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行与人生

旅行与人生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旅行的动机,第一个是教育。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关于教育的旅行。他认为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所以,他从杭州一路往西旅行,一直到昆明,到金沙江。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另外一种旅行也是不得已的,就是逃难。我第一次去香港逃难,是因为抗日战争。第三次是到香港去教书,情况比较好点。旅行一定要放远你的目光,才会改变你的气质。

文_余光中

关于旅行的动机,第一个是教育。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关于教育的旅行。《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非常生动的游记,值得一看。徐霞客不仅文笔好,还是地理学家、科学家。他认为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所以,他从杭州一路往西旅行,一直到昆明,到金沙江。还有一种是政治旅行,是不得已的,也就是贬官。唐朝时韩愈被贬到潮州,宋朝时苏轼被贬到最南边的海南岛。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你到罗马,到普陀山,到宗教圣地去,都要跋山涉水。

另外一种旅行也是不得已的,就是逃难。我第一次去香港逃难,是因为抗日战争。第二次还是难民,是大学的时候,那是国共战争时期。第三次是到香港去教书,情况比较好点。中国最伟大的难民应该是杜甫,“安史之乱”使得他离开陕西去了成都,住在草堂,生活非常清苦。到那边后也不得安宁,就一路顺流东下,到了三峡,最后还去了湖南。

再一种就是纯粹的旅游了,去玩,当然非常自由。旅游的方式,一种是群游,一大堆人;一种是独游,一个人。一大堆人就是旅行团了,好处是不用费心,什么事情都已安排好;坏处就是你跟当地的民俗和语言之间永远有隔阂。英国有句话:“乌鸦去旅行,回到家里,其乌如故。”也就是说,你出外旅行没有吸收到什么东西,那等于没有改变。旅行一定要放远你的目光,才会改变你的气质。

旅行如果去外国到底去看什么呢?如果你喜欢到户外活动,最好看的自然是名山大川,或者去看都市的街景、广场、雕像,等等,这也是一种游法。最近有部电影叫《午夜巴黎》,就是讲巴黎半夜发生的很多事情以及它们跟历史发生的关系。如果你很喜欢文化,那么你一定会到教堂、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等处去。有很多朋友不喜欢进教堂,觉得:“我又不信基督教,进教堂干吗?”但其实一个大教堂就是一个博物馆,里面有历史。比如说英国的教堂,里面有很多雕刻艺术,有很多名画,可以说是一个很综合的文化陈列馆。你推开门进去,跟外面的世界就隔绝了。你坐在椅子上,看着天使,感觉灵魂出窍,好像升上天国一样。

如果你出门是为了去消费,把钱用光之后回家,你到处玩玩但无所用心,那么你只是一个观光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