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冠雄的北方感觉

何冠雄的北方感觉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朋友们找到我,要我为长篇小说《天地悠悠》写一篇序言。《天地悠悠》是一部能够站得住脚的作品,一部厚重之作。这些话,比如“占怀”,比如“脸拉下来”,比如“通往新疆的197次快车”,等等。惊讶之三,是深深的感慨,这块农耕文明的土地,它要想升华起来、崇高起来的艰难。武功那个地方我知道,它是中华农耕文明开始时,一个叫后稷的农业官挖第一锨土的地方。它为我们记录了中国北方的一块地域,它在当前进行时,所发生的故事。

序一 何冠雄的北方感觉

高建群

朋友们找到我,要我为长篇小说《天地悠悠》写一篇序言。那时,我正在为一家影视集团写一个名为《统万城版“最后一个匈奴”》的电影剧本。那将是一部中国版的《斯巴达克斯》。因此我很为难。但是最后,我还是答应了。我说先给我一个月时间,把电影剧本完成,然后写这个序。现在,剧本已经完成了,并且得到了投资方的认可,轻松下来的我,开始写这个序言。

我用两天的时间,把《天地悠悠》逐字逐句地阅读了一遍,我很认真,我做事总想把它做到最好。

《天地悠悠》是一部能够站得住脚的作品,一部厚重之作。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这本书带给我好多的惊讶。惊讶之一,是作者对他所描写的那个环境是如此熟悉。这些话,比如“占怀”,比如“脸拉下来”,比如“通往新疆的197次快车”,等等。“占怀”呀,“拉”呀,这是最好的语言,从生活中淘出来的金子般的小说语言。小说正该有这样的语言。而“197次快车”,当年的我去新疆当兵,回来时就是坐的这趟车,“197次快车”成了我们当年经常谈论的一句话。

惊讶之二,是作者对他的人物的熟悉程度、准确把握的程度非常高。小说中出现了二十多个人物,每个人物我们几乎都可以在身边找到,在当代生活中找到。作者靠黄小林这个人物,贯通全篇,主要写了这个人物的成长史。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许多的人物要和他的命运交错。那个先是做黑包工头老板、后来又成为民间的文化人的杨三兴,那个在社会底层混世事、曾经亡命远方的刘金宝,那个道貌岸然、玩世界于股掌之中、最后终于得到应有下场的肖自清,那个仗着自己的好皮相左右逢源、而良心尚未泯灭的许绒花,等等等等。这些人物正是这块土地的产物呀,正像从土地上自然而然生长出的庄稼一样。

惊讶之三,是深深的感慨,这块农耕文明的土地,它要想升华起来、崇高起来的艰难。小说为我们展现的这个关中平原村庄,这块区县经济文化,简直是太熟悉了,熟悉到如数家珍的地步。我们看到,一个叫黄小林的小人物,他要从这块庸俗的土地、卑微的土地、窒息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土地上拔身而出,是何等的艰难啊!

这是我对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看法。

作者是武功人。武功那个地方我知道,它是中华农耕文明开始时,一个叫后稷的农业官挖第一锨土的地方。由于有了这第一锨土,农耕文明泛觞开来。于是后来有了五谷,有了村庄,有了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农耕文明。武功人的秉性,我也大致知道一些。我有好些朋友、同事、同学都是武功人。武功人耿直,粗线条,认死理,特别能吃苦,仗义疏财。

农耕得太久了,匍匐得太久了,在这块大地上,面对黄土背朝天,人的眼界开始变得狭窄,思维开始变得琐碎。而几千年来半饥半饱的生活,又使人们变得卑微,变得缺乏远大的志向。我们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我们故事中的人物黄小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中,像《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一样,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九死而一生,从文化的夹缝中得以逃脱。

这部小说还深深地楔入了时代。它为我们记录了中国北方的一块地域,它在当前进行时,所发生的故事。骚动不安的变革时代,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双轨制运行下的权钱色交易,最优秀的人物终于得以出头,等等。

如果说这部小说还有缺点的话,那就是是不是还可以更精练一些。头绪太多,出场的人物太多,这样,你就很难把一个故事从容地写圆满,把一个人物从容地写圆满。这情形,就像农民种地时,地里的包谷苗太多,需要拔掉一部分苗子,这样,包谷苗才能够长大,秋后包谷才能结得大一些一样。

作者是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匆匆一面,叫我觉得这是一个朴实的人,踏实的人。他在政务之余,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这样一部厚重之作,叫我尊敬。

“我们为什么写作?”最近,我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这是你的命运、宿命。这情形,就如陕北人年节期间的“献牲”一样,猪啊羊啊抬到那里去,扭着秧歌吹着唢呐去献给山神土地。一个文化人,他的创作,正像这“献牲”一样,不过他献出的祭品,不是别的,而是他自己,他自己的一生。他是把自己当作祭品,为缪斯献上。

我在前面谈到“宿命”这两个字。街上人乱乱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人是文化人,这情形就如《廊桥遗梦》中那句著名的台词一样:我们是昨日的牛仔,过时的品种,偶尔流落到这个地球上的外星人。文化人是有标记的,他们的额顶上总是顶着“悲剧”的印戳。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不幸这薪火传给了你,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得像接一个火炬一样接住它,然后传给下一个。

这是我最后想说的话了,说给这位作者,也说给我自己。是为序。

2011年6月26日

(作者系当代著名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