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挥雄师萧衍建梁

挥雄师萧衍建梁

时间:2022-1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萧梁王朝”,是与五代时期的朱温所建立的梁朝相区别。齐高帝萧道成在刘宋朝为将时,每每奉命出征,萧顺之常常为其副,追随左右。荆州长史刘寅,司马席恭穆联名密奏朝廷,武帝敕令细致核查。萧子响闻此言大怒,当堂逮捕刘寅等八人,随即杀之,复向父皇启奏。萧顺之惭愧恐惧数日,突然发病而死,追赠镇北将军,谥“懿”。可见萧衍生时其家已经移居京城。

所谓“萧梁王朝”,是与五代时期的朱温所建立的梁朝相区别。且说萧梁开国皇帝萧衍之父萧顺之,与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同是萧整的玄孙,萧道成的曾祖萧俊与萧顺之的曾祖、萧衍的高祖萧鎋是同胞兄弟。

梁武帝萧衍之父萧顺之字文纬,自幼与齐高帝萧道成生活在一起,史籍记载:“与齐高(帝)少而款狎(关系亲密而戏闹)。尝黄登金牛山(在江苏溧阳县南70里,又称金牛岭),路侧有枯骨纵横,齐高(帝)谓皇考(萧顺之)曰:‘周文王以来几年,当复有掩此枯骨者乎?’言之懔然动色。皇考由此知齐高有大志,常相随逐”。齐高帝萧道成在刘宋朝为将时,每每奉命出征,萧顺之常常为其副,追随左右。史称其“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宋明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降魏徐州刺史薛安都兴兵南侵,萧道成奉命与战,薛安都部将薛索儿派刺客夜里潜入道成营帐,执刀直扑道成睡床行刺,萧顺之及时赶到,与刺客械斗杀之,道成方得免于一死。后历任道成镇军司马、长史。

宋后帝元徽五年(公元477年)六月,萧道成密谋起事,初欲外出据广陵(今江苏扬州)还攻京城建康,萧顺之以为:一旦出奔则后果不堪设想,不如仿效伊尹放逐商王太甲、霍光废昌邑王而迎立汉宣帝之例,废掉刘昱,然后根据我们的意愿,选立一位我们满意的亲王为皇帝。道成深以为是,后果从其意,迎立新帝,即宋顺帝。后道成历官黄门郎、安西长史、吴郡内史,所任皆著名,吴郡张绪经常称道:

“文武兼备,有德有行,我最敬萧顺之。”

萧道成迎立宋顺帝后,袁粲、刘秉据石头城起兵反道成,黄回与之通谋,暗中为援。萧顺之闻石粲等兴兵发难,亲率家兵据守朱雀桥,黄回派出的探子回来报告说:

“朱雀桥南有一位长者据守,朝南稳坐胡床之上,英威毅然。”

“一定是萧顺之。”

黄回信口说道,于是不敢出兵。萧道成称帝建齐,深忌顺之才德,终不用其为辅政大臣,但也不忘其佐命之功,封为临湘县侯,历官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京城建康的行政长官)。

齐武帝萧赜永明八年(公元490年)八月,武帝第四子巴东王、荆州刺史萧子响,勇武有力气,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武事,亲自挑选勇武胆识过人者60人,让他们佩戴武器随侍左右,且时常在内宅宴会慰劳他们;又私制锦袍红袄,欲与蛮人交换武器。荆州长史刘寅,司马席恭穆联名密奏朝廷,武帝敕令细致核查。萧子响闻听朝廷的使者已经到了荆州,却迟迟不见到府宣诏,便召集刘寅、席恭穆及咨议参军江悆、典签吴修之、魏景渊等责问,刘寅等都禁口不言。

吴修之说:“朝廷既然有旨,我们应该斟酌情况,想办法回复搪塞。”

魏景渊则说:“应按朝廷旨意详加查核,如实上奏。”

