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子孔子对话出自哪里

老子孔子对话出自哪里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一个人的本事,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来即可,别人看在眼里,自然心知肚明。那天孔子到了楚国,为了显示对老子的尊重和自己从师的诚意,刚刚进入楚国的境内,孔子就下车步行了。所有人都很看好他,因为在这个组里,杨密的资历最深,而且这个项目他出的力也最多。天不言其高人自知之,地不扬其厚人自明之。

8.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一个人的本事,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来即可,别人看在眼里,自然心知肚明。相反,如果过于狂妄,反而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柄。人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一个人如果越想表现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往往就是从侧面表明他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的缺乏。要知道,过度地表现自己,这无异于“掩耳盗铃”——骗得了自己,骗不过别人。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喜欢言过其实和自负狂妄的人的。如果一个人过于自负和狂妄,那么很多时候,即使他真的有本事,只怕别人也不会愿意相信他。

不论是古代的名人,还是现代的名人,没有哪一个不是谦虚和温和的,他们做人做事不狂妄不夸张,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向世人展现着自身的魅力。

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就足以见得这两位圣贤的高风亮节。

有一次,孔子要去楚国,他早已听说了老子的大名,老子精通礼法,于是他决定向老子请教。那天孔子到了楚国,为了显示对老子的尊重和自己从师的诚意,刚刚进入楚国的境内,孔子就下车步行了。当时孔子早已名扬天下,誉满诸侯,但他还是像一个好学的稚子一般,下车步行前往,以示自己对老子的尊重。而老子呢,听说鼎鼎大名的孔子要来向他请教礼法,于是在孔子来的那天,早早的就在路上迎接了。两个国学大师,两位饱学的大师,相见恨晚,不住地诉说着仰慕之情,并开怀畅谈,谈论自己对于国家局势的看法,对于礼法的看法。

如此大师,都能够谦虚待人,虚怀若谷,那么今时今日,我们这些只取得了一点点成就或是还没有取得成就的凡夫俗子,又有什么资格卖弄自己那点可怜的成绩呢?这样的人,不会得到人们羡慕的眼光,相反的,真正的大家反而看出了你的浅薄。如此的虚荣不过是贻笑大方罢了。

杨密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他总是希望别人羡慕他,所以取得一点点成就,就非要弄得路人尽皆知才满意。有一次,他为公司签订了一份大额合同,这个合同将会给他所在的公司赢得几百万的收益。为了奖励他们这组人的成绩,经理不仅给他们发了奖金,还决定从他们这组人中挑一个人做他的助理。

所有人都很看好他,因为在这个组里,杨密的资历最深,而且这个项目他出的力也最多。但是,任命书下来,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被任命的不是杨密,而是他们组里那个“木头”——海涛。杨密实在不服气,于是他找经理谈,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太爱慕虚荣,做人就应该像海涛一样,安安分分,勤勤恳恳。

原来,当他问经理为什么晋升海涛时,经理很平静地告诉他,因为他太爱宣扬,他总是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正是他的这种张扬,使他少了一个领导者该有的内涵和稳重。其实经理没有说的,是他总是不能保守机密,他会把掌握机密当作炫耀的资本,升他后,难保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小心”就把公司的机密泄露了。而且,海涛的能力,经理早就看在眼里,他虽然话不多,但是说出来的建议,都是很有实际用途的,而且他的观点,有时候会帮助同事打开一个新的视觉。这才是一个领导者该有的风范,有才却不张扬。

天不言其高人自知之,地不扬其厚人自明之。中国人向来崇尚低调,即使取得再大的成就,也不会忘乎所以。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主张张扬个性,所以很多人误解了张扬的定义。他们忽视了,即使是张扬个性,也不能过度这个真理。

当你觉得某件事想要宣扬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真的值得你自豪吗,真的必需要诏告天下吗?也许这“多此一想”,你就觉得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人家知道了也就知道了,不用自己去大肆宣传。

当你的虚荣心作祟时,请告诉自己,一个真正有内涵的人,绝不会做那么浅薄的事儿。如此一想,你一定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浅薄之人吧,虚荣心自然也就退了大半了。

当我们因为取得一些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夸夸其谈时,往往会招致别人的反感。过度的“表现欲”和“虚荣心”,是一种恶劣的情绪,它潜伏在人的思维里,当其表现出来的时候,是不被接受的。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这种情绪来袭,在控制好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我们若能变得谦恭起来,岂不也是取得了人生的一大进步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