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日已西斜,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这是为引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理的气氛。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我们都知道,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

(唐)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赏 析

一卷摊开唐朝风雨,纵横捭阖,其间,斑驳陆离的影,一地英华。满眼风物,延绵不绝,你最爱谁?也许杜牧是其中的一个。

此诗杜牧写了立秋后的荷叶。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两竿落日溪桥上”,时间是太阳将落未落之际,在我们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柔和宜目。

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对仗工整,而且在思路上有其内在联系。

正因日已西斜,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是一种高超的环环对应写法,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这是为引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理的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我们都知道,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命运常常残忍而苦闷。雨落青丝,滑落脸庞,让我们看见岁月的刺痛。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

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满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在现实面前,文人永远都显得那么脆弱;在时光面前,诗人唯将它化成伤感的回忆,当一切都“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诗歌,香如故。

荷花图 (元) 谢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