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了在万恶的旧社会,文化是由地主阶级掌握的,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不分什么民族的。从前,有个名叫米格则的普米族小伙子,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只好到一家山主家去当长工。米格则虽然年幼,但人却非常精明能干。他恨死了山主,一心想找机会整治他。

普米族的机智人物故事不少,其中,《道四句》《米格则整山主》和《巧杀白绵羊》等三则比较有代表性。

流传于兰坪县普米族地区的《道四句》中说:

有个读过几年书的普米族地主,专门用让卖工的做完了活后给他道四句的办法来克扣他们的工钱。有一年秋天,他请了一个做柜子的剑川木匠和缝衣服的剑川裁缝,还请了本民族的常辉子帮他家打荞麦。几天后,柜子做好了,衣服缝好了,荞麦也打完了。这个地主备了一桌饭菜,请他们三人吃饭。饭菜上桌后,地主对他们说:“你们帮我做的活计都做完了,今天请你们在一起吃顿饭。但我家有个规矩,每人在动筷前都要道四个句子,如果谁不会道四句,就不能动筷,还要扣他的一半工钱。”听地主这么一说,三人觉得毫无道理,这分明是要克扣他们的工钱。剑川木匠和裁缝都识些汉字,道个四句什么的难不倒他们。常辉子不识字,但有肚才,因此也就不与地主争执,随他的便了。这时,木匠开口说道:“我是剑川子,来到兰坪掌锯子,敲的是斧子,做的是柜子。”地主听了,无话可讲,勉强笑着说:“动筷,动筷,发给工钱。”木匠听了后,颇为得意地吃起饭菜来。裁缝接着开口说道:“我是剑川子,来到兰坪掌尺子,裁布摆桌子,用的是剪子。”地主听了,也无话可讲,又勉强笑着说:“动筷,动筷,发给工钱。”裁缝听了后,也颇为得意地吃起饭菜来。

这回,轮到常辉子说了,地主乐呵呵地望着常辉子,心想:“看你这个庄稼汉,能道个啥?你的工钱可扣定了。”不料,常辉子却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叫常辉子,来帮东家打荞子,不让我动筷的是我的儿子,扣我工钱的是我的孙子。”

常辉子说完,周围的人都哄笑起来,地主哭丧着脸,连声说道:“动筷,动筷,发给工钱。”[18]

这则机智人物故事的原型,来源于兰坪县普米族进入阶级社会后,本民族的劳动人民与附近县的白族劳动人民相互往来,与地主阶级作斗争的生活素材所创作的。说明了在万恶的旧社会,文化是由地主阶级掌握的,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不分什么民族的。当时,尽管劳动人民有才能,但这种才能只能是受地主阶级支配的才能,政治上没有权利的才能。虽然有时利用这种才能与地主阶级作斗争,偶尔会取得一些利益,但最终是斗不过地主阶级的。只有共产党和毛主席解放了全国各族人民之后,劳动人民才在政治上翻了身,所具备的才能也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流传于丽江县普米族地区的机智人物故事《米格则[19]整山主》中说:

从前,有个名叫米格则的普米族小伙子,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只好到一家山主家去当长工。米格则虽然年幼,但人却非常精明能干。

有一年,山主家叫米格则帮他家去放牛,他们一家每天在家里喝美酒吃大肉,却一直不给米格则中午饭吃。有一天,米格则在牧场上饿得受不了。心里想,这家山主太狠心了,只晓得让人为他家受苦,不晓得让人吃点东西,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呢?不整他们一下那还得了!于是,当晚他把牛群赶回家关好后,暗地里准备了一罐咸盐水拿到放牧的路上藏着。第二天去放牛时,他把盐水带上,把牛群赶到一处危险的岩山上后,把盐水泼洒在牛群前边的石岩上。牛群见了盐水,馋得你挤我推舔个不停,结果,有几头牛被挤掉下山岩跌死了。米格则走到岩脚,割下牛肉去烧吃,饱餐了一顿。当晚,山主看到米格则放的牛群少了几头,就问他说:“怎么了,你放的牛群中不见了几头,哪里去了?”米格则装着一本正经地说:“阿布[20]啊!奇怪了,今天你家的牛群不吃草,却跑到山岩上去吃石头,我怎么赶都赶不开,挤掉下岩跌死了几头。”山主听了后,心疼得咬牙切齿,骂道:“你胡说,牛怎么会吃石头?”米格则对他说:“不信,你明天跟我去看好了。”山主愤愤地说:“好!牛吃石头,就算我输了,如果不是,我就剥你的皮啰。”说完,回家去睡觉了。当晚,夜深人静后,米格则照样带了一罐咸盐水,跑到那座山岩的石头上泼洒好后,转回家睡起大觉来。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山主跟着米格则赶着牛群往那座岩山上走去,牛群到那座岩山边上后,想到前一天在石头上舔食的盐水,争先恐后地往山岩上跑去,米格则带着山主在后边走着。不到一会儿,只见牛群出现在岩山头上,你挤我我挤你地在石头上舔食着盐水,又被挤掉下岩跌死了几头,从山岩脚惊出了一群啄食牛肉的乌鸦,“哇哇”地在半空中盘旋着。山主看到这情景后,惊呆了,认为这是山神对他家的惩罚,是个不吉利的预兆,闷闷不乐地走回家去了。米格则看到后,暗自发笑,走下山来,拿刀割了几坨牛肉去烧着吃。第二天,山主叫人请来了个师毕[21],让他们捉了只大公鸡,带了香火酒茶,到岩山脚下祭山神去了。

