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楚国重视人才培养

楚国重视人才培养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楚国科技成就的取得也依赖于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利用。与中原诸国相比,楚国的优势之一是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加上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综上所述,楚国在春秋战国时的崛起与强大,决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楚国重视人才培养_科学历史文化

三、楚国重视人才培养、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楚国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之一。春秋以后,楚国建立起贵族政治体制,进而创立县制,并且使官制、军制、法律制、赋税制得到完善和革新,从而促进了王权的强化。楚国贵族在思想上教育国民,组织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来加强楚国的实力。楚国的国君贤愚不等,较有作为的国君,举事必以社稷为重,较为平庸的楚君,也不敢做辱国之事,他们都继承其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在《左传》一书中就有多处记载。例如:

“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溃’。”

“不糓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多矣……”

“楚子闻之,使杨豚尹宜告子庚曰:‘不糓即位,于今五年,师徒不出,人其以不糓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正是由于楚人记取先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牢记先辈们“民生在勤,勤则不溃”的教训,使得楚国从一小部族,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此外,楚国科技成就的取得也依赖于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利用。与中原诸国相比,楚国的优势之一是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加上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淮南子·兵略训》所指出的“昔者楚人地南卷沅湘,西包巴蜀,东裹郯淮,颖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山高寻云,豀肆无景,地形便利,卒民勇敢。”楚地多山,盛产木、漆、矿藏;楚地多平原,江汉平原与洞庭平原连成一片,土地肥沃,这些就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例如:楚人利用盛产生漆的优势,创造了光辉的“漆器文化”,不仅发展了漆器制作技术,也带动了雕刻、绘画、兵器等方面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与中原各国相比,楚人使用金属货币的时间要晚一些,到春秋战国之际,楚人利用所拥有的丰富的黄金资源,首先创造了我国第一种金币——郢爰。郢爰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大宗商业贸易的开展,也促进了黄金的开采、熔炼、加工及黄金的称量等多方面科技的发展。

春秋时期,江汉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是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屈家岭文化中,已发现大量的稻谷壳,这些稻谷壳是粳稻的谷壳。这些出土材料表明,江汉流域自古就是稻谷的产地。江汉平原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是水产丰富、景色秀丽的鱼米之乡。《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的“火耕而水耨”,是楚地人们耕作种稼的方式。《汉书·地理志下》中有一段描述:“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所谓“火耕水耨”,《礼记·月令》解释说:“是月也,上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郑玄注曰:薙,谓迫地芟草也,此谓欲稼莱地先薙其草,草干烧之。至此月,大雨流水潦蓄于其中,则草死不复生,而地美可稼也。”这就是说,耕种时烧薙其草,将草灰当作肥料使用。当夏季酷暑之时,利用大雨以杀死杂草,这样就可以“粪田畴”,“美土疆”。楚地人们应地制宜,利用自身水网密布、湖泊纵横的地理优势,实行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另外,楚国利用自己冶金业的优势,将生产的铁器和相当数量的铜器制成生产工具并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大大地推动了楚国农业的发展。而农业是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楚国农业的发展又与青铜业、冶铁业和其他手工业互相促进,在春秋时代都有了迅速的大发展。

综上所述,楚国在春秋战国时的崛起与强大,决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现象是当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好证明。

参考文献

[1]华觉明.中国冶金史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2]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83

[3]袁运开,周瀚光.中国科学思想史.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

[4]申先甲.中国春秋战国科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