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六篇廉耻

第六篇廉耻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冉子与之粟五秉⑥。——《雍也》子华出使到齐国,冉求为子华母亲向孔子借粟。可卷而怀之,以席子为喻,用之则展其材,舍之则藏。孔子称赞蘧伯玉是非分明,不贪富贵,不事无道之君,不与贪官污吏为伍。

§93子曰:“饭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注】

①饭:吃,作动词。

②疏:粗。

③肱(音公):胳膊。

④枕之:以之为枕。

⑤贵:登上高位。

⑥如浮云:意为不踏实,转瞬即消失。

【译】

孔子说:“吃的是粗粮,喝的是清水,没事时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人生乐趣也就在这种生活之中了。靠不义的做法而得到财富、爬上高位,在我看来,那好比是空中的浮云。”

§94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注】

①而:如。富而可求也,言外之意是富不可强求。

②执鞭之士:给主人拿马鞭的武士,泛指低级差役。

③从吾所好:依自己爱好的去做。好,指行仁播义,引导世人向善,学习古代文化

【译】

孔子说:“富裕如果可以强求的话,即使是给人当拿鞭子的差役,我也愿意去做。要是不可强求的话,就依我的爱好去做。”

§9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注】

①所欲:想要的东西。所,代词。

②道: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③处:接受,享用。

④去:弃,离开。

⑤恶(音乌):何。

⑥终食:吃完一餐饭,形容时间短。

⑦造次:仓促。

⑧于是:依此,依仁行事。

⑨颠沛:困顿。

【译】

孔子说:“财富与地位,是人们想要的东西。如果不是依靠正确渠道得到它们,就不应占有它们。贫困与下贱,是人们厌恶的东西。如果不能依靠正确途径改变它们,就不应舍弃它们。品行高尚的人要是失了仁心,如何能成就好名声呢?品行高尚的人,不会在吃完一餐饭的短暂时间里把仁抛在一边;即使事出仓促,也定会依仁而行;即使处于困顿之际,也定会依仁而行。”

§9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注】

①可:表示赞肯之词,犹好。

②切:切断兽骨,做成器玩。

③磋:磋平兽骨,做成器玩。

④琢:把玉石琢成器玩。

⑤磨:把玉石磨成器玩。以上两句诗引自《诗·卫风·淇澳》,文中用来比喻求学需经反复探索,方可获得真知灼见。

⑥斯之谓:即谓斯,之为结构助词。

⑦往:旧知识。

⑧来者:新问题。

【译】

子贡说“:贫穷而不趋炎附势,富裕而不鄙视他人,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好的。但比不上贫穷而能自得其乐,富裕而能以礼待人”子贡说“:《诗》上说‘:好比切断兽骨,把它磋平;好比雕琢玉石,把它磨平。’想必说的就是我们师生俩这样推心置腹地探讨问题的事吧!”孔子说“:赐呀,从现在起可以与你谈论《诗》了!告诉你一点旧的知识,你就能拿它理解新的问题。”

§9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

【译】

孔子说:“处于贫穷而能没有怨言难,处于富裕而能不鄙视他人容易。”

§9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子路》

【注】

①卫公子荆:字南楚,史称卫国三君子之一。

②居室:治家。

③有:有财物。

④苟:真的。

⑤合:足够应付生活。

⑥少:稍。

⑦完:完备。

⑧美:心满意足。

【译】

孔子谈起卫国公子荆善于治家:“刚刚有点儿财物,他就说:‘真的够了。’稍稍积累一些财物,就说:‘真的完备了。’当拥有很多财富,就说:‘真的心满意足了。’”

§99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

【注】

①子华:姓公西,名赤,孔子学生。

②冉子:冉求。

③釜(音斧):量词,一釜合六斗四升。

④益:增多。

⑤庾(音宇):量词,一庾合十六斗。

⑥秉:量词,一秉合十六斛。

⑦适:到。

⑧肥马:指肥马驾的车。

⑨衣(音益):穿。

⑩周:济,帮助。

继:接济,增添。

【译】

子华出使到齐国,冉求为子华母亲向孔子借粟。孔子说:“给她一釜。”冉求要求多给她一些。孔子说:“给她一庾。”结果,冉求给他五秉粟。孔子说:“赤到了齐国,乘坐的是肥马驾的车,穿的是轻软的皮衣。我听过这样的说法:品行高尚的人应帮助困急的人,而不帮助富裕的人增添财富。”

