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翦攻打楚国要60万大军

王翦攻打楚国要60万大军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头一年打败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大喜事。秦始皇听了周青臣的颂扬,心里甜滋滋的,他连连点头夸周青臣道:“说得好!说得好!”淳于越又一次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心里有些厌烦。秦始皇觉得事情确实是这样,如果听任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到处宣扬旧制度,的确会妨碍他的统治。焚书的命令发布以后,各郡各县的官吏不敢怠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但都不是秦军对手,马上被秦军打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要把太子丹拿住方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谋士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省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派王翦的儿子王贲带兵十万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于是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便排山倒海一般地冲杀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后,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他的儿子王贲接替他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下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了,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其他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吞并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里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就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这给了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头一年打败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大喜事。文武官员全都出席了。有七十个在学术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参加这次宴会。宴会进行当中,博士的领袖周青臣举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他说:“早先秦国的疆域不到一千里,依赖陛下英明,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赶走了蛮人和夷人。如今凡是太阳月亮照得到的地方,全都服从陛下的统治了。陛下废除了分封,设立郡县制度,从此免除了战争的祸患,使得天下人人都能过着安乐的日子。这样的太平盛世,必定能代代相传,直到千秋万世。陛下的威德,真是上古的那些三皇五帝也望尘莫及啊!”

秦始皇听了周青臣的颂扬,心里甜滋滋的,他连连点头夸周青臣道:“说得好!说得好!”可是这一番颂扬却触怒了另一些满脑子旧思想的博士们。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他听周青臣说分封制不好,郡县制好,心里十分难过,赶快往前走几步,急急忙忙地对秦始皇说:“陛下!我听别人说,殷周两国的国王传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像众星拱月那样护卫中央朝廷,那个制度本来就好得很。如今陛下统一了中原,子弟毫无地位和实权,将来万一出个像当年齐国田常那样谋篡王位的乱臣贼子,又有谁能挽救得了那种局面呢?我听老一辈的人说过,事情不照老规矩办而想要长久,根本就不可能。现在周青臣又当面奉承陛下,加重陛下的过错,我看他不是忠臣,陛下还是应当重新考虑关于分封子弟的事情才好!”淳于越又一次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心里有些厌烦。他叫大家再议论议论,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这时候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反对淳于越的谬论,他对秦始皇说:“古今时代不同,情况已经随着时代改变了,我们决不能再拿古代的制度到今天来实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法令已经统一,老百姓应当努力种田做工,读书人应当努力学习现行的法令制度。可是如今还有那么一些读书人,总是死抱着老一套的东西不肯放弃,老是根据过去古书上的记载来攻击当前的政治制度,这对于陛下的统治是很不利的,必须予以严厉禁止。我建议:史官所藏的图书,凡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拿来烧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诗经》《尚书》,而是私家收藏的这一类书籍,一律焚烧掉,从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

秦始皇觉得事情确实是这样,如果听任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到处宣扬旧制度,的确会妨碍他的统治。于是他决定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焚书的具体办法是:除了那些讲医药、占卜、种树一类的书以外,凡不是秦国史官所记的历史书,不是官藏而是民间所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在命令下达的三十天之内,都要缴到地方官那里去焚毁。以后还有偷偷谈论古书内容的,处死刑;借古时候的道理攻击当前政治的,都要处死;官吏知情不告发的,判处同样的罪;命令到达后三十天内不烧毁书籍的,在脸上刺字后罚去做四年长城的苦工;凡有愿意学习法令的人,只许跟着官吏去学,不许偷偷地照着旧时代的古书去学。

焚书的命令发布以后,各郡各县的官吏不敢怠慢,都立即严格地遵照命令去执行。他们派出许多士兵和办事的差役,到老百姓那里挨家挨户收缴书籍。在很短的时间内,到处都出现了焚书的熊熊烈火。焚烧那些刻写在竹木简上的古代书籍,使得中国的文化事业遭受了一次浩劫。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记载着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书籍,凡是收缴上来的,差不多全都给烧光了。秦朝以外的许多历史事实和学术思想情况从此失传。

秦始皇下令焚书,使得许多读书人都非常反感,不仅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反对秦始皇的暴行,连一些朝廷里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博士,也都在暗地里议论,说秦始皇这样压制舆论、摧残文化,做得太过分了。

焚书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有两个替秦始皇求不死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偷偷地议论说:“秦始皇这个人十分残暴,自信心太强。他在灭亡六国统一中原以后,自认为是自古以来最了不起的一个君主了。他专靠残酷的刑罚来统治天下,大臣们谁也不敢对他说真话,他对谁也不信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由他自己亲自来决定。像他这样贪图权势的人,咱们还是不要为他求仙问药的好。”他们两个人商量好以后,就偷偷地带着从秦始皇那里领来的钱财逃走了。

秦始皇听说读书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侯生、卢生还居然逃走了,十分生气,决定要狠狠地惩治他们。

于是秦始皇下了一道命令,叫御史大夫去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被抓去审问的人,受不了残酷的刑罚,为了给自己开脱,就一个一个地攀连其他的人,攀来攀去,一下子查出四百六十多个方士和儒生犯有嫌疑。秦始皇一怒之下,也不详细审问和查证核实,就叫人在咸阳城外挖个大坑,把他们全部给活埋了。其实四百六十多个人当中,真正反对秦始皇的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含冤死去的。这是秦始皇对读书人的残暴屠杀。

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想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但是他的做法太残暴了。焚书,毁灭了秦朝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此以后,秦朝宫廷里真正有学问的人大大减少,而那些专会阿谀奉承、欺上瞒下的奸贼,如赵高之流,逐渐成了秦始皇身边的重要人物,秦朝开始走下坡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