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刻纂图互注经子

宋刻纂图互注经子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刻经、子,有“纂图互注重言重意”标题者,大都出于坊刻,以供士人帖括之用。经有南宋刻巾箱本《纂图附释音重言重意互注周易》九卷,《略例》一卷,见《森志》。〕《纂图附释音重意重言互注尚书》十三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二。〕宋巾箱本《纂图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礼郑注》十二卷,见《森志》。〕《纂图互注文中子》十卷,见《吴跋》、〔宋本,与前《纂图互注老子》同。

宋刻经、子,有“纂图互注重言重意”标题者,大都出于坊刻,以供士人帖括之用。经有南宋刻巾箱本《纂图附释音重言重意互注周易》九卷,《略例》一卷,见《森志》。〔云半叶九行,行十七字,注双行,行十八字,长三寸一分,幅二寸。〕《纂图附释音重意重言互注尚书》十三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二。〔云麻沙本,阙笔至惇字止,乃光宗时刊。〕婺州本《点校重言重意互注尚书》十三卷,见《陈跋》、《瞿目》、〔云卷止四寸,宽不及三寸。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匡、恒、慎、敦等字皆阙笔。〕《黄书录》。〔云上有“彭城楚殷氏读书记”印,知是虞山故物。又有“传家一卷帝王书”小圆印,亦若专为《尚书》设者,是一奇也。〕《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尚书》十三卷,见《缪续记》。〔云半叶十行,行大字十九,小字二十四,高六寸六分,广四寸二分,白口双边。〕《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一、《陈跋》、〔云每叶十二行,行十八字。德辉按:当作每叶二十行。〕《黄续记》、〔云宋刊本。〕杨录。〔云半叶十行,行大十八字,小二十四字。士礼居旧藏本残三卷。〕宋麻沙坊本《附释音纂图重言重意互注毛诗》〔德辉按:兼刻《笺》。〕二十卷,附《毛诗举要图》、《毛诗篇目》,见《张志》。〔云传、笺释文俱双行小字,每叶二十四行,行大字二十一,小字二十五。〕《京本附释音纂图互注重言重意周礼十二卷,见《天禄琳琅》一、《吴跋》、《陈跋》、《黄记》、《瞿目》、《陆续跋》。〔跋有二部,一云宋刊巾箱本,每叶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一云每叶二十四行,每行大字二十一,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宋巾箱本《纂图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礼郑注》十二卷,见《森志》。〔云半叶九行,行十七字,或十五六字,注双行,十八字。长三寸一分,幅二寸。〕《京本点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礼记》二十卷,见《森志》、《杨谱》。〔《谱》载:半叶十一行,每行大字十九字,小注双行。长三寸半,宽二寸半。〕《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礼记》二十册,见《丁志》。〔云宋刊本,存卷九玉藻、明堂位,卷十丧服小记、大传、少仪,两卷。〕南宋麻沙本《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礼记举要图》一卷,见《陆志》。〔云每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郑注下附陆氏释文,释文之后为重言重意。“让”字阙笔,盖孝宗时刊本也。〕《京本纂图附音重言重意互注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一、陈编《廉石居记》、〔云序后有“绍定庚寅垂裕堂刊”。〕《莫录》。〔云南宋本,半叶十一行,行大二十字,小二十一字〔小字双行〕。〕《监本纂图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见《丁志》。〔云附释文,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夹注小字,行二十四字。中有重言重意似句互注诸例,俱加方围。〕《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二十卷,见《杨谱》。〔《谱》载: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行二十四五字。〕子有《纂图互注荀子》二十卷,见《天禄琳琅》二、〔云标题为纂图互注,书中于倞注外又加重意重言互注诸例。〕《孙记》、〔云宋版,重意重言俱用墨盖子别出,每叶二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吴跋》、〔云元版,每叶二十二行,每行大字二十一,小字二十五。〕《陆志》、《陆续跋》。〔云行款字数皆与《互注重言重意道德经》同。德辉按:《续跋》宋椠本《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字,宋景定刊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见《孙记》、〔云重意重言互注俱用墨盖子别出,黑口版,每叶二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瞿目》、〔云元刊本。〕《丁志》、〔云元刊本,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森志》、〔云明代覆元刊本,每半版十一行,行二十一字,注二十五字。凡重言重意互注,皆以白字为识别。〕《陆志》、《陆续跋》。《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二卷,见《孙记》、〔云宋版,卷中有重意重言互注,用墨盖子别之。黑口版,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吴跋》、〔云宋本,每叶二十四行,每行大字二十,小字二十三。德辉按:此别一宋刻,故与《孙记》不同。〕《瞿目》、〔云元刊本,书中句字与经籍相合者,标出之为互注。〕《莫录》、〔云巾箱本,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德辉按:此又别一元刊本。〕《陆志》、《陆续跋》。〔云宋椠本,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字,宋景定刊本。其书先河上公注,次解,“解曰”二字以黑质白章小字别之。次互注,“互注”二字以黑质白章小字别之。次音释,以圜围之。次重言重意,以黑质白章大字别之。音切皆本陆氏释文而不全录。所称“解曰”者,不著作者姓名。遍考各注,乃知出林希逸《鬳斋老子口义》。〕《纂图互注南华真经》十卷,见《天禄琳琅》二、《孙记》、〔云宋版,重意重言互注俱用墨盖子别出,黑口版,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陆德明音义。〕《瞿目》、〔云元刊本,附刻陆氏音义于注中。〕《丁志》、〔云元刊本,盖宋时麻沙本而元代重刻之。〕《陆志》、《森志》。〔云明初依闽中元版重雕,重言重意附释音,每半板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纂图互注列子冲虚至德真经》八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五、〔云建阳麻沙本。〕《孙记》。〔同前。〕《纂图互注文中子》十卷,见《吴跋》、〔宋本,与前《纂图互注老子》同。〕《孙记》。〔同前。云:“自《老子》以下巾箱本六子,皆南宋坊间所刻。据《法言》序后木印,纂图互注监本大字止有四子。后改巾箱本,又添入重言重意,暨《列子》、《中说》,共为六子。此册六子犹全。”〕大抵经有七而子则四。〔《四库全书提要·子杂家存目》,《五子纂图互注》四十二卷,云:“宋龚士卨编,是书于《老子》用河上公注,凡二卷。于《庄子》用郭象注,附以陆德明音义,凡十卷。于《荀子》用杨倞注,凡十卷。于《扬子法言》用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司马光五家注,凡十卷。于《文中子中说》用阮逸注,凡十卷。每种前各有图,而于原注之中增以互注,多引五经四书及诸子习见之语,未能有所发明。其于《文中子》则并无互注,体例殊未画一。”德辉按:《文中子》为后加,故体例独异。〕《仪礼》、《孟子》非场屋所用,故置之。老、庄、荀、扬外,加入《列子》、《文中子》,亦出当时坊估重刻之杂凑,非原有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