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议不举孝廉者罪诏

议不举孝廉者罪诏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法度,吴晗“政府要保持纪纲”。劝厉,合用即为成辞,意为激励。厉,同“励”,意为激励,如《韩非子》: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可见修辞贵在切合实际而能简要不烦。《周易》将“言者尚其辞”冠于圣人四道之首,足见辞与道的关系之重要。

刘 彻

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

【活用语词】

1.方略:谋略;计划,丁玲“她想不出一个可以惩罚他们的方略”。

2.耆老:老者,《礼记》:养耆老以致孝。年迈,叶适“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致仕卿大夫。

3.兴举:倡导,《水浒传》:兴举大义。

4.成风:形成风气,《资治通鉴》:贿赂成风。

5.纪纲:治理,韩愈“纪纲二州”。法度,吴晗“政府要保持纪纲”。谋略,《西游记》:胸襟儿纪纲。纲领,《史通》:“夫方述一事,得其纪纲”。 多义词。

6.下究:下达,句意为教化无法贯彻,《淮南子》: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

7.幽隐:隐晦,隐微之处,《荀子》:幽隐而无説。叶圣陶“必须吐出细微幽隐的心情,如实表达”。

8.劝厉:多作“劝励”,勉励,《周书》: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黄兴“追思既往,劝励方来”。

9.蔽贤:埋没贤能。

【认知词语】 ①统类:纲纪条例,《荀子》:若夫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②本祖:根源,王符“今俗人不能推纪本祖”。文中“本、祖”用作动词,意为来源于仁义。③嘉与:奖励,扶助,王晫“顾好嘉与后进”。④稽参:考察。⑤积行:累积善习。⑥雍:遮蔽,同壅。⑦原始:推究原始。成语:原始要终。多义词。⑧蒸庶:民众。⑨显戮:陈尸示众。⑩与:同类;和。

【文史知识】 ①选文出自《史记·武帝纪》。②留意成辞拆用为常见修辞手法,前后单字连用时,即为成辞。现代汉语多用成辞,而古文单字则常用作动词,前后合用构成语词,以本篇“劝元元、厉蒸庶”为例。劝厉,合用即为成辞,意为激励。厉,同“励”,意为激励,如《韩非子》: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本篇类似用法再如“本仁祖义”,这里“本祖”为成辞,表示本源、根本,拆用则为动词,意为以仁为本,以义为祖。再如首句“总方略,壹统类”,总一为成辞,意为统一。单字动词与复字名词合用,三字句式多用此修辞手法,参见本篇其他类似用法。③成辞的字序颠倒引起语义变化,尤其需要注意。举隅本篇“耆老”与上篇“老耆以寿终”,可以触类旁通。“耆老”泛指老者,如王翰“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可用作形容词,如《汉书》:耆老之人。 同时也是多义词,可指年迈士绅,如《水浒传》:两县耆老率领百姓。通过以上例证,说明我们遇到成辞颠倒字序之时,需要辨明词义的变化。④《易经》曰: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可见我们研读古文时,首先,特别需要认知具体语境中语词的确切所指,明辨语境释义的微妙变化。其次,语义并非一成不变,后世引申的语义与用法或许远远超过本义,因此认知语义不可偏于一隅。《尚书》:辞尚体要。可见修辞贵在切合实际而能简要不烦。《周易》将“言者尚其辞”冠于圣人四道之首,足见辞与道的关系之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