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疏广、受二子〔2〕,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3〕,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4〕,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5〕,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6〕,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7〕。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8〕,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9〕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10〕,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11〕。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释】
〔1〕杨少尹:即杨巨源。少尹,官名,唐代州长官的副职。
〔2〕疏广、受:即疏广、疏受,西汉人,疏广为太傅,其侄疏受为少傅。年老同时辞官,百官盛会欢送,封建时代传为美谈。
〔3〕设供张:即设供帐。陈设帐度举行酒宴。祖道:饯行。
〔4〕汉史:指《汉书》。
〔5〕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司业。国子监,唐代最高学府。司业,学官,是国子监的副职。
〔6〕忝(tiǎn):有愧于。谦词。当时韩愈任吏部侍郎。
〔7〕落莫:同“落寞”,冷落。
〔8〕少尹:州县的副长官。
〔9〕中世:指近代。《商君书》:“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
〔10〕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
〔11〕鹿鸣:《诗经·小雅》的篇名。唐制,乡试毕,设宴祝贺,歌《鹿鸣》,新科举人皆参加,称“鹿鸣宴”。
美文共赏
这是韩愈为送同僚杨巨源告老还乡写的一篇赠序。文章先略述汉朝贤臣疏广、疏受叔侄因年老同时辞官出京城时官员和百姓送行的盛况,想象出现今杨少尹也因年老主动辞官回乡时的送别情形,然后又设想他回乡之后,对乡人的潜移默化之功,从而突出了杨巨源功成身退、不恋名利的美德,跟有的士大夫以做官为终身职业不可同日而语。本文在写法上主要是用古人古事和今人今事相比,在映照中阐发自己的观点。在流畅明白的叙述中表达含蓄的意思,前后照应,言婉情深,作者的思想感情灼然可见。
本篇名句
“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得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