萧子响闻此言大怒,当堂逮捕刘寅等八人,随即杀之,复向父皇启奏。武帝得奏大怒,改派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又欲派遣淮南太守戴僧静率兵往讨荆州,戴僧静当面谏阻道:

“巴东王年少,长史等密告,又欲将他秘密拘捕,此乃操之太急之过,巴东王一时性起不思后果而杀之。天子的儿子一时过失杀人,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罪,朝廷突然兴兵讨伐,人心惶恐,后果堪忧。臣戴僧静不敢奉旨。”

齐武帝也觉有理,于是另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皇宫武术高手数百人赴荆州江陵,收捕巴东王身边那60名武士,且下敕令说:“巴东王萧子响能束手回朝,可以保全他的性命。”

胡谐之一行到达江津,在燕尾洲(在荆州城南长江中)修筑城池。萧子响闻报,穿上表示谢罪的白色衣服登上城楼,又几次派使赴燕尾洲传达心意说:

“天下哪有做儿子造反的呢?我无意做伤天害理的事,只是天性粗俗而已。如今就只身单船回朝,接受朝廷对我杀人之罪的惩罚,你们何必筑城来捉我呢?”

尹略回答道:“谁与你这反叛父亲的逆子对话?有话还是到朝廷上说罢。”

萧子响伤心流泪,仍杀牛备酒菜去犒劳官军,可尹略竟将酒菜全抛到江中,收捕使者。萧子响难受其耻,难忍其辱,召集军兵大败官军,尹略战死,胡谐之等驾小船逃走。

齐武帝又派遣丹阳尹萧顺之征讨。太子萧长懋素忌子响,顺之从建康出发时,太子暗中指示顺之,要他早做安排,不要让萧子响回到京城。萧子响闻知顺之已从建康出发,率领身穿白衣服的左右护卫30人,乘船顺流远迎,遇之于中途,欲向顺之表白自己的心迹,可顺之既受太子旨意,故而坚辞不应允,且将子响勒死于射室。萧子响临死前曾密写奏启数纸,藏在王妃裙腰中,说明事情原委。顺之还京,武帝闻王妃密书,得知事情真委,心中对萧顺之非常怨恨。萧子响百天祭日,在华林园为子响作斋祭,齐武帝亲自上香,十分忧伤,及见萧顺之呜咽多时,左右无不流泪。一日游华林园,见一只猿猴倒在地上悲叫,声音极为哀伤,齐武帝询问左右侍从,左右答道:

“小猿猴前天坠落悬崖死了。”

武帝想起巴东王萧子响,哽咽流泪,怒斥前征巴东王的中书舍人茹法亮。萧顺之惭愧恐惧数日,突然发病而死,追赠镇北将军,谥“懿”。

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萧顺之一妻张氏,四妾李氏、陈氏、吴氏、费氏,共生十子。

在张氏所生的四子中,萧衍排行第三,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公元464年)生于秣陵县(今江苏南京)同夏里三桥宅。可见萧衍生时其家已经移居京城。《南史·梁本纪·武帝》称:张氏曾梦见怀中抱日,随即怀孕生下萧衍,萧衍“生而有异光,状貌殊特,日角龙颜,重岳虎顾,舌文八字,项有浮光,身映日无影,两胯骈骨,项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及长,“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所居室中,常若云气,人或遇着,体辄肃然。”齐朝建国时,他年仅16岁,其政治生涯是从齐朝开始的。

初任巴陵王南中郎将萧子伦(齐武帝第十三子)法曹行参军,迁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王俭为卫将,时在齐武帝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至七年(公元489年)二月,据此推知,萧衍初入仕途约在永明初。王俭一见而深为器重,曾对人说:

“这位萧郎,30岁以内当做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竟陵王萧子良开西府,招揽文人学士,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入府,时号称“八友”。王融鉴识过人,尤敬重异待萧衍,常对亲近者说:

“将来宰制天下,必在此人。”

