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研究的不足与后续课题

本研究的不足与后续课题

时间:2022-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笔者的学识与能力,以及研究材料的有限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将来在后续研究中加强。这些问题因资料的匮乏而无法加以解决,不能不说是本研究的一大缺憾。这些珍贵手稿的去向,迄今尚未发现。可惜本文未能对大陆译本与台湾译本,尤其是张译和郁译的语言特征进行比较,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弥补这一缺憾。

由于笔者的学识与能力,以及研究材料的有限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将来在后续研究中加强。

1.与三个中译本的详尽资料相比,已搜集到的关于各位译者的资料有限。尤其对郑陀、应元杰两位译者的情况了解甚少,由于对这两位译者缺乏相关的生平介绍和背景资料,二者的语言特征除了受时代语言影响之外,是否还与二者个人的语言习惯有关?二者的合作翻译究竟是如何分工的?比如,是一人主笔,另外一人润色,还是二人分割原作后同时进行,最后统一文笔使之贯穿整个译本,等等。这些问题因资料的匮乏而无法加以解决,不能不说是本研究的一大缺憾。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发现更多的新材料,更好地把握译者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的背景,以对其译本研究更加深入。

2.林语堂寄给郁达夫有关原著的两册注解,无疑对翻译研究尤其对研究作者与译者合作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这些珍贵手稿的去向,迄今尚未发现。此外,郁达夫翻译小说Moment in Peiking的前几章,曾于二战期间刊登在新加坡的《华侨周报》上,希望通过海外联络等途径能够找到当年刊登郁达夫译文这一报纸。

3.由于笔者对方言知识的了解有限,对各地方言的语言特征掌握不够,所以对各译本中带有的译者本人的方言俗语缺乏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大陆译本(郑译和郁译)和台湾译本(张译)各自所带有的地域特征情况,未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虽然大陆与台湾都使用汉语,但是汉语规范在各自的地域得到一定的发展,例如台湾汉语受古文和日文的影响较多,其表达习惯和行文规范肯定会与大陆存在不同。可惜本文未能对大陆译本与台湾译本,尤其是张译和郁译的语言特征进行比较,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弥补这一缺憾。

总之,小说Moment in Peking及其中文翻译是一个特殊的个案,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文学创作还是对翻译理论,均具有产生重大发现和对重要的理论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的必要。尤其是异语写作带来的无本回译这一新的翻译类型,本论文对之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探讨,澄清了一直以来对异语写作认识上的误区,使异语写作带来的特殊翻译现象有了最终的理论归属和说明。并且在对大量类似的创作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对无本回译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以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翻译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操作程 序。

对于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深入发掘更多相关资料的同时,加强笔者自身的理论素养与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强化对语言学知识尤其是方言知识的掌握,以更好地发现和深入分析各个不同译本所带有的译者和地域的方言特征,探讨其对翻译理论的启示。随着更多资料的发现和笔者研究的深入,希望能够有效地弥补上述资料与研究的不足,使本研究趋于更加完善。

【注释】

[1]参见赵毅衡,《名士高罗佩与他的西洋狄公案》,载《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增编版),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