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雨,年年下;人,年年听。蒋捷的这首词分述了少年、壮年与老年倾听雨声的不同感受,揭示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感悟。“僧庐”即僧房,是词人此时听雨的地点。在僧庐下听雨的词人,似乎已悟到禅家万事皆空之境界。这首《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线索,倾诉词人少年、壮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生命短促,转瞬之间由少年而壮年、由壮年而衰老。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①断雁:离群孤雁。

②僧庐:僧房。

③星星:形容头发花白。

④情:一作“凭”。

【经典原意】

青春少年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尽情欢乐,蜜意柔情。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当代阐释】

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进士,宋亡隐居太湖中竹山,人称竹山先生。元大德年间,有人举荐他做官,他不肯去,抱节以终。

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最易怀旧,更何况蒋捷一生经历复杂,有少年时的追欢逐乐和青年时的夫妻情深、家庭和美(“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贺新郎·兵后寓吴》),亦有漂泊异乡的辛酸与国破家亡的痛苦。痛定思痛,值得回忆的往事很多,可是词人只撷取了生命中听雨的几个片段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雨是自然界最平常的景观。雨,年年下;人,年年听。但是,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生活际遇,听雨的感受自是相异,正是“年年岁岁雨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蒋捷的这首词分述了少年、壮年与老年倾听雨声的不同感受,揭示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感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少年时代青春烂漫、无忧无虑,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节。风流倜傥的年轻词人在充满欢歌笑语的歌楼上听雨,此时楼外雨声潺潺,楼内红烛帐暖,他心中自是惬意无比。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树叶颇有“疏雨滴梧桐”之韵致,节奏轻快舒缓,完全成为词人欢快生活的音乐伴奏。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欢乐的少年生活却是如此短暂,词人转眼步入了颠沛流离的壮年时期。他不得不为了全家的生存、为了个人的前程到处奔波,成为浪迹天涯的游子。站在一叶漂泊的小舟中,面对着浩淼无际的江面,词人又听雨声,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雨声依旧,然而景随情迁,“此雨”已非“彼雨”,词人亦非当年潇洒少年。“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更是渲染了这一凄凉氛围。云低天暗,一只失群的大雁在西风中哀鸣。词人也像这只孤独的大雁一般,遭逢着凄风苦雨,一时之间竟不知身归何处。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僧庐”即僧房,是词人此时听雨的地点。“鬓已星星也”则点明词人现在已是头发斑白的年纪。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之后,反而一切都归于平静。无论是年少时的追欢买笑,还是中年时期的漂泊劳碌,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在僧庐下听雨的词人,似乎已悟到禅家万事皆空之境界。此种心境,再听雨声,反而做到心如止水、无动于衷,所以是“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线索,倾诉词人少年、壮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阅历之人读之,皆会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受。生命短促,转瞬之间由少年而壮年、由壮年而衰老。岁月的流逝是如此无情,然而雨声依旧,它不会因人生的变迁而改变,大自然有其固有的存在模式。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始终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人类作为情感的载体,可以跨越时空达到感情的共鸣。词人与作为读者的我们虽然相隔数百年,却有着相似的生命体验。所以岁月无情、雨声依旧而生命却是永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