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毅“临事而惧”是优点

陈毅“临事而惧”是优点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听说后,认为陈毅能“反躬自省”,能“临事而惧”,这恰恰说明陈毅遇大事能做到小心谨慎、深思熟虑、认真谋划,这正是他的优点,是干好外交工作的前提。临行前,陈毅向毛泽东请示,问德国之行有何交代。陈毅圆满地完成了毛泽东交代的这一任务。这给陈毅极大的鼓励。毛泽东认为“临事而惧”正是陈毅的优点,也就是陈毅做好外交工作的优势。陈毅元帅担任外长后,凭借了这个优点,发挥了这个优势!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发现了陈毅外交才能,并让他在实际中得到了锻炼。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由周恩来总理兼任。后来,由于周恩来工作过于繁忙,需要有人能分担他的一部分外事工作,党中央、毛泽东首先挑中了陈毅。因此,1958年2月份,陈毅正式以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这样,陈毅的主要任务便转到外交战线上来了。陈毅在日记中写道:

“我之工作转到政府方面和外交方面,已完全解决了。瞻念前途,实有绠短汲深之惧。”他“惧”什么呢?陈毅自己说:“我这个人干外交恐怕不行。”“我这个陈毅,有时候说话很有破坏性,有时候好感情用事,感情一上来说话就冲口而出,不管轻重的。在我们内部,对同志有什么伤害……可以对同志解释……在外交上这么一来可就砸锅了。”但是,毛泽东听了以后却认为“临事而惧”正是优点。(袁德金:《毛泽东与陈毅》,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234页)

陈毅就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之初,深感责任重大,感到有压力,心里没底,担心自己干不好,给国家外事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毛泽东听说后,认为陈毅能“反躬自省”,能“临事而惧”,这恰恰说明陈毅遇大事能做到小心谨慎、深思熟虑、认真谋划,这正是他的优点,是干好外交工作的前提。

应该说毛泽东对陈毅是非常了解的。他们相识得比较早,早在大革命时期就相识了。陈毅文武双全,才华横溢,尤其他那豪爽宽容的个性特征,等等,都是做好外交工作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事实上在1958年以前,陈毅就已经参加了许多外事活动,并受到了毛泽东的信任和赞赏。

1954年10月,陈毅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临行前,陈毅向毛泽东请示,问德国之行有何交代。毛泽东对他说,望你对整个德国的情形作一番考察研究。从毛泽东的话中,陈毅敏锐地感到毛泽东对“整个德国”的重视含有战略思想发展的新因素。因为早在1946年,毛泽东就提出了“中间地带”的理论,采取了三分世界的方法,把欧洲国家也列在应该争取的“中间地带”。这是陈毅所熟知的。后来,由于国际斗争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接受了“两大阵营”的理论,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现在毛泽东提出要对“整个德国”进行考察,陈毅理解了这一交代的重要意义,即了解西欧国家,争取西欧国家。陈毅圆满地完成了毛泽东交代的这一任务。

后来,陈毅又陪周恩来总理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由于美蒋特务的破坏,中国部分工作人员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在从香港飞往万隆途中爆炸坠海,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当时,在杭州的毛泽东深为周恩来和陈毅的安全而焦虑不安。但是周恩来和陈毅如期参加了会议,赢得了亚非各国的好评。万隆会议以后,陈毅开始参加外交部党组会议,为接手外交工作做准备。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来访,毛泽东和陈毅都参加了宴会。在宴会上,周恩来向客人们介绍说:“这是陈毅同志,最近从华东调进中央,今后准备由他来主持外交工作的。”毛泽东又加了一句:“他是多年同我一道工作很好的同志。”这给陈毅极大的鼓励。

当陈毅把主要工作投入到外交上来以后,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外交才能,折冲周旋于国际舞台,积极协助和配合毛泽东做好外交工作。

毛泽东认为“临事而惧”正是陈毅的优点,也就是陈毅做好外交工作的优势。陈毅元帅担任外长后,凭借了这个优点,发挥了这个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