累迁随王萧子隆(齐武帝第八子)镇西咨议参军。不久,以父萧顺之病故而去职。隆昌(公元494年)初,齐明帝萧鸾辅政,授为宁朔将军,镇守寿春。为父守丧礼服满,迁为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助明帝行废立之事,封建阳县男,食邑300户。齐明帝即位之次年,即建武二年(公元495年)二月,魏将王肃、刘昶攻司州(治义阳,今河南信阳)刺史萧诞,义阳危急,齐明帝派镇南将军王广之统军救援司州,以萧衍为冠军将军率偏师从征。王广之率军距义阳城百余里而止,众军皆以魏军强盛不敢前进,惟萧衍要求先进,王广之派精锐部队从进。萧衍率军由小路夜进,直登贤首山,离魏军相距仅有几里,大出魏人意料之外,不知来了多少兵马,一时不敢逼近。黎明时分,城里远远望见援军已到,派兵出城冲击魏军营寨,顺着风势放火,萧衍军队从外攻击。魏军突然腹背受敌,加之火势猛烈,急忙解除对义阳城的包围,狼狈退走。城内外合兵乘胜追击,魏军大败而逃,斩获数以千计。战罢,以萧衍为右军司马、淮陵太守,还京后授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不久出镇石头城。

建武四年(公元497年),魏帝亲率大军攻略雍州(治襄阳),齐明帝派萧衍赴援;再遣度支尚书崔慧景率众2万余救援襄阳,雍州众军皆受崔慧景指挥。崔慧景等至襄阳时,雍州已有五郡陷落,崔慧景与萧衍等率众5000向邓城(在襄阳城北30里许)前进,魏军数万骑从后面追来,齐军入城后登城防守,当时齐军早晨匆忙吃饭且轻装疾走,入城后已是饥饿疲惫。萧衍想出城作战,崔慧景以为敌人不会夜里围攻城池,到了黄昏自会离去。不久,魏军相继到达,越聚越多。天色将晚,崔慧景率所部从南城门出城南去,众部闻风相继逃走,萧衍阻止不住,只得自率本部兵马断后,且战且走,退还襄阳。此战,崔慧景军死伤几尽,惟萧衍军得以保全。及魏军退,以萧衍为雍州刺史、辅国将军、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时在建武五年(公元498年)七月。

就在这个月,齐武帝萧鸾驾崩,太子萧宝卷继位,遗诏以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右仆射江祐、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等六人轮班当朝,处理政务,时称“六贵”。

且说萧衍在襄阳,闻之朝廷新政,对堂舅录事参军张弘说:“政出多门,乱将开始了!《左传》有言:‘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而今一国六公,势必相互争夺权力,岂有不乱之理!避祸求福,惟吾此州。我担心诸弟皆在京城,难免遭祸,须与益州共图万全之策!”

萧衍长兄萧懿在益州为刺史,所谓与益州商议就是与长兄萧懿商议。张弘策也以为然,于是,萧衍在雍州密修武备,招集勇士约万人,砍伐木竹沉入檀溪,收割饲草堆积如山,均不使用。萧衍部下中兵参军吕僧珍看破其意,私下准备了船桨几百支。

这时,萧懿被罢益州刺史,仍掌理郢州(治所在江夏,今湖北武汉),萧衍派张弘策赴江夏劝萧懿,说:“朝中六贵比肩用事,各自划敕,争夺权力,瞋目怒视,势必要相互设计谋除灭对方;主上自做太子以来,素无好的声誉,亲昵左右小人,残忍剽悍,怎肯委政六贵,自承虚位?嫌疑生积日久,定将大行诛杀。始安王萧遥光想做晋朝的赵王司马伦(杀帝自立),形迹已露,但他性格猜忌多疑,度量狭小,只有徒招祸患罢了。右将军萧坦之为人猜忌刻薄,又好凌驾于他人之上;尚书令徐孝嗣任人宰制;右仆射江祐没有主见,当断不断;卫尉刘暄昏昧懦弱。有朝一日祸事发生,朝廷内外必然土崩瓦解。我们兄弟有幸在外为一方镇帅,应及早为自身设计,趁主上尚无防备猜忌之心,把几位兄弟都召来,不然祸起想抽身也来不及了!郢州控带荆、湘二州,雍州兵强马壮,如果时局平稳我们就竭诚效忠本朝,如果时局动乱我们就可以匡正天下。总之,根据时局变化而决定进退,如此方得万全。如不早做安排,到时悔之不及!”