自从跌死了牛后,山主不再让米格则放牛,叫他在家里喂猪。让他每天除了煮洋芋和圆根喂猪外,还要到山上去砍背烧柴,苦得他抬不起头来。山主家过一段时间就前来厩里抓猪杀吃,他却吃不到一口肉,天天吃着冷稀饭。他恨死了山主,一心想找机会整治他。

有一天,米格则见山主一个人在家喝酒作乐,他就找了条破裤子,拿麻绳拴好裤腰后,往里屙了一泡屎,吊在猪厩背后矮墙上边的柱子上。厩里的几头肥猪闻到屎味后,仰头伸脚站立起来往墙上爬着,但怎么也爬不上去,并在墙脚怪叫着。这时,米格则装着惊恐万状的样子跑到山主面前说:“阿布,不好了,你家的猪爬墙了,看来家中不吉利了,快把它们杀了吧!”喝醉酒的山主听到这话,吼道:“你胡说什么,哪有猪会爬墙的?”米格则理直气壮地对他说:“不信,你跟我到厩中去看吧。”山主只好跟着米格则,来到猪厩门口往里一看,只见那几头肥猪像人一样地站立起来,一起朝着短墙一股劲地往上爬着,嘴里叫个不停,房顶上又飞来了几只想吃食的乌鸦,“哇哇”地叫唤着。山主看到这情景后,大惊失色,以为这是个不吉祥的兆头,是前次没有好好祭祀山神的缘故。于是一边让人去请师毕来祭山神,一边让人把猪拉出厩来杀了,把肉放进木缸里腌了起来。米格则看到后,心想:“这个山主又愚蠢,又吝啬,老子让他杀了猪,他还舍不得给我们吃点好肉,再不整治他一下,想吃到肉就难了。”

过了一段时间,有天傍晚,米格则从砍柴处烧了窝马蜂,把像白虫似的活蜂蛹带回家,放进腌有猪肉的木缸里,然后装着惊慌的样子,跑到山主面前说:“阿布,不好了,你家腌在木缸里的肉生蛆了!”山主听了后,让米格则点了一把松明火,来到腌肉缸边查看,结果真的看见缸里头的肉上爬满了打滚的蛆虫,恶起心来,叫道:“还不快给我把臭肉倒到外头沟中去!”于是米格则叫来了几个做短工的伙伴,把肉藏了起来,每天晚上夜深人静后,就在土罐里悄悄地煮着吃,享受了好长一段时间。

有一年,山主让米格则去犁地,却没有给他带中午饭,米格则犁不动地,就用怠工的办法来对付他。他每天赶牛到地里后,把牛倒架在犁架上,就在一旁睡大觉。晚上回家后,照样说他在犁着地。

过了几天,山主到地边查看,看到荒地原封不动,只见米格则倒架着牛,在一旁睡着大觉。山主气坏了,跳下马来骂道:“你吃我的饭,为什么不给老子犁地?”米格则装着一副和气的样子对他说:“阿布,不是我不想犁地,是你的犁头和牛不想犁地。”山主听了,吼道:“犁头和牛是不会说话的,你胡说。”米格则指着倒架的犁头和牛说:“你看,犁头对我说过,你没有给它抹油,身子上锈,犁不起地了。这架黄牛对我说过,你没有给它们喝黄酒和吃中午饭,它们肚子饿,犁不起地了。”山主听了后,心想:“米格则不犁地,是我没有给他吃中午饭的缘故啊!”于是闷声不出气,骑上马走了。[22]

