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构思相关的

与构思相关的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勰这段话首先让我们明白,构思是一种精神活动,是诗人援笔之前的主观行为。其次,构思是要依赖跨越时空的想象的。这种巧妙的构思,使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思绪的核心是情感,情感最终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草木枯萎,万物凋零,很容易引起诗人关于生命短暂和有限的联想。

构思,就是构建思路,是在精神世界中酝酿将心中之诗意付诸表达的过程,刘勰称其为神思。

《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刘勰这段话首先让我们明白,构思是一种精神活动,是诗人援笔之前的主观行为。其次,构思是要依赖跨越时空的想象的。第三,构思偶得的灵感来自作者的秉性才识,虚静的心境,深邃的思索和高度自由的内心状态。

关于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晋人陆机在专论文学创作过程的《文赋》中也有精细入微的描述:“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

可见,想象是艺术创造最主要的因素。对古诗而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所谓“神驰万里,思接千载”,就是指想象的艺术功能。

跨越空间:

李白诗以想象著称,诗人想象自己在天上的情形是“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楼。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他想象中的现实是“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草野,豺狼尽冠缨”(《古风》十九),他想象中的黄泉是“纪叟黄泉里,亦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和李白一样,李贺诗的想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压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是李贺的《梦天》诗,借助想象诗人的神思从现实世界飞到九天之上,桂花香中,得遇传说中的玉兔、蟾蜍,还有那鸾佩相鸣的仙娥。李贺的时代甚至都没有坐在飞机上向下俯瞰的经验,可诗人却想象出高天之上,望大地种种,如点点轻烟。还是李贺,还是借助于想象,他又带我们从现实进入到冥界,去感受那奇极、鬼极、冷极的气氛。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

超越时间:

想象不仅可以天上、人间、地狱,无处不在,还可以过去、现在、未来,任意遨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金陵五题》)这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这是今日对未来的期待。

想象还能造就“诗从对面飞来”的艺术效果,也就是通过想象联想对方的此情此景: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这首诗的题目中有“思家”二字,诗人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写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这种巧妙的构思,使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写诗人寻访乐声而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是杜甫著名的一首思亲之诗,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想象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绵长的深情、时空的转移和卓越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诗成为杜甫五律中最杰出的代表,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年以来望月怀人的典范。

运用想象,驾驭情感,进行构思的活动中,最微妙的是,思绪首先得落实到客观事物上,《神思篇》所谓“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思绪的核心是情感,情感最终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语言运用得好了,事物的形象就会被表现出来了。只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语言表情达意的功能是有局限的。刘勰也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成篇,半折心始。”拿起笔来的时候,好像可以尽抒胸臆了。等到写成篇了,就会感觉只表达出了心中所想的一半。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情、思、意是自由想象、天马行空的,而字字笃实的语言很难穷尽它的变化和复杂。“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智慧的古人,找到了一个简洁、完整而又诗意的表现方式,那就是把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包含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形象,就是文艺理论中所说的意象。

《橘颂》是屈原创作的文学史上最早的借物咏怀的咏物诗。诗人想表达的是苏世独立、坚忍不拔的品质,则借“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橘树形象来表达。“绿叶素荣”、“精色内白”、“纷媪宜修,姱而不丑”的是橘,也是“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的作者。

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少有借偶尔的形象表达偶然的情思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情感积淀和创作积淀,一些抽象的情感的表达已经固定在一些特定的意象上,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内在关联。比如相思之于月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李治《明月夜留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旅宿》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古诗中有太多的羁旅之客,月夜相思的作品,只因月亮能做到“天涯共此时”,把天各一方的亲人的思念和目光聚集在一处。

柳之于离情: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白居易《青门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
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郑思肖《春日登城》

只因《诗经·小雅·采薇》那个远离家乡到边关服役的士兵,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从此,柳便成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象征。

秋之于凄凉冷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秋本是个时间概念,在古诗中它成为一个特别的意象,并且与凄清冷寂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是缘于它那个季节的特定景象。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草木枯萎,万物凋零,很容易引起诗人关于生命短暂和有限的联想。在有限的生命中,还要四处漂泊,还要穷愁潦倒。在艰难苦恨中,还要一事无成,还要壮志难酬。可以想见,诗人眼中该怎样看待这个秋。

在情感内涵上与秋这一意象非常接近的还有一个时间意象,那就是日暮黄昏。秋是个一年即将结束的季节,而黄昏是个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刻。它们引发诗人的情感联想是一样的,也是古代诗人借以抒发内心感伤的一个重要形象。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曹植《赠白马王彪》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
——谢灵运《晚出西射堂》

日夕凉风起,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王粲《从军行》其五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马戴《灞上秋居》

上述所举诸例都是秋意象和黄昏意象并存的,围绕着这两个意象形成了一个表达失意、孤单、凄凉情感的特定的意象群,包括秋风、秋雨、老树、寒鸦、孤舟、残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