张弘策又进言道:“你们兄弟可谓英勇无敌,今占据郢州、雍州,替百姓请命,废昏君另立明主,易如反掌,此乃齐桓公、晋文公之大业!千万不要被那些愚弱之辈欺骗,贻笑身后!雍州方面已考虑成熟,特来陈请,望您三思。”

无论张弘策怎样说,萧懿就是不动心。张弘策回报,萧衍也空为叹息,自派人将骠骑外兵参军萧伟、西中郎外兵参军萧憺接到襄阳,静待时变。

果如萧衍所料,齐帝萧宝卷即位之第二年,即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六贵相争,七月,齐帝先杀尚书右仆射江祐、侍中江祀,八月,始安王萧遥光据东府反,败死;九月,杀右将军萧垣之、卫尉刘暄,冬十月,杀尚书令徐孝嗣,至此,齐帝萧宝卷即位仅一年,朝中“六贵”无一幸免。

同年十一月,太尉、江州刺史陈显达在寻阳(今江西九江)起兵,顺流直下,围新亭(在京师城南面,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兵败身亡。

永元二年(公元500年)正月,豫州刺史裴叔业闻齐帝萧宝卷屡诛大臣,降魏,魏以其为都督豫、雍五州诸军事,齐发兵讨之,任命萧懿为豫州刺史。

三月,平西将军崔慧景奉命率水师出京,征讨豫州裴叔业,出京数十里而返,围攻京城,谋废齐帝,另立新君。幸得新任豫州刺史萧懿赴援,京城方得保全,崔慧景败死。齐帝任命萧懿为尚书令,弟萧畅为卫尉。消息传到雍州,萧衍派亲使赴京见长兄萧懿,进言道:

“兄一举平贼,功高震主,即便遇到贤明君主尚且难以立足,何况如此乱世岂能免祸?如能率兵进宫,像伊尹、霍光那样废掉昏君,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如不愿这样,宜上表请还镇,可以抵御外侮为借口,这样方能威慑朝野,谁敢不服!否则,一旦被解除兵权,虽有优厚的爵禄和很高的地位,可没有兵权也难免受人牵制,将后悔不及。”

萧懿不为所动,其长史徐曜甫也苦苦相劝,也不觉悟。当时,萧懿以功臣居朝臣之首,弟萧畅为卫尉,执掌皇宫禁门钥匙。齐帝出入皇宫没有节制,有人劝萧懿趁齐帝萧宝卷出宫时举兵入宫,废掉这个无道昏君,萧懿仍然不肯。齐帝宠信的奸臣茹法珍、王咺之等畏惧萧懿的权威,谗言道:

“萧懿如果想废除陛下易如反掌,陛下性命只在旦夕之间。”

齐帝甚感有理。徐曜甫闻知此情,暗中在长沙洲上备好快船,劝萧懿西奔襄阳。萧懿道:“人固有一死,可哪有叛逃的尚书令呢!”

萧懿的弟弟、子侄都秘密准备防备不测。十月间,齐帝在尚书省将萧懿赐死,诸弟、子侄都逃匿到百姓家中,未被举发,只有弟萧融被捉住杀害了。

先此,齐帝怀疑雍州刺史萧衍有异志,时萧衍治下的宁蛮府长史是郑绍叔,齐帝便派绍叔之兄郑植以探弟为名赴雍州,伺机刺杀萧衍。郑植达雍州见弟,如实相告,郑绍叔密报萧衍。衍在绍叔家设宴款待郑植,且开玩笑说道:

“朝廷派你暗杀我,现在清闲宴饮,正是下手的好机会呀!”

