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周中后期与东方

西周中后期与东方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周中后期,姬周民族对周边民族总的策略是在分化、融合、教化的前提下,遵奉“先王耀德不观兵”的怀柔原则,但因为周边民族大多是游牧民族,在生活方式方面与姬周民族存在着天然的对立与冲突。西周中期及至末期,东南方夷族与周人的冲突不断升级。由上述可见,周人与东南夷族与西北戎狄的战争一直不断,但周人的主导思想是怀柔,总体的策略是通过承认其属于“荒服”进行维系羁縻。

二、西周中后期与东方、西北方民族的关系和民族政策

西周中后期,姬周民族对周边民族总的策略是在分化、融合、教化的前提下,遵奉“先王耀德不观兵”的怀柔原则,但因为周边民族大多是游牧民族,在生活方式方面与姬周民族存在着天然的对立与冲突。因此遇有周室内部政治上的波动,或民族政策上的变动,他们与周人的战争一触即发。这一时期的战争中,周人总是处于被动防御,时而也有主动出击,但也是克敌即还,从不侵人之国,居而有之。这当然与当时周人的军事实力消长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其怀柔的民族政策所致。

西周中期及至末期,东南方夷族与周人的冲突不断升级。从昭王、穆王到宣王时代,淮夷及南国之楚人等常侵入周境,战火甚至烧至东都洛邑。见于传世文献和出土铭文的战争主要有以下几次:1.昭王伐虎方。事见昭王时器铭《中方鼎铭》:“隹(唯)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先省南国贯行……”杨宽先生认为:铭文中的“虎方”当即春秋时代之夷虎,即《水经注》肥水流域的死虎塘、死虎亭一带,在今安徽长丰南[4]。也有学者认为虎方在汉水附近。2.昭王南征楚国。此事见于《左传》、《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及出土鼎铭,文献多载,此不具论。3.穆王伐淮夷和东国,伐扬越至九江。4.懿王时代南夷入侵,周人反击,战胜。5.厉王时淮夷入侵,周人反击,胜之。6.宣王朝淮夷、楚人入侵,周人抗击,先小胜而后大败,以至“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

周朝西北方的戎狄,主要是鬼方与西戎,他们对周人的侵扰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康王时,西面的鬼方就曾与周人发生战争。周穆王因戎狄不贡,西征犬戎,事见《国语·周语》。厉王和宣王朝“戎狄寇掠,用入犬丘,杀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5]。“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王乃招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却”[6]

由上述可见,周人与东南夷族与西北戎狄的战争一直不断,但周人的主导思想是怀柔,总体的策略是通过承认其属于“荒服”进行维系羁縻。究其实,这种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缺乏必要的保障,加之游牧生活方式与农耕文明本身存在着根本冲突:戎族游牧之部主要以劫掠财物甚至人口来满足生存所需,因此入侵成周伊洛流域及镐京周围富庶地区成为东南和西北异族的生存必需。这样一来,无论如何,战争在所难免。如果说周初的战争主要是周人征服以殷商为主的族群的战争,带有主动性,那么,西周中后期的战争则主要是周人因周边民族的入侵而被迫应战,带有被动防御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