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里士多德和老子何以跨时空对话

亚里士多德和老子何以跨时空对话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言甚是,因为担任公职的人定要与他人交往,成为公共团体成员。理智德性由教育产生,经时间考验。道德德性则由习惯养成,既不出乎自然,也非反乎自然。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您认为“无为”不仅可以治国,而且可以治心!请问为什么“无为”比“有为”更重要?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时空穿梭者

我们刚才由“天道”谈到“国家”。二位似乎都认为由圣贤治理的小国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国家。请问为国家服务的过程中,能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吗?

亚里士多德

毕阿斯(Вίαντος)曾说“公共职务显示人品”。所言甚是,因为担任公职的人定要与他人交往,成为公共团体成员。(《尼各马可伦理学》1130a

时空穿梭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品在担任公职中可以塑造,老子您同意吗?

老子

有道德的人不刻意培养道德,所以处处流露出素养;没有道德的人,刻意留心道德,所以时时缺乏品质。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帛·第三十八章》)

时空穿梭者

看来一方面两位都承认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就如何培养高尚品质又有不同看法。老子,请问您觉得加强个人修养有技巧吗?

老子

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帛·第六十七章》)

时空穿梭者

为什么慈、俭、不为先是个人修养的法宝呢?

老子

心中有爱,才能勇敢;为人勤俭,才能广博;甘为人后,才能长久。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帛·第六十七章》)

时空穿梭者

那您认为慈、俭和不为先,哪个才是最重要的品质呢?

老子

发自内心的爱是修养的终极目标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帛·第六十七章》)

时空穿梭者

那么您觉得当代人具有这些品质吗?

老子

当代人放弃了根本性的慈、俭、后,而急功近利地追求表象的品质,是不对的。

今舍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帛·第六十七章》)

时空穿梭者

亚里士多德,您怎么看?

亚里士多德

凡人之技艺、探索、实践与抉择,均在至善。(《尼各马可伦理学》1094a政治学的目的在于至善。(《尼各马可伦理学》1094b但年轻人不适于学习政治学。他们的生活与欲望受感情主宰,与不能自制的人相仿。所以对他们而言,知道等于不知道。(《尼各马可伦理学》1095a

时空穿梭者

亚里士多德,现在的年轻人经历丰富,信息多元,您尽可畅谈“至善”之学。请问,修养是天生的吗?

老子

善于跑步的人,根本没有足印;善于演讲的人,说话没有瑕疵;善于计算的人,根本不用工具;善于锁门的人,没有钥匙别人根本敲不开;善于打结的人,别人怎么也打不开。

善行者无达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帛·第二十七章》)

时空穿梭者

这么说起来,有德性的人,我们都是后天学不会的咯?亚里士多德,请问您怎么看?

亚里士多德

德性分两种: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由教育产生,经时间考验。道德德性则由习惯养成,既不出乎自然,也非反乎自然。自然馈赠的能力虽以潜能形式获得,但德性需先运用,才能获得。(《尼各马可伦理学》1103a能力是自然赋予的,善恶则并非自然的。(《尼各马可伦理学》1106a

时空穿梭者

亚里士多德的话,让我这个平凡的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老子

虽然人的禀赋是有差异的,但是只要树立了好的榜样,人人可以做尧舜,万物都可以有用,我们平凡人能够一同被带入好的生活之中。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曳明。(《帛·第二十七章》)

时空穿梭者

那么,人应当过怎么样的生活呢?

亚里士多德

生活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最流行的享受的生活,另一种是政治生活,第三种是思辨的生活。(《尼各马可伦理学》1095b

时空穿梭者

那么请问声色犬马的生活、参与政治活动的生活和个人沉思的生活,哪种是您认为最好、最幸福、最有修养的生活呢?

亚里士多德

一般的人明显过着奴性的、动物性的生活。尚名誉、乐社交的人认为荣誉就是幸福,就是政治生活的目的。此见甚为肤浅。因为荣誉由人授予,而非不易被夺之物。(《尼各马可伦理学》1095b

时空穿梭者

这么看来,前两种生活只是表象,并没有深入精神层面。

亚里士多德

实现幸福的活动是思辨。首先,思辨是最高等的实现活动。其次,它比其他活动都更持久。第三,符合智慧的活动是所有实现活动最令人快乐的。第四,思辨是自足的。第五,思辨受人喜爱仅因其自身的原因。第六,幸福中包含闲暇。(《尼各马可伦理学》1177a-1177b

时空穿梭者

因此您认为最高贵生活是思辨的生活,是自省的活动。请问老子,您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吗?

老子

能否保持精神与肉体的统一?能否保持像婴儿一样温顺而有生命力?能否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能否不主观臆断而治理国家?能否像上天一样宽容处事?能否顺从自然发展的规律行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王·第十章》)

时空穿梭者

这些问题都是重要的思辨内容,看来二位的看法相当一致。那么为了培养思辨的生活,我们究竟应该积极实践还是努力静观呢?

亚里士多德

倘若幸福应通过努力获得,而非通过运气获得,那么我们应当认为努力就是获得幸福的方式。(《尼各马可伦理学》1099b

时空穿梭者

亚里士多德说要靠实践,那老子您认为呢?

老子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王·第六十三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王·第六十四章》)

时空穿梭者

看来二位观点并不相同。老子,您认为“无为”不仅可以治国,而且可以治心!请问为什么“无为”比“有为”更重要?

老子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帛·第三十八章》)

时空穿梭者

看来事物通过比较才有真知。您将德、仁、义、礼进行比较。这么看来,您对修养的标准有两个,即客观行动和主观态度两方面咯。有德的人没有特别的目的和行动;仁爱的人没有目的,但会刻意去做些事;知义的人带着具体的动机来故意行事。最差劲的是刻板守礼,做表面文章的人。因为即使没有人响应讲究礼仪的人,他们还要硬来。

老子

有德优于怀仁,怀仁优于知义,知义优于守礼。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帛·第三十八章》)

时空穿梭者

用道的标准来衡量,只做表面文章的礼仪确实毫无忠信、愚蠢之极。

老子

应该舍弃浮夸的礼仪,而遵循有道的德行。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帛·第三十八章》)

时空穿梭者

所以,似乎二位修行的方法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