说罢,宾主大笑不已。复又安排郑植参观城池、府库、兵士、器械、舟舰,郑植对郑绍叔说:“雍州的实力如此雄厚,非轻易可取。”

不说郑植离去,且说萧懿之死。噩耗传来,萧衍连夜召集心腹商议对策,决定树旗起事,杀入建康,废掉昏君。

十一月初九,萧衍聚集部下文武,宣言道:“昏君残暴肆虐,恶行过于商纣王,当与诸位共除之。”

然后树起大旗,征召兵士,得武士一万多人,战马千余,船舰3000艘,吕僧珍尽出船桨,将檀溪中的竹木及备下的饲草一并装载船上,随时准备扬帆东进。正在这时,忽闻朝廷任命辅国将军刘山阳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率兵马赴任,已入荆州境,齐帝命其路过荆州首府江陵(今湖北江陵)时便与荆州合兵,袭击襄阳。时南康王萧宝融为荆州刺史,西中郎长史萧颖胄执掌府州事。萧衍即刻派参军王天虎赴江陵,向荆州官属及西中郎府官属处送信,声称“刘山阳溯江西上,欲先袭夺荆州,再袭击雍州。”萧衍又在将佐中公开宣扬:“荆州人素畏襄阳人,而今荆、雍二州地界相邻,如所谓唇亡齿寒,荆州人能不暗中与我们同心协力吗?我们合荆、雍二州兵马,击鼓东进,即使韩信、白起复活也难保建康,何况是一个昏暴之君,身边皆是一些庸碌奸佞之徒!”

萧颖胄接到信后正在犹豫不能决断之时,刘山阳已抵达巴陵(今湖南岳阳)。萧衍又派王天虎送信给萧颖胄及萧颖达。王天虎走后,萧衍对张弘策说: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我前番派王天虎到荆州给所有州府属官送信,此番给萧颖胄、萧颖达兄弟信中只写‘王天虎口述’,可王天虎也说不出什么来,天虎本是萧颖胄的旧部亲信,荆州、西中郎府属官也会询问天虎,天虎不能作答,这样一来诸属官就会以为萧颖胄与天虎共同隐匿详情,秘而不宣,诸属官心生疑虑,议论传扬。刘山阳必然得闻,疑忌萧颖胄兄弟,使萧颖胄进退两难,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必定落入我的圈套。此叫以两封空函定一州之计。

说罢,仰天长笑。果然,刘山阳到了江安(在江陵南不足百里),徘徊十几天而不前。萧颖胄见状极为恐惧,召集亲信共商对策。众人皆劝其与萧衍共同起事,改立天子,号令诸侯,诱杀刘山阳。西中郎城局参军席阐文进言道:

“刘山阳迟疑不进,明是疑我,今只有杀王天虎送与山阳,山阳方能前来,我们乘便下手,即可大功告成。”

于是杀王天虎,将首级送到江安。刘山阳得天虎首级,果然单车来会萧颖胄,左右侍从仅十数人。颖胄诛杀之,山阳副将李元履闻讯,无奈率众请降于是,奉南康王萧宝融为主,宣告起事。萧宝融年仅十三,不过假借其名,一切均由颖胄决断。于是,萧颖胄自为都督行留诸军事,任命萧衍为都督前锋诸军事,遣使携带刘山阳的首级往见萧衍,相约明年二月进兵,且称此时不吉利。十一月二十二日,萧衍上表南康王,劝其称帝建号,且上言道:

“举事之初,所凭借一时骁勇奋发的情绪,事事相接,犹恐群情松懈。如果屯兵无故停兵百日,必生悔恨之心。况且十万大军按兵不动,粮食物品自然耗尽,就像幼童好奇之心一旦消失,则大事不成。如今一切已经准备就绪,怎可中途停止呢?昔日武王伐纣,举兵之日与太岁相逆,也不曾退兵,岂可等什么吉利的年月不成?”