解放前,兰坪、维西、丽江的普米族地区已处于地主经济时期,这些地方的普米族人民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农民一年苦到头,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因而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米格则整山主》就是在这种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米格则和山主则是旧社会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典型。

山主拥有山林、牧场和田地,还有畜群,但他还贪得无厌地盘剥农民,他让米格则为他放牛,却不给牛肉吃;叫米格则为他喂猪,却不给猪肉吃;叫米格则为他犁地,却不给午饭吃。他是旧社会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米格则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是一个靠出卖劳力维持生活的穷光蛋,但是他勤劳、聪明、勇敢,当山主绞尽脑汁盘算他,使他忍无可忍时,他抓住山主愚蠢、吝啬的特点,让山主尝到自己的厉害。总之,《米格则整山主》揭露了地主和长工的矛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对我们认识过去的封建社会有一定的价值。

流传于宁蒗县普米族地区的机智人物故事《巧杀白绵羊》中说:

拉布头人每年都为土司老百姓派粮派款,经常遭到阿匹打洛等人的反对,他内心恨死了阿匹打洛,准备设法整他一顿。

有一天,拉布头人遇到了阿匹打洛,脸上装出了一副认真的样子说:“我听说阻拦派粮派款的事是你干的。好,我家有只白绵羊,你这几晚偷了去,我就免你的罪行。如果偷不了,你就给我去坐牢房。你同意吗?”阿匹打洛听了后,心里想:“这个家伙真是可恶极了,他想叫我去偷羊,收拾我一顿,没那么容易。非想个办法对付他一下不可。”就对拉布头人说道:“好嘛,你就在家里等着我好了。”

当天晚上,拉布头人把大白狗拴在羊厩门口,手里拿着一把砍柴斧头等待着,一直等到天亮,还不见阿匹打洛前来偷羊。于是打着哈欠去睡觉了。一直睡到太阳落山,爬起来饱吃了餐晚饭,又照样把狗拴在羊厩门口,拿着斧头等着。快到半夜了,还是不见阿匹打洛前来偷羊。他瞌睡来了,心想:“反正他前来偷羊时,狗会吠叫,我再起床收拾他也不迟。”于是进屋睡觉了。

再说阿匹打洛同意了拉布头人的要求后,有意让他等一夜,第一天晚上没有去。到第二天晚上的后半夜,他估计到拉布头人会困得耐不住,便带了一条麻布口袋,一把尖刀和一块猪头肉,轻手轻脚地来到拉布头人家的羊厩门口,只见那里拴着一只大白狗,向他“嗯嗯”地哼着。阿匹打洛拿那块猪头肉丢到狗面前,狗就啃起肉来,不理他了。他上前解开绳把狗放了,狗就叼着肉跑到门外吃去了。阿匹打洛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一点动静也没有。于是走进羊厩,急速把那只白绵羊杀死,剥掉羊皮,去掉内脏,把羊肉放进口袋里扎好口,把羊内脏放在拉布头人的睡房门槛下,又把拉布头人家厨房里的大锅搬出来,把碗橱里的碗碟全部放进锅里,拿到羊厩门口拴狗的地方支好,上边盖上羊皮,背起羊肉口袋,大叫了一声“谢谢拉布头人”后,就扬长而去了。

阿匹打洛的这句话,把正在睡梦中的拉布头人惊醒了,他听到阿匹打洛来了,慌忙拿起斧头冲出门去。不料,踩在绵羊的肠肚上,滑倒在地了。他顾不了许多,爬起身来,举着斧头冲进羊厩里一看,白绵羊不见了。他转身出来到厩门口一看,大白狗还在那里躺着,他气愤极了,举起斧头向白狗猛砍了一斧,只听见“垮啦”一声,好像被砍的不是白狗,是一些什么坚硬零碎的东西。他用手摸了一下被砍的东西,发现是阿匹打洛把他家碗碟放进锅内,盖上羊皮充狗整了他,气得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想:“我想收拾他,倒反被他收拾了。”

后来,拉布头人就不敢再整阿匹打洛了。[23]

这则机智人物故事中塑造的拉布头人这个反面形象,正是当时土司制社会中的剥削阶级的典型形象;阿匹打洛这个正面形象,正是当时广大普米族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阿匹打洛与拉布头人之间的斗争,正是那个时代普米族人民与本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正如毛主席曾经指出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样,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越压迫,劳动人民的反抗就会越强烈,而且这种反抗斗争在没有推翻剥削制度之前,是永远不会终止的。

从这则机智人物故事所表现的艺术手法上来看,故事是采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与行动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表述的,语言朴素,故事情节跌宕,使人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