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汉乐府与五言诗

两汉乐府与五言诗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两汉对外曾多次与匈奴展开大规模的战争,终于迫使匈奴向西迁徙,解除了汉民族北面的最大威胁。值得注意的是,采集民歌的工作虽然终止,而现存汉乐府中有很多东汉民歌,尤其在《相和歌》与《清商曲》内。两汉除乐府诗外,还有不少民歌被保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到东汉时期,文人在乐府诗和民歌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比较成熟的五言诗。

公元前256年,周亡。公元前222年,楚亡。公元前207年,秦亡。公元前202年,项羽战死,刘邦统一中国,立下了400年汉帝国的基础。就国内情况而言,除了初期由于地方贵族与中央抗衡,曾引发吴楚“七国之乱”外,往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兵灾。汉中叶之后,君主暗弱,大权先后落在外戚、官宦与权臣之手;豪强兼并,民不聊生。这引起了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兵和东汉末的黄巾起义。当时两汉对外曾多次与匈奴展开大规模的战争,终于迫使匈奴向西迁徙,解除了汉民族北面的最大威胁。这就使得两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在抢救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楚汉相争所摧残的中国传统典籍,特别是恢复儒家学说方面,西汉建立了不朽功勋。政府为此设立了太学和博士弟子员,供养了大批知识分子。两汉在经学、史学和散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两汉辞赋(大赋)风靡一时,史学成就很大,特别是司马迁的《史记》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一、两汉乐府诗及其对中国诗歌的贡献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说:“高祖归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26]这就是汉乐府的开端。但汉乐府在汉武帝以前,所注重的都是宗庙乐章。惠帝二年(公元前195年),使夏侯宽为乐府令,保管这些乐章。因为是贵族的,所以大都与周奏有关系。尽管孝高后时,班台曾输入北方的《鼓吹》,给中国旧乐添加了一点兴奋剂,然也不过是贵族的点缀品,因而此时的乐府不太重要。到了武帝时,稍有改变。《汉书》卷二十二《乐志》说:“(武帝)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八“乐府”条说:“乐府是官署之名;其官有令,有音监,有游徼。”《汉书·张放传》:“使大奴骏等四十余人,群党盛兵弩,白昼入乐府,攻射官寺。”《霍光传》:“奏昌邑王,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续汉书·律历志》:“元帝时郎中京房……知五声之音,六十律之属,上使太子太傅韦元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于乐府是也。”后人乃以乐府所采之诗,即名之曰“乐府”,误矣。曰“古乐府”,尤误。《后汉书·马廖传》言:“哀帝去府。注云:‘哀帝即位,诏罢郑卫之音,减郊祭及舞乐等数人。’是亦以乐府所肆之诗,即名之《乐府》也。”[27]其实名辞意义常变,我们也可承认“乐府”有官署与诗体两种意义。武帝以后,乐府继续了100年。在这期间民歌有所增加,贵族的乐章仍没有多少作品。到了哀帝,乐府的工作受到了一些打击,停止了乐府中采集民歌和土乐的工作,而保管贵族乐章的工作没有停止,所以东汉在这方面有不少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采集民歌的工作虽然终止,而现存汉乐府中有很多东汉民歌,尤其在《相和歌》与《清商曲》内。武帝时的民歌多因年久偶尔佚传。这些民间歌曲或贵族乐章,产生于两汉400年中者,不在少数。其篇名之可考者,占存者约三分之一。关于乐府的分类有多种分法,东汉时蔡邕论叙乐曰:“一曰《郊庙神灵》,二曰《天子享宴》,三曰《大射辟雍》,四曰《短箫铙歌》。”[28](《宋书》卷二十《乐志二》)汉明帝时乐有四品:“一曰《大予乐》,郊庙上陵之所用焉。……二曰《雅颂乐》,辟雍飨狩之所用焉。……三曰《黄门鼓吹乐》,天子宴群臣之所用焉。……其四曰《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隋书》卷十三《音乐志上》)[29]这些分类包括民间歌曲。《宋书·乐志》并无明确的分类,就所录诗乐的次序来看,大概可分为《郊庙》《燕射》《相和》《清商》《舞曲》《鼓吹》6种。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也不分类。其他如张永、荀勖、王僧虔等人的《枝录》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或另有分类,却不可考。宋代有郑樵、郭茂倩所作两种分类。郑樵分类见《通志》卷四十九《乐略一》,共有《正声》《遗声》《祀飧正声》《祀飧别声》《文武舞》五大类,每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共50余小类,因为琐碎,又不适当,故后代治乐府者都从郭茂倩。郭茂倩的分类见《乐府诗集》,他的分类相对合理,共分12类,其中一部分分若干类。具体如下:《郊庙歌辞》(汉至五代),《燕射歌辞》(晋至隋),《鼓吹曲辞》(汉至唐),《横吹曲辞》(汉至梁),《相和歌辞》(汉),《清商曲辞》(晋至隋),《舞曲歌辞》(汉至隋),《琴曲歌辞》(唐虞至隋唐),《杂曲歌辞》(汉至唐),《近代曲辞》(隋唐),《杂歌谣辞》(唐虞至隋唐),《新乐府辞》(唐)。它是过去分类中比较合理、最流行的一种。后来人们加以修改、删并,删去伪托的《琴曲》和《杂曲》及重复的《近代曲》,删去不入乐的《杂歌谣》及《新乐府》,只剩8类。这8类中《相和》与《清商》分类也有点错误如依《乐府集》所载,《清商》见存者始于晋,汉辞已亡佚了;《相和》中一部分实际是汉《清商》。梁启超是第一个发现此错误的。

两汉除乐府诗外,还有不少民歌被保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到东汉时期,文人在乐府诗和民歌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比较成熟的五言诗。学者们认为,“辞赋”的干扰,使得汉乐府诗没有成为一代文学的主流,也没有达到顶峰,但在我国的诗歌史上,汉乐府较《诗经》前进了许多。汉代诗歌在体式和技巧方面的主要贡献,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使得五言诗正式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为魏晋南北朝所取用,成为我国诗歌的重要体裁之一。五言比四言更富有表现力,而且流传下来的许多名篇,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语言与当代人民的生活更加接近。除五言外,也偶有七言诗出现,多混杂在杂言诗之内,但在当时的民歌和文人所写的诗篇中并不多见,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式,只是处于萌芽时期。尽管如此,两汉仍然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