南康王一时不敢称尊,只以萧颖胄、西中郎司马夏侯详二人之名行檄天下及京城百官,历述齐帝萧宝卷及近佞茹法珍、梅虫儿的罪恶,起兵东进。十二月底,夏侯详之子夏侯亶从京城逃回荆州,声称奉太后密旨,南康王可继帝位,待其到达京师便备法驾奉迎。武宁太守邓元起闻讯即赴江陵从征,上庸太守韦睿率兵2000、华山太守康徇率兵3000投奔襄阳萧衍,梁州、南秦州刺史柳惔也起兵响应萧衍。

永元三年(公元501年)正月,南康王自称相国,任命萧颖胄为左长史号镇军将军、萧衍为征东将军;时冠军将军杨公则已经占领湘州,遂任命杨公则为湘州刺史。十三日,萧衍率军从襄阳出发,留下弟弟萧伟总掌府州事务。行至竟陵郡(雍州南境,今湖北钟祥),诸将共劝萧衍,以主力部队围攻郢州(今湖北武汉境),以偏师袭击西阳、武昌(今湖北黄冈)。时前任竟陵太守房僧寄被召还京,行到郢州,奉诏改任骁骑将军,留守鲁山(在郢州城西南郊,长江西畔)。萧衍面对诸将所议,摇头说道:“房僧寄率重兵固守鲁山,与郢州城成犄角之势,如果我们集中全部

主力攻击郢城,房僧寄一定会断绝我们的后路,使我们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不如派部分兵力渡过长江,与荆州的军队会合围攻郢城,我自率部分军队围攻鲁山,以打通沔水(即汉水)通往汉口的水路,使竟陵、郧城(司州安陆郡城,今湖北安陆)的粮食能船运达郢城,江、湘州的军队相继到来。兵多粮足,还愁攻不下这两座城池(西阳、武昌)吗?夺取天下,无需费力,可以躺着取到了。”

于是命江州刺史王茂、郢州刺史曹景宗为前锋,率军渡过长江,距郢城九里安营扎寨,萧衍自率兵兴筑汉口城来防守鲁山,又派兵在长江上巡逻阻截,断绝城、鲁山的联系。荆州、湘州方面的军队也很快到达,皆受杨公则的指挥。

三月,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即皇帝位,史称和帝,以萧颖胄为尚书令兼荆州刺史;以萧衍为尚书左仆射、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授予黄钺,其他将吏各有任授。一时,齐朝二帝并存,一在建康,一在江陵。建康齐帝萧宝卷,任命豫州刺史陈伯之为江州刺史、假节、都督前锋诸军事,西征荆、雍二州。复又派十三军救援郢州,进扎加湖,离郢城30里依山傍水筑营垒自守,与郢城烽火相望,但只能自保而不能相互救援。

萧衍率大军与朝廷兵马在郢州城外相持达半年之久,城中粮食不济。七月,趁着水涨以水军袭击加湖,朝廷援兵被杀死、淹死达数万人,主将逃走方免一死。于是,郢城、鲁山守军士气大减。时镇守鲁山的房僧寄已经病卒,助防张乐祖代守鲁山,鲁山缺粮,不能再守,被迫献城投降。隔二日,即七月二十七日,郢州刺史程茂等也献城投降。最初围郢州城时,士民近十万人,城门紧闭二百余日,瘟疫流行,人人浮肿,死者十之八九,死尸堆在床下,活人躺在床上,几乎家家如此。萧衍任命韦睿为江夏太守,埋葬死者,安抚生者,郢城人心方安定下来。城既降,当日,萧衍即令各军顺流东进,直抵京师建康。司州刺史王僧景把儿子送到萧衍军中为人质,以响应萧衍,司州各郡也都起事响应。

顺流而下便是江州,其首府是寻阳(今江西九江),江州刺史为陈伯之。萧衍对诸将说:“用兵未必尽靠实力,有时只凭借声威。目前寻阳人定是恐惧害怕,可传檄平定之。”

