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米远的前方

十米远的前方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疲惫与挣扎的年代:以希望开始,以绝望收场。我不再想如青春年少那般奢谈未来,也许我更关注十米远的前方,那是与我有关的东西。虚拟的飞翔远远赶不上真实的行走。捷克作家克里玛曾说:“希望可以被看作人们用来躲避意识到的结局的徒劳尝试,看作反抗无时间性的短暂努力,看作压过宇宙的沉默的绝望企图。”其实,克里玛老兄没有意识到,希望不仅仅是对抗死亡的方式,它更是存在者对于绽放的一种渴望。

终于有一些秋天的感觉了,当你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其实一切已经不可逆转,包括记忆。这个假期一直在沉睡中度过,这些年了,我总是认为自己可以连续地睡上二十个小时。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疲惫与挣扎的年代:以希望开始,以绝望收场。中年人的最大敌人就是发自内心的时时涌现的绝望感。第一周的课上间或与学生们谈起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影片。其实,那也是与缅怀希望有关,成长的岁月就是一个逐渐习惯希望在眼前枯萎的时光。也许每个人的内心最初都有一个无形的希望的翅膀,只是有些翅膀在后来的岁月中折断了,而有些希望一直顽强地振翅,那是无形的制度之墙无法摧毁的,那双翅膀注定是要飞翔的,因为他的灵魂是自由的,即便是在冰冷的岁月。凡是不能被时间摧毁的,就是永恒!

中年了,我不再去在意那些宏大的乌托邦叙事,而更喜欢关注我视力所及的那些小事。一次与学生在校门外的小酒馆喝酒,提到了坚持的话题,其中心意思就是:一个人能坚持多久。我真的说不好自己能坚持多久,但也无数次在内心里要求自己挺住。后来我所感兴趣的问题是:挺住意味着什么?是希望通过岁月的风吹去那些遮蔽生命的一些约束条件吗?当把个体生命的绽放寄托于时间的时候,其实暗示了生命中那些无法根治的些许无奈。通过时间获得澄明,也许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最大安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它所道说的秘密无非是:绽放与静美是一种内在的需求。遗憾的是,我们很难体会到绽放,也无处安放一颗伤痕累累的内心。中年的光景就是谙熟了生命的某些征兆:绽放也许在本意上是不需要观众的,也不需要时间来作证,它的特点就是寂寞,由此,寂寞的绽放获得了一种本真的纯粹意义。这对个体生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当绽放不再需要观众与时间的时候,世界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绽放其实只与自己的内心有关。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可以说上一句:“天地与我为一。”如果绽放是一种自由,那么静美恰恰是需要关注的。

中年了,内心里那些坚硬的东西仍旧坚硬着,那些温暖的情怀仍旧温暖着。我不再想如青春年少那般奢谈未来,也许我更关注十米远的前方,那是与我有关的东西。虚拟的飞翔远远赶不上真实的行走。捷克作家克里玛曾说:“希望可以被看作人们用来躲避意识到的结局的徒劳尝试,看作反抗无时间性的短暂努力,看作压过宇宙的沉默的绝望企图。”其实,克里玛老兄没有意识到,希望不仅仅是对抗死亡的方式,它更是存在者对于绽放的一种渴望。

(2011-09-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