(向)非所之也,所见非所谋也。举措动静,莫能识也。若雷之击,不可为备;所用不复,故胜可百全。(《淮南子·兵略训》)

刘安这段话的意思是:将要向西进击,先伪装向东进击;先采取与己相反意图避开敌人,然后再打击它;先隐藏自己的行动企图以使敌人迷惑不清,然后采取果敢明确的行动。要像鬼神一样无影无踪,像水一样柔弱无所创痕。所以,先去的方向并非真正要去的方向,先显示的企图也非真正的企图。一举一动,都要使敌人无法测知。行动像打雷一样,使敌人无法防备;所用战法不断变化而不重复,所以胜利就会百分之百地完满取得。

《淮南子·兵略训》是刘安等一些文人论兵。不像兵书那样易于引起战争指导者的注意。没有材料证明毛泽东在1936年以前看过这部书。但是,刘安的“欲西示东”,毛泽东的声东击西,都是对孙子“示形”战法意思相近的发挥。这种“英雄所见略同”,倒说明声东击西等“示形”战法是战争艺术规律性的反映。

毛泽东重视“示形”之类的战法,引入自己的军事理论著作,在于强调正确认识战略退却的反“围剿”意义,在于强调各级指挥员要善于以各种手段隐蔽自己的企图,迷惑引诱敌人,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以突然袭击的手段,给敌人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打击,设法歼灭强敌。这是劣势军队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重要战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