于是从俘虏中搜查江州刺史的旧部亲信,结果找到陈伯之的幢主苏隆之,厚加赏赐,让他去说服陈伯之,只要陈肯归顺,仍用他为江州刺史,封安东将军。陈派苏隆之回来复命,答应归附,却又说“大军不须即刻东下”。萧衍知其仍然首鼠两端,待时观变,于是决定在他犹豫之际再施压力,迫使他就范,当即发兵东下,直逼寻阳。八月十四日,萧衍达寻阳,陈伯之无奈束甲投降。萧衍不食前言,仍以陈为江州刺史,另任命其子陈虎牙为徐州刺史。

九月初四,萧衍和陈伯之一起率兵东下,留下骁骑将军刘绍叔镇守寻阳,且对刘绍叔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如战不胜我承当罪责,如粮运不济就是你的罪过。”

刘绍叔流泪拜别萧衍,直到萧衍攻克建康,其督管长江、湘江诸路粮草水运从无断绝。

九月十三日,萧衍的先头部队抵达南豫州城(今安徽当涂),姑熟守军2万人弃城而走,衍军不战而有姑熟城。复进占江宁(京城建康上游30里许)。十月,乘胜直达京郊。齐帝萧宝卷派遣征虏将军王珍国、军将胡虎牙率精兵十余万,列阵朱雀桥南,宦官王宝孙手持白虎幡督战,且下令拉起浮桥,断绝退路,背水一战。两军初战,萧衍军稍稍失利退后,但很快就组织起新的攻势,锐不可挡,又乘势放火焚烧。朝廷军不能抵抗,纷纷后退。直阁将军席豪奋力拼杀,率部冲入衍军军营,结果陷阵身亡。席豪是名骁将,他一死朝廷已无真正勇将,立刻影响士气,朝廷士兵土崩瓦解,退到秦淮河边,被拥入河者不计其数,尸体堆积与浮桥一样高,后来者踏着尸体过了河。

萧衍追至宣阳,守城诸军纷纷归降。萧衍进驻石头城,分派诸军围攻皇城六门,又以弟萧秀为辅国将军,镇守京口,弟萧恢也为辅国将军,镇守破墩,堂弟萧景为宁朔将军,镇守广陵。恰在这时,从江陵传来噩耗,萧颖胄病死。后被追赠丞相,封巴东公,谥献武。

萧颖胄一死,众望尽归萧衍。和帝萧宝融又传下旨意,准萧衍自行决断,至此大权独握,众皆归心。

城内外相持两个多月,十二月初六夜,齐帝萧宝卷被近侍诛杀,守城将相群臣一并归附。至此,京城战事告终。

十二月初九,萧衍以宣德太后的名义,追封齐帝萧宝卷为东昏侯,年仅19岁,在位三年有余。萧衍仍以宣德太后的名义,自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为建安郡公。不久,萧衍入宫进驻阅武堂,下令大赦天下,凡前朝幸臣一律处死,任命胞弟萧宏为中护军。

转年便是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正月初九,萧衍等把宣德太后迎入皇宫,临朝代行君命。萧衍被进封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特准穿鞋、佩剑上殿,参拜不报姓名。

当初,萧衍与范云、沈约、任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的西府,彼此情投意合,关系密切,这时便任命范云为大司马咨议参军、领录事,沈约为骠骑参军,任昉为记室参军,参与谋议。

宣德太后何许人也?她本是齐武帝长子文惠太子妃,生废帝郁林王萧昭业。文惠太子未及即位而亡,及武帝驾崩,孙萧昭业即位,封为太后。居宣德宫,史称宣德皇太后。明帝死,子萧宝卷即位。因齐帝萧宝卷之父明帝萧鸾篡夺了宣德太后之子的皇位,所以萧衍请出这位太后,一是向朝野昭示萧鸾、萧宝卷并非皇家正宗,而时存正宗是宣德太后,二是萧衍不想自行废立禅代,所以把这位太后请出来借其名,以掩人耳目。这是古代废立禅代的常用招法。

