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时间:2022-1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秀的文学实外有虚,实中寓虚,虚实相济,虚实相生,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有了这两条,写作者大可放下心来,即便撞上屏幕上的声色爆炸,汉语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也并非多余。这种编辑思想和编辑手法,在我看来都别具一格,其复兴汉语写作的大志也令人欣慰。

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影视产品挤压纸媒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还原如真,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

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当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外有虚,实中寓虚,虚实相济,虚实相生,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锺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大意)。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支血淋淋的箭穿透心脏?同样的道理,今人同样可以质疑: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

画不出来,就是拍摄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彩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出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棵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地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辩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所谓“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或黑马或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入图;即便拿出一个万马图,但“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远行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乱糟糟的影像,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动物化、白痴化?屏幕前“沙发土豆(couch potato)”式的恶嘲,指涉那种声像垃圾桶一般的大脑,越来越奇葩的大龄卡通一族,岂不会一语成谶?

一条是文字的感觉承担,一条是文字的思辨负载,均是影视镜头所短。有了这两条,写作者大可放下心来,即便撞上屏幕上的声色爆炸,汉语写作的坚守、发展、实验也并非多余。恰恰相反,文字与图像互为基因,互为隐形推手。一种强旺的文学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倒是优质影视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我从事文字写作多年,眼高手低,乏善可陈。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热情关注,以汉语实验为选材角度,以文体变革为谋划焦点,在2011年有关台湾版本的基础上,推出这一套三卷集,并借用我多年前的一句话,“想得清楚的写成散文,想不清楚的写成小说”,以作散文与小说的各自题示。这种编辑思想和编辑手法,在我看来都别具一格,其复兴汉语写作的大志也令人欣慰。

至于实际效益,则有待读者检验了。

2012年1月

(此文为三卷本“韩少功汉语探索读本”自序,四川文艺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