§100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述而》

【注】

①孙:同“逊”,谦让。

②固:陋,寒碜。

【译】

孔子说:“生活奢侈了,就不会谦让;俭朴了就显得寒碜。与其待人不谦让,宁可显得寒碜。”§101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里仁》

【注】

①约:简,俭朴。

②失之:使自己造成过失。

③鲜:稀少。

【译】

孔子说:“由于俭朴而使自己造成过失的,总是少数的。”

§102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罕》

【注】

①敝:破旧。

②缊袍:麻织的单层长衫,春秋装,不宜冬着。子路家贫,冬季犹着缊袍。

③貉(音何):狗獾,外形似狐。

④由:子路。

【译】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麻长袍与身着狐裘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103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

【注】

①宪:原宪,字子思,孔子学生。

②有道:崇尚仁义道德,尊重民主权利。

③谷:本作榖,泛指任职食禄。

④克:好强争胜。

⑤伐:自我炫耀。

⑥欲:贪婪之心。

⑦可:赞肯之词。不可与“以为难矣”连读。

⑧仁,则吾不知也:仁是复杂难言的问题,故推说不知。参看第三篇§25。

【译】

原宪请教有关耻的问题。孔子说:“国家崇尚仁义道德的时候,应当出来为朝廷效力。国家丧失仁义道德的时候,还在为朝廷出力,是可耻的。”(原宪又问:)“好强争胜、自我炫耀、怨天尤人、贪图名利等都改正了,可以成为仁人吗?”孔子说:“可以的,(但)我认为做起来难哪。至于仁,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10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注】

①笃信:深信。指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仁义道德而言。

②守死善道:即守道、死道、善道。道,传统的仁义道德。

③居:止,停留。

④见:同“现”,出来为国家做事。

【译】

孔子说:“深信传统的仁义道德而喜欢学习它,坚持以仁义道德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决心为维护仁义道德而死,把宣传推广仁义道德作为人生最大乐趣。危机四伏的国家不要进去,内乱不已的国家不要停留。当国家崇尚仁义道德的时候,就要出来为国家做事,否则,就应当隐居起来。国家崇尚仁义道德时,你既贫穷又没有地位,是可耻的。国家丧失仁义道德时,你既富裕又有地位,也是可耻的。”

§105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

【注】

①史鱼:名鰌(音丘),字子鱼,卫大夫。

②矢:箭,比喻正直,不畏强暴。

③蘧(音渠)伯玉:名瑗,卫之贤大夫。

④仕:事,为国家做事。

⑤怀:藏。可卷而怀之,以席子为喻,用之则展其材,舍之则藏。孔子称赞蘧伯玉是非分明,不贪富贵,不事无道之君,不与贪官污吏为伍。

【译】

孔子说:“正直啊史鱼!国家崇尚仁义道德时,耿直得像支箭;国家丧失仁义道德时,也耿直得像支箭。蘧伯玉真是品行高尚的人啊!国家崇尚仁义道德时,就出来为国家做事;国家丧失仁义道德时,就把自己的才干像席子那样卷起来藏好。”

§106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注】

①令色:伪善的脸色。

②足恭:毕恭毕敬。

③左丘明:鲁国史官,据传《春秋左氏传》为其所著。

④匿怨:隐忍内心的怨恨。

⑤友:结交。

【译】

孔子说:“满口甜言蜜语,满脸笑容可掬,浑身上下毕恭毕敬,左丘明把这些虚伪的做法看作是可耻的,我也把这些虚伪的做法看作是可耻的。隐忍内心的怨恨而故意与对方结交,左丘明认为这种做法是可耻的,我也认为这种做法是可耻的。”

§10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译】

孔子说:“品行高尚的人认为,所说的如果超出所能做到的,是可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