萧衍已有废掉时在江陵的齐和帝萧宝融自即帝位之意,沈约深知其意,便向萧衍进言道:“现今与古代不同,您不能期望以古代淳朴之风达到自己的目的。士大夫皆攀龙附凤,都希望建立或大或小的功业。现在就是牧童小儿都知道齐朝国运已终,明公您当承继其业,天象、图谶也尽应明公。天意不能违,人心不可失。虽然是天意、人心所在,明公如果谦让也不可能得到。”

萧衍道:“我也正在思虑此事是否可行。”

沈约复进言道:“现在帝业已经告成,何须疑虑?若不早定大业,一旦有谁提出异议,那时明公想要达到目的就要损害您的威德。况且人生并非金石,时事也难保不变,以后岂能以建安郡公的封爵传袭后世子孙吗?如果天子从江陵还都临朝,公卿大臣各就各位,那时君臣的名分已定,国君贤明在上,大臣忠心在下,人无二心,还有谁再想改变定局跟您去做不合名分的事呢?”

这一席话正中萧衍下怀,说得他满面笑容,点头称是。沈约既去,萧衍复召范云入见,把沈约之意告知,范云也极力怂恿,所议一如沈约。萧衍欣然说道:

“智者所虑居然如此不谋而合!你明早和沈约再来见我。”

范云见告沈约,二人又密议多时,分手时沈约对范云说:“你一定要等我,咱俩一同进宫啊!”

范云欣然应允。第二天早晨,沈约却在二人约定的时间之前独自抢前觐见萧衍,萧衍让沈约草拟各种文件,不料沈约从怀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各项诏书、官职人事任职名册,萧衍不做任何改变,尽从沈约之意。不久,范云到来,却被阻在殿门外,他在寿光阁前急得团团转,待沈约出来急忙上前问道:

“怎样安排我的?”

沈约左手一挥,表示准备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范云笑道:“正如我愿!”

复传召范云。范云觐见萧衍,萧衍盛赞沈约才智超群,最后说道:“我自起兵已三年,各位功臣和将领都立有功劳,但助我成就帝业,是你与沈约二人!”

自此,禅代之事开始由沈约、范云积极操作准备。先由齐宣德太后下诏:进封萧衍为相国,总理百揆,扬州牧,梁公,以十郡建梁国,备九锡大礼,设置梁国各种职官,骠骑大将军如故。

萧衍辞让数次,直到二月初二才肯受命就封。于是,依照天子宫廷的制度,任命各种重要官职,以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尚书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二月二十七日,再由宣德太后下诏,封萧衍为梁王,增封十郡之地为梁国。

三月中,萧衍诛齐宗室诸王,齐和帝也从江陵还京,行到南豫州时,于三月二十八日下诏禅让君位于梁王。

四月初四,发布策书,宣德太后遣尚书令王亮等奉皇帝御玺、印绶赴梁王宫,颁《策文》《受玺书》,拜呈玺、绶。梁王萧衍心中得意非常,可表面文章还要做,抗表陈让,谦退不受。于是,齐朝百官豫章王元琳等819人、王府官员侍中范云等117人,上表劝进,乞请践祚,萧衍仍假意谦让不受。当天,太史令蒋道秀备陈天文、符谶64条,每条皆详为陈述,群臣再为固请,这才接受,择定四月初八为吉日,南郊祭天,即皇帝位。

初八这天,即位礼毕,颁诏大赦天下,定国号为“梁”,年号“天监”元年,追封父亲萧顺之为文皇帝、母为献皇后,追封亡兄萧懿为长沙郡王、萧敷为永阳郡王、亡弟萧畅为衡阳郡王、萧融为桂阳郡王。

又封诸弟:

萧宏,临川郡王,中护军、扬州刺史。

萧秀,安成郡王,南徐州刺史。

萧伟,建安郡王,雍州刺史。

萧恢,鄱阳郡王,左卫将军。

萧憺,始兴郡王,荆州刺史。

其他文臣武将,各有封授。至此,萧齐王朝有国24年,凡六帝而亡国,萧梁王朝建国。萧衍,史称梁武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